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偏爱,十分仇恨

分享
2006年11月17日。丹东市法院开庭审理刘小菲杀人案。这是一起令人叹息的家庭悲剧。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竟然无情地杀害了自己的亲妹妹。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竟是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偏爱。
幼小的心灵在哭泣
    1986年,21岁的陈凤与大他三岁的刘磊喜结连理。转年,陈凤有了第一个女儿菲菲,1992年,第二个女儿童童出生。菲菲小时候乖巧可爱,很招人喜欢。但她5岁时,父母以生意太忙和无力同时照顾她和妹妹为由,把她送回农村的爷爷家。因为不愿离开父母,菲菲路上—直在哭,嗓子都哭哑了。
    在乡下,小伙伴经常挖苦菲菲,说她是没爸没MD孩子,这弄得她总是郁郁寡欢。
    1995年底,夫妻俩考虑到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便把菲菲接了回来。这时的菲菲对父母已经相当陌生,而父母却认为她不像小女儿那样懂事,很自然地把天平倾向于小女儿。每次买零食,分给童童的总会比她的多;每年春节都会给童童添新衣服,而她只能捡几个姨的旧衣服穿。
    菲菲就像一株没人关注的小草,慢慢长大了。“女孩子早晚要嫁人。明天开始你就不要再去上学了,到你姨那儿给家里挣钱吧!”一天,母亲用低沉的嗓音对刚刚中学毕业的菲菲说。虽然心中有—百个不愿意,但已经习惯了服从的她,还是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只身一人来到城里三姨开的餐馆打工。
    步入社会的菲菲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回家过年时,她把一年来辛苦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母亲,然后慢吞吞地提出要继续念书的想法。“家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妹还得念书呢!”陈凤不容置疑地回绝了女儿。
    菲菲的心像被人狠狠地扎了一下,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她转过身,对一旁的妹妹说道:“小童,姐现在非常后悔没多念书,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爱情成了唯一的牵挂
    虽然怨恨父母,但菲菲也在强烈地渴望温暖。
    2004年,小菲把自己打工挣来的4000元钱主动交给妈妈,随后又把一双新买的靴子送给妹妹,家里人果然对她热情了许多,妈妈亲自下厨给她做了一桌子的菜。她突然被一种久违的亲情包围了,甚至认为也许是自己错怪了爸妈。
    谁知没过几天,穿着新靴子的童童对姐姐说:“把你身上那套衣服给我穿吧!”
    “这可是我挣钱以后买的最贵的衣服了,不能给你!”菲菲回答。
    “我叫你不给!”童童扑到姐姐身上扒衣服,拳打脚踢的。
    “不就是套衣服嘛,就给你妹妹穿穿呗!”站在一旁的陈凤发话了。
    见有人给自己撑腰,童童更加有恃无恐,最后真从姐姐身上扒下了那身衣服。
    “为什么父母总偏心妹妹?为什么挨打的总是我?”菲菲坐在床上抽泣起来。她开始把对父母的怨恨转到妹妹身上,认为是她抢走了自己的幸福,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当年夏天,一位叫李明的转业军人赢得了菲菲的好感,她发现李明每次来吃饭都爱赞扬她,而且还表现出真诚的关心。“我看你好像很不开心,有什么事说出来也许会好些。”李明关切地对菲菲说。菲菲没有回答,只是礼貌地笑了笑。“别太难过了,一切都会过去……”听着李明善解人意的话,她的心情竟真的好了许多。这以后,李明偶尔约她出去喝茶聊天,她也没拒绝。
    一次,菲菲患了重感冒没去上班。当天下午,寝室里突然来了一个人,她抬头望去,竟然是李明拿着水果来看她。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顿时在心里荡漾起来。
    不久,菲菲交男朋友的事情被家人知道了。陈凤把女儿叫到面前,严厉地说:“从今天开始,你和那个男的—刀两断,安心上班!要不,别怪我不客气!”菲菲情绪激动地回答:“我不准备回去了,也不会跟对象分手!你不用再替我操心了,我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
    “你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敢这么跟我说话!”被激怒了的陈凤冲着女儿就是两记耳光。菲菲惊呆了。她一字一顿地说:“从今天起,我们俩断绝关系!”
