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6年回顾 2006年度欧美十大唱片

版块: 宁夏街盟 HipHop 说唱
分享
<p>2006欧美十大唱片<br/><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我们的特约撰稿人/死地人 呵呵很牛比的人物 本人要求保密人份 以后会有更多作品提供</p><p><br/> 2006年是世界杯年,各路群雄汇聚德国,世界因为足球而改变。与此同时,欧美流行乐坛则依然一如既往不间断的在2006年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而仿佛也是因为受到了德国世界杯效应的影响,欧美乐坛也在这一年流行起世界杯期间各队最为崇尚的攻守平衡之道。也许没有一呼天下应,永久成经典的巨著,但每一位歌手、每一支乐队却又在相当务实的态度中,献出了一张又一张心血力作。以下所选,肯定不能囊括2006年欧美乐坛经典唱片之全部,但以足坛盛行的442阵形之展开,却也能一窥这一年欧美乐坛流行之大概脉络及成就。<br/><br/><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640.jpg" target="_blank"><img alt="image"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640.jpg" width="560" border="0"/></a>
                <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640.jpg" target="_blank"><img alt="image"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640.jpg" width="0" border="0"/></a><br/> 后卫<br/> (后卫形唱片解读:它们代表是欧美乐坛的保守势力,却又是最传统的血液,他们是整个欧美乐坛发展的根基,没有它们,就没有再发展的动力)<br/> <br/> 艺人:Bob Dylan(鲍勃·迪伦)<br/> 专辑:《Modern Times》(摩登时代)<br/> 厂牌:Columbia<br/>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一年的流行乐坛虽然总是会把焦距更多集中在充满活力的年轻明星身上,但是如果没有那些老将们适时的滋润,那么流行乐坛的色彩不仅会显得单一,而且会变得没有内涵。2006年,鲍勃·迪伦(Bob Dylan)终于又回来了,继五年前的《Love&Theft》(爱与窃贼)之后,再度推出全新的录音室专辑《Modern Times》(摩登时代)。和所有优秀的老音乐人出新唱片一样,这张唱片同样像是一部老人的回忆录和生活琐记,尽管不乏倚老卖老的成份,但却同样还是显现着迪伦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虽然已经60过半,但在他的眼里,构成音乐的主体除了旋律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那种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责问。试问一下,一个老年歌手还在唱着“我思故我在”,众多年轻的歌迷们就更应该在音乐里去学会多做一些思考,少弄一点娱乐了。而如果要选欧美十佳唱片里的定海神针,也许也只有迪伦这样的老将莫属了。<br/> <br/> <br/> 艺人:John Mayer(约翰·梅尔)<br/> 专辑:《Continuum》(声声不息)<br/> 厂牌:Aware<br/> 歌坛永远有一些少年老成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会绕过那些年轻人都要经历的乐子,而直接进入接受继承传统的重任,约翰·梅尔(John Mayer)无疑这是这样的一位唱作人。低调还是低调,《Continuum》(声声不息)从专辑名上就可以看出梅尔在音乐上一如既往的恒心,只不过在具体曲风的涉及上,做了从“抒情摇滚”到“蓝调摇滚”的微调罢了。尽管是一张处处洋溢着“布鲁斯”火花的唱片。但《Continuum》走得却还是梅尔根深蒂固的人文路线,极度民谣化的旋律,再加温文尔雅的编曲,音乐自始至终就在这种非常儒雅的气氛中行进着。而其“发现自我、探索人性”的主题涉入,也更让这张唱片成了旋律美和意境美兼得的好唱片。<br/> <br/> <br/> <br/> 艺人:John Legend(约翰·莱甄德)<br/> 专辑:《Once Again》(再见钟情)<br/> 厂牌:Sony /Columbia<br/> 第48届“格莱美”“最佳新人奖”得主约翰·莱甄德(John Legend)在新的一年里,同样选择的是稳字当头。新作《Once Again》(再见钟情)同样属于那种秀于外的唱片,而是越听越有回味的后劲专辑。虽然,在主打单曲《Save Room》里,莱甄德加入了“摇滚乐”的元素,也让熟悉他第一张专辑的歌迷们,在一瞬间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不过细细品味下,却还是能从那种比较根源的“摇滚”佐料中,感受到他对于固守音乐传统性的执着。而经过主流乐坛的认可后,莱甄德虽然没有将信心爆棚表现在外表上,但其对于歌曲更为成熟老辣的控制力,却是不能否认的进步着。<br/> <br/> <br/> 艺人:The Roots(扎根说唱团)<br/> 专辑:《Game Theory》(游戏学说)<br/> 厂牌:Def Jam<br/> 对于“说唱乐”来说,2006年就算不是寒冬,至少也是深秋。想当年(也就几年前)。“说唱”+“嘻哈”,在全球流行乐坛的最前线奋勇当先,何等意气风发,而如今,却落得个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其销售阵地也只能一步步从前锋线被逼到了后卫线。不过,可喜的是,2006年的说唱乐坛,在求质重于求量方面,还是得到了相当明显的体现。