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的银川 农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分享
建国初期,银川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194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只有0.19亿元,农村经济基本处在自然经济状态。1978年达到1.29亿元。经过60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银川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5.33亿元,是1949年的294.6倍,是1978年的42.8倍。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0.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5.4%,比1978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6.2%。    伴随着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个新的发展时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适应市场需求,向着高产、高效和特色、绿色农业方面转变,“两强多优”产量不断壮大。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16.41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8.62万吨,分
    别是1949年、1978年的15.4倍和2.9倍。2008年蔬菜产量达到99.43万吨,年末大牲畜总头数达到20.57万头。近年来,在夏进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奶牛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市奶牛存栏数达到11.2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3.54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205公斤。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4.30万吨,比1978年增长15.2倍。
    水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水产品产量达4.68万吨,比1978年增长481.8倍。每年有70%的水产品销往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