    带着委屈,菲菲来到了男友李明的家。“你怎么满脸的愁云?家里出了什么事?”无论李明怎么追问,她就是避而不答。
长久的仇恨瞬间爆发
    “为什么小菲总不让我去他们家?难道她对我不满意?”为了验证女友对自己的真心,李明决定快刀斩乱麻,向她提出要登门拜访她的父母,以确立两个人的关系。无可奈何的菲菲只好答应了。
    在男友那躲了半个多月,菲菲回到家被父母数落了一番。躺在床上,菲菲彻夜未眠,家人的面孔轮番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从小到大,她都活在妹妹的阴影中,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男友对她好,只有和他在一起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快乐。想到这里,她更加坚定要和男友在一起的决心。
    第二天,她特意把屋子收拾了一番,然后对要出去打麻将的父母说:“我能不能跟你们说点事?”“明天再说吧。”父母几乎同时打断了她的话,又同时穿上鞋走出房间。
    “你们……”看着父母的背影,小菲早已气得浑身发抖。
    忽然,妹妹穿着那套衣服走了出来,打着哈欠甩出一句,“姐,我也出去了。”
    “我一个人在家害怕,你不许出去。”心烦的菲菲没好气地回答。
    “你害怕管我什么事?”妹妹打开门就要往外走。
    “不让你出去,你没听见吗!”无处发泄的她使足全力把妹妹拽了回来。
被父母娇惯坏了的童童回过身,冲着姐姐就是一拳,两人扭打在一起。“你看我不告诉爸说你打我!”童童大声地叫着。闻听此话,疯狂的菲菲掐住了她的脖子拼命地摇晃,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妹妹。
心理分析
    被押上法庭的刘小菲早已没有了怨恨。“我对不起你们,要是妹妹能活过来,我啥都不跟她争了……”她虽然是法律意义上的凶手,但她也是个受害者。这桩家庭的悲剧应该为人们敲响警钟。
    刘小菲杀死自己妹妹的反常行为,与其童年时期缺乏父母关爱密不可分。
    年幼时被父母送往爷爷家抚养,这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研究表明,7岁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道坎。父母,尤其是母亲要避免疏远7岁之前的孩子,否则孩子会很难与母亲建立关系,影响他日后的人格成长,应有的自信和与人亲近的意愿会缺失。
    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更易表现焦虑、忧郁、自卑、孤独等情绪,行为上更易表现出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生活能力差,自控能力低。当刘小菲从爷爷家回到阔别已久的父母身边时,恐怕已经具备了以上的一些心理特点,这为她以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父母对两个孩子不同的养育态度对已经受伤的刘小菲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长时间同爷爷生活在一起,她渴望父母的呵护;终于回到父母身边,却看到父母处处偏爱、偏袒妹妹,对自己的正当要求横加阻拦,这让她感觉“父母不喜欢自己”,“自己不如妹妹重要”。显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成熟的意识,不能认识到姐妹间应相互谦让,父母的偏向让本已经孤独的她更加受伤。
    在上学和爱情问题上,父母对其伤害很大。原本在与父母相处中能够得到锻炼的能力只能在学校中获得,刘小菲对学校应该是比较依恋的,而父母却将这一本该属于她的权利剥夺了。当她又将被爱的渴望投向男友,寻觅爱情的温暖时,再次遭到父母的阻挠,这让她对父母彻底失望。
    同时,妹妹刘小童从小骄横跋扈,自私冷漠,对于牺牲姐姐得到的各种利益认为是理所应当,毫不在意,对姐姐非打即骂,终于使刘小菲将对父母的怨恨转嫁到妹妹身上,酿成惨祸。
    由此可见,儿童在成长时期心理状况发展的好与坏,对成年时的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是让他们共同健康成长的保证,千万不要因为一些日常小事而伤了孩子的心。
    曾有人针对多子女的家庭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是“两边高,中间低”,呈马鞍形。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们对待长子的期望要适当。不要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对待最小的孩子应采取多“放手”的方式,不要过分宠爱,这才是对每个子女都负责的态度。而“中间一族”,出生在哥哥姐姐之后,下面又有弟弟妹妹,他们需要忍让,中间的孩子苦恼最多。父母不要忽略、遗忘了他们。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重视和肯定比什么都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