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CG艺术的失败命题—视觉问题专家氧化光阴访谈

分享
【本文章转载于 火星时代网站】
讲得很有道理拿来大家一起分享~
希望我们以后的设计师们 不要成为软件的奴隶~~

氧化光阴,浙江大学副教授。从事设计及视觉传达教学工作20余年。



H(hxsd):
作为从业多年的专家,如何看待国内CG艺术当前的状况?


O(oxidation):
陈丹青有一篇关于徐悲鸿研讨会的文章,叫做《如何成就大师》。里面有一句话“如何成就大师… …我不敢说。我只敢把议题的意思反过来问问,就是:如何不能成就大师。”
在CG行业,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个命题:当前中国有没有所谓的CG艺术?我的答案是:没有。
原因很简单:没有CG艺术家,因此所有关于CG艺术的命题都是失败的。

H(hxsd):
但是中国的CG行业是确实存在的。


O(oxidation):
是的。中国有没有CG呢?有!很好很强大!中国的CG是一种技术,不是艺术。我们任何一个比较上档次的技术团队拉到国外去,只要有人给你很好的艺术指导,都可以成为相当优秀的制作者。火星论坛的很多人在技术上都达到了这个水平,在全国,甚至在国际范畴内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我想讲的是:中国没有CG艺术家,因而就没有CG艺术,我们的CG行业现在发展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就是重技术,轻艺术。技术是什么?它是一个熟练过程,是通过训练能够得到的;而艺术必须是通过积累才能得到的——从个体上来讲,单独的一个CG人需要通过直接学习、间接学习、参加项目、参加培训等等的方式进行积累……另外一种更重要的途径就是团队,它可以让专业技术人和专业的艺术人合作,形成较好的创作结构。

H(hxsd):
那有没有既有较高艺术禀赋又有很强技术的从业人员?


O(oxidation):
肯定有。但我没有发现(笑)… …
与同领域的国际同行比较,中国的这个行业并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大家可以看看好莱坞的生产模式,有专门的故事、导演、制作、特效、后期等等一系列团队。是一个系统在做这件事情。
我们的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们则是自己说了算,下面制作人员只能实现他的想法,不能弥补他的不足,单打独斗,一个人和一个系统,怎么比较啊?!
巩俐《迈阿密风云》里讲英语,迈克尔·曼说你这一看就是刚从学校里出来的,而你演的这个人是西班牙裔,如何演绎西班牙口音的英语,巩俐说我来不了,迈克尔·曼说:我不管,我只要这个东西,好了,语言顾问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例子说明什么呢?我们国家的CG人,不能说他是技术工人也不能说他是艺术家,我们国家的CG人处在微妙又有点低下的一个层次的,这个层次就决定了我们国家出不了好的CG作品,——永远是习作水平的。


H(hxsd):
您好像对中国目前CG行业有一种悲观和否定的情绪?


O(oxidation):
悲观,肯定是有一点的。
曾经有人告诉我,他心目中的CG高手就是软件盲打——全快捷键操作!大部分人从事CG,特别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意念完全被落实到了手上。我们国家的CG行业是一个身体庞大、四肢发达、没有脑袋的畸形人,这个畸形的人又是由一个一个同样手头强悍,脑袋空空的个体组成的。
事实上随着社会化生产的普及,20世纪后新兴的艺术形式已经不再是以独立创作为唯一模式了。考虑艺术上的问题和考虑技术上的问题,是等量齐观的。
现在,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少,甚至意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多。我们还沉迷在软件使用的层级,结果就是永远出不了最好的作品;整个行业相互模仿、创作力缺失。

H(hxsd):
您是火星论坛的元老级人物了,您能不能给火星的CG人一点建议呢?


O(oxidation):
火星时代不能改变中国的大气候,但可以通过火星这个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平台给大家一点小小的提醒:CG实质是由两部分组成:技术和艺术。Computer Graphics ——Graphics是核心,Computer是修饰它的,CG只不过只是众多艺术门类当中的一个,计算机有特殊性,在音乐艺术电影里面都应用,所以我们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比如建筑或者室内或者平面,这个和你的艺术修养是没有关系的,只能说你的天赋和你后天的机缘使你适合做这个专业。你的工作经历再长,你的软件再熟练也决定不了你的整体水平。
你是艺术家,你是设计师,但你并不是Computer,你不是IT精英。你也不能把自己定位成IT精英,你要把自己定位成艺术家,或者是好的设计师,那么你发展的目标就是大师。

H(hxsd):
大师?


O(oxidation):
是呀。古往今来,一切大师都不是单纯靠技术吃饭的,而是在理念上达到一定的高度。CG人在哲学上、艺术上有一定的素养,这是中国CG艺术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百年,一千年,我们还是给别人打工。耐克的总公司在美国,生产是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我们就是做缝纫机车工这种工作的——而我们还沾沾自喜,还在夸耀,觉得我缝纫机比你用得好,我就是好的设计师,这个未免贻笑大方了。
可怕的就是现在一提起学习CG或者做一个CG人,大家马上进入一种状态,开始数我有多少个软件……我们论坛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家就在这里PK技术。我也注意到,有一些人已经开始在艺术方面有所追求,技术研究退居第二位,技术开始为意念服务,这才是真正的创作。我们现在的有些人动辄跑到材质球上,以为材质就是CG人的终极目标,这个想法是很可怕的。

H(hxsd):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或者有机会成为大师?


