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 四合院的新怀旧时代

版块: 街头部落 1111111
分享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过一分未免轻浮,少一分则显沉重,唯有恰到好处的搭配,才能让陷在天鹅椅里的你看见时间在雕花窗台上缓缓流过。一双痴迷胡同的夫妻,在京城繁华的最深处,将历史与现代完好地融为一体。?

平安大街的两边,稀稀拉拉的残垣断壁在接近傍晚的阳光里显出几分历史的苍茫,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车水马龙让人直接联想到即将召开的奥运会。墙角处,拆迁办公室门墙上刷着的纯白色“拆”字因为并不强烈的阳光而显得刺眼。绕过这条简单的胡同,就是Robin夫妇的家,若不是门口的视频对讲机,略显破败的房檐无法让人对这院门后的世界产生多少期许。?

3.jpg




明清书香门第



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百年历史,家族的照片和墨迹,把门廊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展示区

Robin夫妇并不采取那种原封不动,任岁月蚕食古物,再一口气修复的标本式保护方式,也不愿意克隆一件仿清明建筑,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前者令古建筑失去最基本的使用性,后者则有种画蛇添足的意味。于是,“修旧如旧”的概念应运而生。

斜阳扫过,一瞬间,天边隐约的红云翻入黑夜。推门时分,悬挂在门廊的红灯笼里隐藏的声控橙黄电灯亮起,细心的主人将声控调到自动门锁开动的声量。这是典型的明清书香门第的格局,右边的条案清漆已落,还有清晰可见的划痕,左手边的长廊上挂着李叔同先生不同时期的旧照片和几幅书法,都是外面不能见到的家传宝。几盆简单的草木与三个带着浓浓现代化气质的蜡烛灯间隔摆放着,因为玻璃的透明材质而起到了和门廊上的声控红灯笼一样良好的过度作用,将我们拉回到现代居家的氛围里。

“租了10年,5年以上的屋子就应该改造了”,毕竟人的一生没有多少五年。改造这间屋子花了6个月时间,Robin还记得第一次踏进院子时,多处坍塌的院落让人感觉拆迁的必要,但房檐上精致独特的绿色边纹透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第一波西洋气质仍在第一时间抓住了Robin的视线,这毕竟是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的故居,历史与文化浓到深处,便与天地融合,浸入一草一木,是如何也避不开的气场。

2003年,以创造简洁先锋设计为主的Robin将回北京后第一个真正的家定在了这里,第一次改造旧屋,为了让它像一个实用的艺术品,避免一场拆迁的威胁,Robin选择了“包容”这条连通古今的金科玉律。

和许多胡同保护者不一样的是,Robin夫妇并不采取那种原封不动,任岁月蚕食古物,再一口气修复的标本式保护方式,也不愿意克隆一件仿清明建筑,这两种极端的方式前者令古建筑失去最基本的使用性,并最终导致毁灭,后者则有种调侃历史,画蛇添足的意味。于是,“修旧如旧”的概念应运而生。即刻倾倒的墙壁被分解成一块块砖瓦,再像搭积木一样在原处重新搭建,不能整体拆除的顶棚,用实木架重新支撑,修漏补缺,实在不能继续使用的墙面则通过重新架构承重墙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气质,能感化身临其境的每一个人。“我当时修葺这个院子的时候从李叔同后人那里收集到很多老照片,并向院主请教了很多这个大家族的生活细节,然后再将这些细节以装饰或划分屋子构造的形式融入到现在的这间屋子里,不影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能完好地保留下旧往的精髓,”Robin说着,谈话间,我们穿过了一条简单的堆满各种绿植的厅廊,转角一回身,即刻,这个两进四合院的结构在眼前舒展开来。

“现在有很多仿造的四合院,甚至有些改造过的四合院和仿造的非常接近。”在Robin眼里,或许这才是对历史最大的颠覆,也失去了改造旧屋的乐趣。保护历史的基础是尊重历史,这是Robin的话,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见这座宅院的前世今生。




自卢浮宫的建筑设想

全部由玻璃搭建的会客厅,玻璃顶棚能自然采光.