除了被“格莱美”提名“年度最佳专辑”的Gnarls Barkley《St. Elsewhere》,“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的习惯作业,说唱天王杰斯(Jay-Z)的再度归来,以及“游戏”(The Game)和纳什(Nas)的新唱片,都有不俗的水准。而“扎根说唱团”(The Roots)的《Game Theory》(游戏学说),更是其中可具代表性的佼佼者,因为它重拾了“硬核说唱”(Hardcore Rap)刚硬的说唱路线,并将音乐重新扔到现实中,不仅让“扎根说唱团”的音乐与那些习惯用嘴皮子娱乐大众的主流说唱歌手区别来来,也使得这张唱片成为继1999年《Things Fall Apart》专辑后,他们最为锋芒毕露的一张激进作品。<br/><br/><br/><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71.jpg" target="_blank"><img alt="image"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71.jpg" width="0" border="0"/></a><a href="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71.jpg" target="_blank"><img alt="image" src="http://images.blogcn.com/2007/2/6/12/entword,200702062371.jpg" width="560" border="0"/></a><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r/> 中场(中场形唱片解读:它们都是2006年最具活力的唱片,而且是品质与流行间关键的桥梁,它们代表着欧美乐坛这一年的主流趋向,也继而成为世界流行音乐的一个风向标)<br/> <br/> 艺人:Mary J. Blige(玛丽·J·布莱姬)<br/> 专辑:《The Breakthrough》(突破)<br/> 厂牌:Geffen<br/> 哪一张唱片是2006年音乐质量最高的专辑,恐怕这是一个永难回答的问题,而且是越多人回答,答案越多越乱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把目标集中在影响力方面,那么玛丽·J·布莱姬(Mary J. Blige)在加盟Geffen厂牌后发行的第二张专辑《The Breakthrough》(突破),毫无疑问就是当之无愧的2006年全球唱片市场的标王。“公告牌”独缆九项大奖,“格莱美”荣获八项提名,还拿到了“全美音乐奖”的“最佳灵魂乐/R&B女歌手奖”。历史的天平已经开始像这位曾经普普通通的黑人和声歌手倾斜,新世纪的玛丽亚·凯莉显然已经登上宝座。《The Breakthrough》专辑呈现的其实恰恰是布莱姬从顶尖歌手到顶顶尖巨星转变中最为关键的气质,那就是成熟的控制。因此,这张唱片不再有以往布莱姬如猛龙过江般的摧毁作用,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多元和丰富的元素,博采众长却又融会贯通。专辑中同样也走着时髦的明星助阵路线,U2主唱波诺(Bono)、“说唱”天王杰斯(Jay-Z),以及“黑眼豆豆”(Black Eyed Peas)的灵魂人物Will.I.Am都有份参与,而布莱姬除了显示了她对“蓝调”、“灵乐”、“嘻哈”等黑人音乐驾轻就熟的控制力外,更重要的她还用一张洋溢着爱的唱片,让音乐回归了单纯却充满力量的状态。<br/> <br/> <br/> 艺人:Justin Timberlake(贾斯汀)<br/> 专辑:《FutureSex/LoveSounds》(前卫性感/爱之声)<br/> 厂牌:Jive<br/> <br/> 贾斯汀(Justin Timberlake)就如同足坛的贝克汉姆,除了拥有迷人的偶像外表,其也有在流行歌手中特别占优势的一招鲜——唱功。《FutureSex/LoveSounds》也让人再次感受到一直被当成靠脸蛋吃饭的偶像歌手之贾斯汀其内在美的实质。走得依然还是多元化的时髦路线,只不过贾斯汀的思路却要比有些当局者迷的音乐人更为清晰,那就是主打“流行舞曲”这张既能迎合市场又比较适合自己的好牌。有了这种基础,再在上面加入时尚中之时尚的“嘻哈”(Hip-Hop)元素,也就显得非常的自然和顺理成章了。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法瑞尔·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以及“黑眼豆豆” (Black Eyed Peas)的主脑will.i.am这些“嘻哈”(Hip-Hop)界当红的明星们的加盟,无疑让这张唱片的流行成色上了一个档次,而在首打单曲《Sexy Back》中,贾斯汀更是玩起了有些实验色彩的电子乐,看来,他本人也是非常急于甩掉偶像歌手这个包袱的。<br/> <br/> <br/> <br/> 艺人:Beyonce(碧昂丝)<br/> 专辑:《B’day》(生日纪念)<br/> 厂牌:Sony /Columbia<br/> 尽管R&B多少开始有下滑的趋向,但布莱姬在今年的一枝独秀,却还是说明了这种音乐形式在全球乐坛的优势地位。当然,仅仅只有布莱姬是不够的,只有当她和碧昂丝(Beyonce)这两位2006年R&B乐坛的双核出现时,才更能很好地说明问题。虽然不像布莱姬那么横扫千军,但碧昂丝的新作《B’day》却同样是一张高水准的“蓝调”唱片。十首作品均在两周内制作完成,配合上作品本身具有的激越风格,也使得唱片在整体上更有一种痛快淋漓的酣畅感。从开场与男友Jay-Z合作的《Déjà Vu》里迅雷般的气势,到翻唱维多利亚·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的《Resentment》中那一抹璀灿又艳丽的柔情,这一次的碧昂丝显然要比《Dangerously In Love》(危险爱情)时期更强悍也更成熟。而她在今年的优异表现,无疑也为布莱姬起到了对R&B音乐保驾护航的作用。