O(oxidation):
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是一个CG艺术家?还是一个软件操作工?
如果你愿意做一个操作工,那我们不需要来继续探讨,坚持就好了,操作工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你想做一个CG艺术家或是一个设计师,能走的路太长了。好比吃饭:使用软件就是拿筷子,至于吃什么,怎么去吃好,是另外一个问题。

O(oxidation)::
总体看会发生两种情况:
一种是恶性循环,设计师屈从于甲方的要求,放弃自己的想法。甲方要,你就给他,导致整个社会审美的下降,然后自己又被雷同、程式化,社会审美再下降。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是CG民工?这么搞,就是民工啊——这事儿和设计、和艺术没什么关系嘛!就是一体力活。另外一种没有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可能你多看几眼《红楼梦》,古典风格室内设计的想法就会提高很多… …但是你没有这个意识。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CG人:看电影,一定是边看边盘算这一段他是用什么软件来做的,那一段用了什么插件、怎么渲染的… …但他不知道这个电影好在哪里——本来一个很大的领域,人为地把它缩小了。
我觉得有句话是很重要的,一个设计师的生命或者价值的四分之三是由艺术素质决定的,而只有四分之一是属于技术层面。从来都是思想指导实践的过程,不会有技术指导思想的。技术会很好地帮思想来实现某些东西,但是绝对不会去指导它。
H(hxsd):
据我所知,你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CG这个行业,你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呢?


O(oxidation):
CG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时,就觉得应该去了解它,当时也没有想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会就可以了,甚至可以不会,了解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当时CG是完全游离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之外的一种新形式,那时候全是自学,没有什么培训,机器配置还是386,根本就运行不了什么太大的东西。后来发现这些东西的表现力其实是很强的,很有意思,就在技术上投入一些精力,但我一开始就是把它当工具来学的,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和其他方面比如跟客户的交流过程当中始终还是理念先行,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比较好的。客户交往,理念的交流要比单纯技术表现的价值要大,那些比较好的客户,都是看重你的创作能力。而一旦我们形成一个团队以后,技术就更加不重要了,因为技术可以拷贝。

H(hxsd):
谈谈您和火星时代以及对论坛的一些感想吧。


O(oxidation):
我在火星时代论坛注册有四年了,主要在平面版,平时总是要回答会员的一些问题,而问题80%都是技术上的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关注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问题。
我在发教程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发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反响不如我预期的好——大家很需要,但是看不懂。不懂,这个词很可怕。
H(hxsd):
什么原因导致CG人员的综合艺术素质提高不上来呢?


O(oxidation):
目前CG人的主要层次,大致有学院和自学的两类。如果说CG人层次比较低,我不大能够认同,六成的从业人员以上的还能有大学本科或者相同学力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多。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只能算是爱好者,不能说他是从业人员。现在很多招聘,我们看得也很清楚,本科以下,人家基本上是不要的啊。自学的也大概是从美术行里转过来的。他们用原来学的艺术,表现的意识很好,但技术比较参差。
现在可怕的就是大家都来学技术。这样培养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在高校里也是这样,老师会的软件不多,学生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老师又不能把以前的那些艺术理念完全教下去 ,因为教师还有一个课时的限制,就是我不管你怎么样,囫囵吞枣地走马观花。邯郸学步,软件学得不好,应该学好的东西更没学好,这就是矛盾所在。


H(hxsd):
您认为现在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O(oxidation):
我个人认为技术的进步是有止境的,但是理论素养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在理论上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技术上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两者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我们整个CG行业用在思考上的时间太少了,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了。这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说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的设计方案容易被客户推翻,一次一次地推翻,反复修改,当然客户的原因是有的,但是我们的作品缺乏说服力这个现实也是存在的,就是你太想过了,太想做掉这个方案,但是你对客户的情况不了解,社会阅历不多,根本没有办法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
一个设计师拿出的东西是要基本上说服客户的,客户提出种种需求,在设计产品上是要有所反应的。而客户无限度地提出这个要求,客户是缺乏视觉思维能力的,他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的大概方向,他从常理上,从逻辑上,从生活需求,从产品性能上,他会提出很多他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你每天就是要去缝缝补补。其实你不能够一开始就做一件很华丽的衣服给人家,你的脑子是有一个皇帝的新装,但是客户的脑子里是由一个现成的衣服在那里,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毕竟能遮蔽身体,而我们设计师提供的是皇帝的新装,你拿我的设计是要给钱的,所以我就尽量向你靠拢。本来客户的想法就是不完整的,你的想法更加的不完整。当然,我们国家的体制也有一定的原因,就是长官意识,领导说好就是好,领导说不好就是不好… …平等对话我们形成不了。导致我们一次过的设计方案几乎没有。

