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需要普及秸秆废料变禾香板的知识

版块: 联谊版块 校园天空
分享
  6月23日,快报报道《乡村又起秸秆烟,熏走一片艳阳天》,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麦秸秆到底是宝贝还是废物?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在麦秸秆的回收利用中探 索出了一条“掘金路”,在这些企业那儿,小小麦秸秆中其实藏有大经济。而现在的情况却是 ,在农村麦秸秆随处可见,但大都没有发挥出其作用,有的甚至被当成垃圾焚烧。与此同时,一些利用麦秸秆生产的企业却连连叫苦,称“ 回收不到麦秸秆”。青岛农业大学一位罗姓专家介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企业和农村之间没有形成体系。另外,麦秸秆的综合利用还亟需技术和设备支持。

  村民困惑

  听说秸秆用处多就是没有人来收

  6月23日快报报道称,在港城农村,麦秸秆的利用方式仍然非常传统,无非“引火烧炕化粪水,老人用来铺床”,甚至有些村民嫌成堆的麦秸垛占用地方,干脆 一把火烧掉,浓烟弥漫不仅污染了空气,也影响了来往车辆司机的视线。然而,在不少回收利用麦秸秆的企业眼里,麦秸秆能制板材,也可被加工成工艺品。不过, 记者采访发现,在福山区回里镇、栖霞市桃村镇的不少村庄,鲜见有人去收麦秸秆。

  “不烧了留着干什么,谁还专门处理这些东西?”回里镇张格堡村焚烧麦秸秆的村民说,他们也听说麦秸秆可以被用来造纸、生产沼气,可能还能造出来其他有用 的东西,但村民们从来没见过有人来村里收麦秸秆。听记者说有人可能会收,栖霞市桃村镇大庄村一名上了岁数的村民笑了起来:“收这东西干什么?”

  张格堡村村主任孙先生说,他很早就意识到麦秸秆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他也尝试联系过一些企业,但一直没等到有人来村里收,“麦秸秆是宝贝,但是在村里利用不充分。”

  企业头疼

  秸秆被打碎丢弃,收购费时又费力

  “以一亩地一千多斤粮食计算,一亩地打完粮食能剩余两千斤秸秆。”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后卫东说,使用秸秆生产出来的板材零甲醛释放, 绿色环保,市场的需求量也在日渐增大。“现在万华已投产的三个工厂,四条生产线年产量预计在18万立方米左右,远远不够市场的需求。”后卫东说,生产一立 方米的板材大约需要1.5吨农作物秸秆,但秸秆供应却捉襟见肘。

  每年秸秆收购总让后卫东觉得头疼,工厂需提前一个季度预约秸秆,并赶在收割农作物的前一周开始准备人力和物力,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区待一 到两个月,“在收割农作物的时候,大量的秸秆被机器打碎,直接丢弃在农田中,我们必须使用打包机等专业设备,这也加大了成本。”后卫东说,如今工厂在一些 城乡接合部设置了厂房,收购半径达50公里,但还是不能满足板材生产的需求。

  原因分析

  深加工企业不多,农企衔接不顺畅

  据了解,在日照还有企业利用秸秆发电、供热,但原料主要以玉米、花生的秸秆为主,小麦秸秆的比例不足10%,农民对于销售小麦秸秆的热情并不是太高。在 栖霞市金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刘洪民看来,麦秸秆进行深加工受阻,与农村周围的生产环境有很大关系,“农村周围的深加工环境跟不上,更缺乏大型的深加工企 业。”

  “国家比较重视秸秆的处理等问题,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也有待改进。”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位罗姓专家认为,国家向农民发放粮种补贴、化肥农药补贴、机械补贴 等,而对于秸秆的处理,也应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他认为,除了生产沼气、生物质能发电等,企业利用秸秆进行深加工也是一种尝试,但是企业和农村之间没有形 成体系,相互间没有配合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有秸秆而企业缺的现象。

  前景看好

  变废为宝无污染正申请政策支持

  “现在,秸秆的收购价格不是太高,有些淳朴的农民甚至也不收钱 。”后卫东说,年产10万立方米中密度禾香板的秸秆板工厂,每年可消耗秸秆12万吨左右,如果,每吨秸秆的价格为460元,仅出售秸秆一项,就可以为农民 增收5520万元,“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生产线,还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机会。”

  “以前使用秸秆造纸或者发电,或多或少都存在污染,而使用秸秆生产板材,不但节约了木材,还充分地"变废为宝",而且生产的板材零甲醛释放。我们希望能 够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也正在积极地申请。”后卫东说,仅在板材生产方面,有资料显示,中国人造板产业目前年产量为1亿立方米,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万 华的秸秆板产能预计到2015年将达120万立方米。后卫东说,公司生产的万华禾香板的无醛品质,经过日本等三大国家权威机构检验认证,是安全的新型环保 板材,还曾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更坚定了他们对深加工秸秆的信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