“用玻璃,一方面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现代感,另一方面,如果你从空中看这间屋子就会发现,这些加出的玻璃房间都有种临时的感觉,它们都搭在原建筑边上,扩大了空间,还不会破坏整体结构,在必要的时候能简单地拆除。”

一堵土生土长的砖墙分割了客厅的空间,朝南部分都是保存完好的老屋砖瓦结构,朝北则是用玻璃搭建的水晶屋,一直贯通到里屋的门廊前。透明屋顶,仰头便见天空,在阳光不错的下午,最好是下雪后的白天,坐在客厅里呷口茶,阳光照下,既温暖又节能。这些都是去年改建两个月的结果。“在冬天,穿一双厚袜子就能从客厅到卧室,不用因为穿过院子而受寒。”这间玻璃长廊是女主人Amy最得意的设计。

Robin和Amy,一对转了几圈世界的华裔夫妇,通过对世界各地的人情世故以及建筑风格的摸索,最终将目光聚集到玻璃这种材质上。早在在牛津大学攻读建筑期间,Robin便已对古建筑有了这番思考:建筑的存在本身其实就是一个使用的过程。圣彼得大教堂几百年来随着世纪的更替一起修整,全部建立在尊重前辈艺术的基础上。无独有偶,巴黎罗浮宫后来修葺的内外部设计都尊崇极简现代主义,不重建复杂的古建筑,而让其聚集不同时代原汁原味的精髓,最后融入了现代居住的趣味。而在这两个闻名建筑里,你会发现玻璃都成为不可或缺的构建元素。






同样由玻璃搭建的窄长形厨房,采用了最易感光的纯白基调

“用玻璃,一方面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现代感,另一方面,如果你从空中看这间屋子就会发现,这些加出的玻璃房间都有种临时的感觉,它们都搭在原建筑边上,扩大了空间,还不会破坏整体结构,在必要的时候能简单地拆除。”一席话,配合挂在长廊墙上的一排老照片,在夜幕里将人迅速拉回至十九世纪。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似乎是那时候的剪影,夫妇俩串着解释:现代人无法再过仆人夫人成群转的日子。屋子私密化后,随带着生活也一并私有化了,这意味着你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动手,比如一间像样的厨房,再比如干净且功能多样的卫生间。“这是桑拿房,你可以透过两层玻璃,直接看见没有多少现代感的院落。”Robin介绍。玻璃,再度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的完美材质。


  

无重之色



“我知道自己不是皇室的,若要我住在里面,这就会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大气其实与豪华无关,简单的色彩其实是最大气,最舒适的。”

与这剔透的玻璃长廊相呼应的是家里摆放了满满两大橱柜的玻璃酒器,用来应付频有发生的派对和小型聚会。玻璃酒器让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见对面的风景,不会像首饰一样因为一个细节而调整了整体的风格。酒具边,是带着浓浓的十八世纪英国贵族色彩的白色皮质沙发,高高的靠背让人慵懒地陷在沙发里,是夫妻两个特别定做的家具。若是围桌而坐,三人并齐,沙发亦有自然收挺腰板的作用。而边上,带着高昂感的白色单人座分明地透露着逼人的现代感,正是因为“白色”和“高挑”这两个元素,将两者合二为一。“我最喜欢的色彩是接近透明的白色,容易和其他色彩搭配,”说着,Amy指着我给她带去的杂志上的婴儿色说,“很自然,很温柔,怎么搭配都不落俗。”

除了搭配,白色的最大妙处莫过于重量够轻,色彩是有重量的,白色接近透明,便有薄如蝉翼之感。屋里随处可见的老照片上,硕大的宅院里,唯一出挑的色彩便是房檐的绿色。主人介绍,其实那些遍布北京城明清建筑上的朱红和金色都不是书香门第的色彩,彩绘也不是随处可见,以前只有皇家才有使用权,书香门第大多色彩雅致,毫不夸张。“现在有很多人会因为富有而过上很极端的生活,比如把并不大的家,并不高的顶装修成欧洲古堡。”看过太多的奢华,?Robin夫妇说自己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豪华里会有压力,比如朱檐金顶的中国皇家色,又比如巴洛克等等。“我知道自己不是皇室的,若要我住在里面,这就会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大气其实与豪华无关,简单的色彩其实是最大气,最舒适的。”

Robin夫妇说想在北京住更长一段时间,因为这是一座移民城市,有超过一半的外来人口,他们还有许多计划:餐馆、建筑、改造等等。他的作品不愿舍弃任何一样,而是要将各种元素都包容进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