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亦能覆舟"。货币洪峰来势汹汹,投资者的财富之舟又再次面临倾覆风险。投资大师巴菲特最近警告,经济领域没有免费的午餐,目前全球过于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比上世纪70年代更为严重的通胀风险。
通胀还是通缩,这是一个问题。尤其在美国开动印钞机之后。上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8500亿美元购买房地产抵押券及机构券,以3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随后日本央行也宣布每月购买日本国债的规模从1.4万亿日元扩至1.8万亿日元,扩幅近三成。"现在全球各国都在印钞票,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罗杰斯日前表示。各国政府都在普遍扩大财政支出,希冀为经济体系注入巨量货币而刺激经济发展,"开闸放水"效果明显,再加上经济数据有所好转,全球股市在三月出现了有力反弹,投资者的账面资产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或许有人会问,去年金融海啸之后不是持有现金资产最安全的吗?不过来自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的声音是,此一时,彼一时,在金融海啸爆发初期,信贷市场休克导致流动性紧缺,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盛极一时,不同类别资产价格均大幅跳水,当时持有现金资产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全球央行联手大幅降息,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资金变得不再紧缺,货币的贬值压力开始浮现,所以原来的现金为王策略已不合时宜了。
全球货币贬值是趋势
安邦咨询策略分析师段宏斌认为,美联储用"量化宽松"这个术语来掩盖它"印钞票"的本意,这种不负责任的"印钞票"救市行为必定会导致未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和美元的贬值,因此温总理才会要求美国承诺保证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虽然美国口头已经承诺美元仍然会继续坚挺,但我们更应该看他是怎么"做"的而不是怎么"说"的。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性的"量化宽松",用不了多久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大潮是必然会到来的。
香港大福证券外汇与黄金分析师夏阳表示,美国印钞救市,的确是在冒着通货膨胀的危险而作出的,因为其开印钞票之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加大了市场的资金流动量,尽管此举对其经济复兴有正面的影响,但庞大的资金在市场中流动,将令其远期的通胀压力增加。由于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经济发展的线路是"类W型"的,会有相当一段波折的路要走,所以若此次开印钞票会引起通货膨胀,则要等到2010年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消费信心的回归之后才会慢慢地显示出来。
投资中国会有不错回报
英国AFAMarket分析师曾文俊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表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应该说目前中国也是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度过艰难的日子,并且可以在全球危机中,把握更好的投资机会。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在危机中的投资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很老的一个例子,一群人分吃蛋糕,想要吃得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蛋糕做大,还有一种是分到更多的比例。在现在的危机中,全球资产价格都已经缩水非常严重,手里持有现金的投资者这时候把现金换成资产,则占据了全球资产中更多的份额。我们看到国内的钢铁和有色企业已经开始了海外收购的道路,如果能够顺利整合,长期看肯定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相对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在危机中也在寻求更好的出路。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纺织品、机电产品、数码产品的全球产业转移。去年GE在宣布了1季度利润下滑后一周就宣布在中国增加20亿美元投资,充分说明了危机下,企业有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欲望。今年初,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越美国,加之美国汽车业的摇摇欲坠,或者说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进一步升级的机会也是很大的,而这也是中国一直致力的方向。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是制造业中心,纺织、家具、玩具、机电、数码产品全球产量大部分出自中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低附加值的产业如纺织,玩具等可能将逐步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地区。但中国近十年来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也给产业升级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未来数年全球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行业有望逐步向中国转移。配合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也将需要更多的资源,钢铁、有色和能源等行业都可能在产业整合中产生全球性的大企业。这次的全球危机是中国发展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我们也需要对能产生世界性企业的行业保持密切的关注。
3月23日之后,当全球媒体和金融机构都在分析美元将继续暴跌时,美元却在悄悄地酝酿反弹。美元未来的走势还会坚挺吗?与此同时,连日来人民币除与六个国家或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以外,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是否进入了强势阵列?