<br/> <br/> <br/> 艺人:James Blunt(詹姆斯·布朗特)<br/> 专辑:《Back to Bedlam》(不安于室)<br/> 厂牌:Atlantic <br/> 詹姆斯·布朗特(James Blunt)的这张专辑,先是在2004年发行,继而在2005年成为了全英销量冠军,再是于2005年下半年登陆美国后一路狂飙,在整个2006都飘荡着它的身影,堪称是和“红心五”(Maroon5)的《Songs About Jane》(致珍妮的情歌)一样的持久性专辑。布朗特拥有一把尖细却很中性的嗓音,在很古典的唱腔中给人一种中世纪才有的浪漫诗人感觉,而他的专辑《Back to Bedlam》(不安于室)恰恰也是这么一张有关爱和诗意的唱片。做为一个上尉诗人,布朗特在这张唱片中呈现的是古朴优雅的旋律,以及平和却赋有感染力的歌词,他就像是肖邦和徐志摩的结合体,也难怪他的音乐能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保持如此之长的生鲜期。<br/> <br/> <br/> 前锋(它们的作用是摧城拨寨,它们的目标是创立属于自己的时代,它们以一种叫做摇滚乐的形式去挑战自己,而所谓风格、所谓时尚,正是由它们所创造的)<br/> <br/> 艺人:Red Hot Chili Peppers(红辣椒)<br/> 专辑:《Stadium Arcadium》(星战竞技场)<br/> 厂牌:Wea<br/> 就像是去年U2的翻版,今年“红辣椒”(Red Hot Chili Peppers)的再现江湖,同样也为他们赢得了“格莱美”六项提名的惊人成绩,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U2那样的好运,也能在最后的颁奖上来了百发百中。但无论如何,以老摇滚来振兴当前萎蘼音乐市场的态势,还是在2006年以“红辣椒”的方式给保存了下来。仅管已经整整四年没有发行新专辑,但《Stadium Arcadium》(星战竞技场)的出现,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红辣椒”这支中生代乐队蓬勃的创作力,28首歌曲整整两张CD的容量,无疑堪称今年美国主流乐坛最大部头的一张巨作。专辑依然以“红辣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放克”(Funk)曲风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自然流畅的民谣曲调,既有热情也不失温情,既有力量更有一种抒情的柔美,也是近几年主流“摇滚”范围内不可多得的一套佳作。<br/> <br/> <br/> <br/> 艺人:Arctic Monkeys(北极猴)<br/> 专辑:《Whatever People Say I Am,That's What I'm Not》(我不是别人说的那样)<br/> 厂牌:Domino Records<br/> 英国乐坛虽然一向以善于涌现新乐队闻名,但同样也以善于涌现昙花一现的乐队闻名。“北极猴”(Arctic Monkeys)未来的路现在无法预知,但是他们的起点却显然是相当的“英国”,首张专辑《Whatever People Say I Am,That's What I'm Not》(我不是别人说的那样)发行第一天,就将10万张唱片销售一空,随后更为他们带来了英国极具权威的“水星音乐奖”的至高荣誉。“北极猴”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他们的血液里的好传统,英国式的疯狂加上新朋克浪潮的洗礼,让他们的音乐既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想像。同时,他们也应该感谢网络的支持,做为一支默默无闻的乐团,靠得正是网络的传播,才使他们的音乐能够响誉千家万户。<br/> <br/> <br/> <br/> 特别守门员: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br/>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送他一张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唱片,如果你恨一个人,同样请送他一张詹姆斯·布朗的唱片,因为他的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包含所有的爱与恨,而且是极端的爱与恨。<br/> 从艺将近五十年的詹姆斯·布朗,堪称美国乐坛的一棵长青树,也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持续影响力最长的一位非洲裔音乐艺术家。正是因为他对“灵乐”(Soul)、“放克”(Funk)等音乐充满力度的改造,也从而奠定了现代流行音乐日后发展的根基,并直接催化出了诸如“说唱乐”(Rap)、“嘻哈”(Hip-Hop)和“当代节奏蓝调”(Contemporary R&B)等等新音乐风格的诞生。从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到“公敌”(Public Enemy),从“滚石”(The Rolling Stones)到“亚瑟小子”(Usher),但凡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创作和演唱上与黑人音乐沾到边的明星、偶像和艺术家,几乎都受到了詹姆斯·布朗个人魅力的影响,而他本人也因为对黑人音乐走向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歌迷尊称为“灵歌之父”。<br/> 2006年最后一周的周一凌晨,詹姆斯·布朗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在为2006年的流行乐坛画上句号的同时,也为流行音乐的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这个时代叫“灵乐”、叫“蓝调”,也叫詹姆斯·布朗。 <br/></p><font class="diary_pos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id="blog_sub_st"><br/></div></fo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