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中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分享
中山公园的文昌阁,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建造回廊和厢房。
    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5周年,银川中山公园正式成立。此后80年间,比共和国还大20岁的银川中山公园经历了战乱、破坏、改革、发展,见证着银川城的变迁。80岁的中山公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成为银川人乃至宁夏人心中的一座“心灵坐标”。昨日,记者专程赶赴中山公园,探索它的“前世今生”。     前世:西夏行宫明清兵营
    现在的中山公园,是普通百姓休憩散步的好去处。而在西夏时期,中山公园的原址是李元昊的行宫。据志乘所载,这里原为西夏国元昊宫遗址,当时的元昊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为西夏国都兴庆府第一大建筑,后毁于战火。明嘉靖年间,此为镇属兵马营房,俗称“西马营”。清朝时,又作为绿营兵的军马场,镇守西北。
    1929年,当时宁夏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5周年,决定在银川建中山公园。当年11月,中山公园正式开放,占地0.5平方公里,蒋介石、张学良等名人数度在中山公园留下足迹。但解放前的中山公园,很难给百姓带来实际利益。据记载,由于当时宁夏“省政府”热衷蒋介石的“内战”,致使公园树木大量被伐,野生动物被宰、放,金钱豹等珍贵动物则成了马鸿逵个人观赏的“宠物”。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山公园成为宁夏政治不可或缺的“大舞台”,银川的解放、自治区的成立等多次重要的政治活动均选择在中山公园举行。
    中山公园也对宁夏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它担负着宁夏农业、林业、畜牧业的试验场任务。不仅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烟台苹果、灵宝甜枣等,是从中山公园推广至宁夏各县的,连宁夏最早的奶牛场,都建于中山公园动物园处。
    今生:逐渐扩大 成为百姓乐园
    解放后,中山公园迎来了第二次生命。1950年到1965年间,中山公园也和整个国家一起,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中山公园在稳定的环境下快速发展。这期间,公园购入了包括华南虎在内的几十种动物;公园铺设了砾石园路,并且装上了路灯;从西安引种荷花成功;成立专业绿化队伍,并购买数万株常青树,植于园内……整个公园渐成气候,并逐渐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然而,这些努力很快在文革中被破坏,公园的一些花草、园林建筑,被当成了“封资修”,众多文物和古建筑被毁,规章被废除,管理组织几乎瘫痪,整个公园陷入一片混乱。
    文革结束后,中山公园“凤凰涅槃”,在绿化、花卉、动物、园内建筑、游乐设施等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
    目前,中山公园已发展成为银川重要的游览区,共占地710亩,其中水面110亩,绿地覆盖490亩。有树木36科,总计2.3万株,动物23科,76种,638头(只),娱乐项目33种,成为西北地区最具园林特色的中心公园之一。2001年免费开放之后,更成为了本地老百姓休憩娱乐的好场所,而几乎每个外地人来到银川之后,中山公园都会成为“必游之地”。正如一位银川市民所说,没到过银川中山公园,就不算见识真正的银川。中山公园,早已成为银川人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