美元仍坚挺但不值得买
现象:
3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8500亿美元购买房地产抵押券及机构券,以3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
4月2日,在伦敦闭幕的G20峰会宣布将向世界经济新注入1.1万亿美元及2500亿美元的贸易信贷。
4月6日,美联储也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总额近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周开国:美国开印钞机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其美元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重新建立美元体系的信用,这个任务光靠它自己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其他国家的配合。如果其他国家愿意相信美元,愿意配合救市,那通货膨胀的出现几率不大。所以要判断美国开印钞票的行为带来的利弊及其影响,还是需要看看国际社会的配合程度,比如G20峰会的后续工作等。
霍明:根据人民银行的分析,美联储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其拥有的国债数量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没有超过2008年的高峰值,是适度的。而且,即使它今年购买了11000亿的各种债券,也还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不用额外过多地发行基础货币,更谈不上所谓的狂印钞票,促生泡沫。事实证明,截至目前的美元是相对安全的。
曾文俊:货币的贬值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货币的汇率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在全球各国都采取类似的政策下,美元的汇率反而可能是更为坚挺的。美国目前仍然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有着最先进的科技实力,购买美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只能使用美元,这也是美元的有力支撑。所以,美元还能保持对其他货币的坚挺。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
现象:
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框架协议。
2009年至今,央行分别与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国家、印尼央行、阿根廷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正式协议,累计规模达4700亿元人民币。
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4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香港已经做好准备,成为内地以外首个配合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地区。
谭剑雄:人民币是强势的,外围资金的流入也源源不断地上升,从其发展远景来看,升值是必然的,但其升值的压力并不是来自其他国际兑率的问题,更多是来自人民币被普遍看好之后国际热钱的关注。但出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出口考虑,政府有可能会通过人为的手段来减轻其升值压力,比如扩大外汇储备。
夏阳:的确,人民币在近期积极地表现出国际化的努力,比如增加在IMF里的储资比例、货币互换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人民币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但客观来讲,要谈人民币如何成为国际结算货币,还是等多五年之后再说,这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和人民币在国际上作为结算币种的比例逐渐扩大。我坚持认为该持有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但近期来看,第二、三季度国内的消费数据、工业数据等有可能比预期中的要低,加上外围经济的低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的出口能力,所以人民币在第二、三季度有回落的压力,呈现横型的走势。但到第四季度国内经济出现好转时,人民币升值是难以避免的了。
周开国:我们很高兴看到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也很希望人民币有一天能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但就目前的形势看来,还不具备切实的条件。美元作为国际基础货币由来已久,其地位不可动摇,这也是为什么在它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其仍然具有强大避险功能。中国的经济实力仍需要稳步发展,人民币可以朝国际化、商品化前进,但不能一蹴而就。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不可能成为国际性的结算货币。
陆磊:我们看到人民币的强势,但其国际化需要分三步走:首先是成为贸易结算货币,这一步中国目前走得比较积极;其次是人民币的区域化,最后才能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应该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投资建议
策略1
布局通胀概念股票
国内最大投行中金公司最近通过发短信方式提醒高端客户,建议全面布局通胀概念股票。中金认为,这是一轮推动通胀政策的开始。从长期看,美元将走弱,油价、黄金、大宗商品价格将走强。美国股市基本见底,配合着国内的流动性政策,做多A股市场,建议配置强周期股票,如有色、煤炭、石油相关公司、黄金以及金融地产等。不过南京证券策略分析师古振华表示,近期市场已经涨到2400点以上,累积了不少的风险,短期市场会有调整的要求。但中期来看,今年上半年还是比较看好,下半年要取决于经济的复苏情况。看好保险、航空、煤炭,这三个行业将迎来业绩反转。另外,铜个股会跟随期货产生交易性行情。
策略2
投资大宗商品市场
曾文俊表示,资源类的长期投资机会是肯定的,特别是大宗商品和原油。目前,投资者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上涨仍然只是反弹性质,在没有得到实质的需求背景支持下,是不大可能上涨到去年的高价区间。过去4年里的大宗商品上涨是有供不应求的经济背景,而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暴跌造成价格已经回到上世纪90年代水准,干散货航运指数甚至从1万点以上跌至600点。今年以来全球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中国的收储造就了商品市场的反弹,而且还在持续中。也许在未来数年里,货币的贬值加之经济的逐步恢复会造就资源类的更高上涨,但短期内铜价的5500美元,油价的75美元区域会是反弹的相对高点。
长城伟业期货公司总监刘奥南认为,中长期来说,社会、经济总是要发展的,资源也总会紧缺的。目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在底部区域有机会,虽然通胀什么时候出现还不清楚,但大宗商品总是会有需求,价格也肯定会上去。G20峰会上每个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针对本国经济都是有效的,越是大家都认识到衰退和危机,经济复苏的进程就越会加快。当前投资处于底部区域的大宗商品,应该优于其他的投资标的。
策略3
黄金可避险但价位高
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认为,黄金避险需求依然旺盛。此外,各国猛发钞票,财赤大增,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正在上升。作为最安全的支付手段和最可靠的储备资产,黄金在经济低迷和市场动荡时期给予投资者的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金价当前的回调未改其牛市格局,预计下行空间比较有限,充分调整之后仍有机会重新走强。如果计入历史通胀因素,金价要到1200美元左右的水平才能创下历史新高,所以投资者仍可逢低介入。
不过,曾文俊认为风险大。曾表示不太看好黄金,黄金相对来说与大宗商品不同,更多的是资金避险的品种,特别是在股市不断崩溃的过程中,不断涌入。随着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反弹,近阶段对黄金的避险需求下滑,价格也将仍以振荡下行为主基调,不突破1000美元之前慎重投资。有观点认为金本位制度重归造成金价的爆炸上涨,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SDR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策略4
近期看好澳元
G20伦敦峰会引发全球对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争论,澳元理财产品也出现了转机。广东某国有银行外汇分析师表示,可以重点关注澳元,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市场上的积极情绪在不断上升,令澳大利亚进行生产、出口的外围环境相对舒缓;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澳大利亚本身处于经济衰退的外缘地带,加之其国内3%左右的利率在调整之后依然有较大的空间支撑政府出台有利经济复苏的利率政策,所以我认为尽管目前澳元相对弱势,但其远景可观,可考虑逢低吸纳。而荷兰银行日前力推澳元理财产品,认为不管是市场流动性角度,或是商品价格走势,作为商品货币的澳元仍有后市持续走强的大力支撑,现在是捕捉澳元低点反弹的潜在抄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