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忧患意识的增加,人们越来越认同保险的重要性。但由于消费者对保险经验和认知的局限性,人们常常会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笔者根据自身10余年的从业经验,总结了人们在购买人身保险时最常遇到的“六大误区”,以飨读者。 误区一:买保险只有在熟人那里买才放心 这样的情况许多人都遇到过,很多人觉得在公共场所结识的保险代理人不可靠,而愿意选择自己的亲戚或者邻居来服务。对此不能一刀切地说“不好”。亲戚对您的情况比较了解,如果他是专业人士,当然很好。但是真正应重视的是为我们服务的代理人是否专业,并在拿到正式保险合同后应仔细了解合同内容,如果保险代理人所说内容与合同不符,完全可以在拿到合同之后的十天内无息退还所交保费。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家公司的咨询电话,服务柜面,网络等获得放心专业的服务。 误区二:买大病保险的几个误区 侥幸心理:不愿意为不一定发生的风险花钱;不需要:觉得有地方报销就不用买;不规划:觉得等我想要买的时候再买也不迟。 首先,食品健康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健康的致命杀手,任何人都不能安心的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这辈子不会有疾病风险。其次,大病的发生可能会让我们的家庭陷于灭顶之灾,不得不防。再次,有地方报销只是报看病花掉的钱,因疾病造成的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而引起的经济困难并没有解决。最后,买健康保险是有年龄限制和身体状况限制的,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一旦错过时机,很可能永久丧失购买的权利。总之,买保险不是耽误您花心甘情愿的钱,而是代您花不情不愿的钱。比如:昂贵的医药费等。再有钱的人,也不会心甘情愿把钱给医院的。 误区三:保险再好也是可买可不买、今天不买以后可再买的东西 误区四:等家庭的所有费用安排好后再买保险 很多人因为贷款买房买车、子女教育、婚嫁、装修、做生意等等感觉暂时没有“闲钱”买保险,等把这些对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事完成了再说。其实保险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就是为了让我们上述的这些生活目标能胜利完成。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这些生活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谁能保证我们一定有充足的时间让每个愿望慢慢去实现?一旦发生意外和疾病的风险,再天衣无缝的人生计划都将成为泡影。对未来潜在的风险不逃避,正面应对,并规划好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案。这才是一种“从容若定,全盘掌控”的生活境界。而选择保险就选择了从容的生活——一切尽在掌控! 误区五: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兼具保障和储蓄甚至投资的双重功能,但其最重要最独特的还是保障功能。投保也更应重视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当然,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许多人认为买保险是白白浪费,而不愿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险防的就是万一,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保险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不是赚钱的有效手段。把本该用于保障消费的资金用来投资保险市场理财,看似“有保险”,实则缺乏保障。 误区六:买了保险年年交费就行,买都买了,不用再研究 事实并非如此,保险买了并非一成不变。除了被保险人不能变之外,其它很多资料都可以调整,比如:附加险的添加或取消、受益人的更改和指定、联系方式的及时变更等等。另外,保险除了有保障和储蓄功能外,还有其它理财功能也是我们可以去研究和利用的。比如贷款功能、部分领取功能、避税功能等等。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和家庭情况的变化,有些保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增加相应的风险保障额度和生活保障额度,从而,才能让保险真正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很多人觉得,保险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祖祖代代没保险日子不也照过? 首先,过去的家庭子女众多,个人的风险,不管是养老风险还是疾病风险都可以通过家族去分摊。然而,现在的三口之家对于大的风险却根本无力应对,只能通过保险这种工具让个人的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让大家一起承担。其次,没有保险就相当于一幢装修精美的房子,没有防盗门防盗窗日子照过,但毫无安全感。再次,买保险可以等,但风险总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来临,让我们措手不及,从而懊悔不及。保险不一定会改变你的生活,但保险一定能让你原来的生活不被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