地价的“魔术”:做低了地价做不低房价

版块: 生活服务 理财投资
分享
魔术表演——我们这个地方通常称之为“变戏法”,无疑是好看的。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时侯看变戏法时的情景:舞台上的魔术师看上去明明是赤手空拳,手一挥,却无端端地变出一只小白兔来;又手一挥,这回出来的却是一只鸽子,真是神奇的很。后来年岁渐长,知道这其实不过是一种“障眼法”,是魔术师用他的技巧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即便如此,变戏法,我还是爱看的。只不过,看的时候不像小时候那样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我知道,事实的真相决非如此。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现实生活中上演变戏法的好戏,不乏其例。譬如说,时下宏观调控风声甚紧的房地产行业,新年伊始便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件。在各地土地市场上频繁出现“地王”,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之际,上海今年的第一次土地拍卖,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十几天前还是上海土地市场上最为炙手可热的板块之一①——嘉定新城的地块却只有2家企业参与角逐,最终一家企业以7.2992亿元的价格成交,仅仅比起拍价高出200万元!

同一片“热土”,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冰火两重天”,落差如此之大?天上不会掉馅饼。出人意料的低价背后,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条件:在出让的土地上,政府提出,开发商必须“建造一座50000平方米,造价不低于7亿元人民币,由世界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大剧院,其中应包含一座1500座的大剧场及不少于1个300座以上的中小剧场,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相关部门。”正是这一因素,使得不少开发商望而却步,而所谓的低价,也因此而诞生。

显而易见,这是一道简单的小学生算术题。尽管开发商以7亿多元的价格拿下了土地,但加上必须无偿建设移交的不低于7亿元的大剧院,开发商的实际支出是在14亿之上,比表面上的成交价格翻了一番。然而经过这样的一番设计之后,反映于账面上的数字,土地出让的金额确实仅仅只有7亿多元,白纸黑字,童叟无欺。像舞台上的魔术师通过技巧和装置迷惑我们的视线一样,此次土地出让也巧妙地隐藏了土地的真实价格,成功地上演了一次地价的魔术。

尽管低地价并不必然意味着低房价,但毫无疑问,高地价显然会带来高房价。这些年来,国内的房屋价格一路上扬,恰似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接着一波,未见平息。由此相伴而来的,是公众对不断高企的房价的质疑和投诉。而其矛头所向,除了房地产商被列入最不受欢的人之外,直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带来的高地价。在新一轮针对楼市的宏观调控次第展开之际,嘉定新城地块出让方式的出现,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从本质上来看,嘉定新城地块的出让方式,是一种“捆绑销售”。一般而言,价格管制往往会带来“捆绑销售”。当一种物品的价格被管制在市场价格之下,物品的所有者大抵会采用的搭售的方式,将不甚值钱之物与该物品捆绑出售。这是绕过管制的常见现象。譬如说,20世纪30年的纽约曾经实施过房屋的“租金管制”,结果在房屋的租赁市场上,一种名为“开门费(keymoney)”的现象开始悄然流行。租客想要租到房子,除了向房东支付房租之外,还必须掏一笔不菲的费用,购买房东手中的钥匙!此番嘉定新城地块的出让方式,与此类似。只不过,其过程是反其道而行之。它不是因为限价而引发捆绑,而是通过主动地“捆绑销售”,实现将价格的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这样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鲜见。资产债务的打包处置,即为如是处理之法。

对地方政府而言,将公建配套项目与出让土地“捆绑销售”,有一石三鸟之效。其一,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风声日紧,此时通过捆绑销售做低地价,是“政治正确”的行为。而这种姿态,显示了其给予上级与公众一个正面的交代和响应的态度。其二,通过捆绑销售,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公建配套项目,转由开发商承担。政府因此省却了一系列建设公建配套项目劳心劳力的事务。其三,因为土地出让金是要与上级分成的,捆绑销售实际上扩大了基层政府在出让金额所占份额,意味着其收入的增加。

然则捆绑销售虽然能够做低地价,却无法做低房价。房地产开发商在公建配套项目上的支出,最终必然会转嫁到他所建造的房子上。而且由于公建配套项目的完善,提升了其所建楼盘的环境品质,这也必然反映在其推向市场的房价上。不难想象,在这地块上建造的房子,完全有可能比周围的房子卖出更高的价格。而这一切,最终的买单者是购买这些房屋的消费者。

像其他的商品一样,房子的价格,是由其供求关系决定的,决非地价的“魔术”所能解决。就需求而言,抑制需求的根本之道在于改变当下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收紧流动性。而从供给而言,增加新建住宅的同时,盘活沉淀的二手房亦是扩大供应之举。在这方面,空转多年的物业税,兼有着增加供应和抑制需求之功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