H(hxsd):
您认为上面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O(oxidation):
我们总是在哀叹: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总是处于一个劣势状态,不足够强势;总是埋怨客户。很少冷静地去思考,如何拥有足够的力量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换一个角度看:为什么患者基本不会对大夫的治疗方案提出质疑?因为我们相信专家的知识权威性。而我们设计者目前没有这种权威,我们只掌握技术,就像一个被动的医生,开刀的技术我有,肚子是能给你割开的,但是在哪儿割,我们并没有绝对的自信——客户要求视觉冲击力更强一点,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视觉冲击力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设计师很少去想视觉基本原理这个问题,到底视觉冲击力是怎么形成的?审美是怎么形成的?这种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更不用说把这些道理和术语翻译成客户听得懂的、能和案例结合得非常好的通俗话语的能力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年轻人直接入行,干扰了设计师团队的职业性。但这个因素还是小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强势的设计师,也没有在设计界一言九鼎的品牌CG艺术家。当然,在国际上也没有哪一个CG大师能够一统天下下。但是有这样的团队,人家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虽然也有一些公司在做团队项目,但是这种公司也是依赖于个体设计师来发展客户的。
我们普通设计师是做小单的,比较常见的就是跟甲方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而在一对一的关系当中,由于前面的那些因素我们都不具备,所以我们只能是听人家在说,人家坐着说,我们站着听。他说我需求的这个产品是一个红色的、鲜艳的、能够打动客户的、有视觉冲击力的东西。我们的设计师基本就没人能够提出来说你这个产品本身是不适合这样的,你应该是以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非常静的、非常素的、非常白的一种状态、甚至没有什么颜色在里面的、是另外一种吸引力而不是冲击力来表现你产品的价值。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甲方说红的时候,我们就一套接一套的红,甲方经常感觉不到位(人家是原创,人家才是真正的设计师)。实在逼得没办法了,就只有被甲方牵着鼻子走。


H(hxsd):
看来甲方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


O(oxidation):
是的。当甲方长期看不到好的、出乎他们意料的、震撼的产品的时候,那么就只能由他们来说了算,我来指导你好了。或者对他们视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成功”之作进行抄袭,比如说可口可乐这个是不错的,好了,那么我们就按照可口可乐这个形式,你给我来一个非常可乐,或者一个什么敦煌可乐!
甲方采取的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相对保险的、借鉴成功的。因为你提供不出来一个比成功更好的,那么甲方只能去选择一个相对的。现在很多广告如果仔细看品牌的话,都不知道是哪个品牌的。比较典型的如洗发水广告,大多只是离子烫过的长发一甩,然后闪亮起来。大概也就是这样了,没有能跳出这个思维圈子的。为什么没有呢?一是甲方的审美只停留在那些大概差不多的同类设计的视觉印象中,而设计师呢,反正你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H(hxsd):
您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O(oxidation):
不是设计者不去想,而是真想不出来!为什么想不出来?没有积累!没有理论!脑子空得很!
H(hxsd):
那么在设计当中,理论和技术哪个更重要呢?


O(oxidation):
毫无疑问是理论的积累更重要。
但是理论的积累太苦,要从文学、哲学、历史、生活、自然等等里面去观察,去思考,然后去凝练。还要阅读大量的书籍,看很多的资料。有些设计师就不愿意去花这些时间。因为在我们的设计师团队里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年龄普遍是比较轻的,是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这样一个状态。他们在创业、恋爱、生活、娱乐。都要占很大一块时间,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在工作时间能把自己的工作应付好就OK了。
我们呼唤真正有志于从事CG行业的朋友,一定要付出这种时间。就像我刚才讲的理论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技术是工作工作再工作。而工作是次要的,学习是主要的。什么时候我们有三成以上的设计师、CG艺术家拿出的作品能震撼导演,震撼甲方,中国的CG行业才看到一点光亮。
H(hxsd):
您认为这种情况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吗?


O(oxidation):
很悲观。不用几年,我们国家成熟的有效的技术人员的数量会激增,仅仅火星动画学院每年向社会输送的CG操作人员就成千上万。不要看杭州、无锡、苏州等地都有动漫园区,很有可能将来就成了人家外国人的后台、人家的车间。不排除好莱坞来咱们中国来制作,便宜啊。他只需要出几个艺术家就可以了,他把原画、角色搞定了把最后标准解决就可以了。
我们民族的CG产业又成了第二个汽车工业,品牌都是人家的,技术可以施舍给我们的。那么我们CGre将来的命运最多也就是蓝领了,坐在计算机前面的工人。所以加班、工资低也不用抱怨,因为你是工人嘛。worker跟designer的差距是很大的。


H(hxsd):
事实上也有一部分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进入CG行业的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O(oxidation):
你是为兴趣来的,还是为工作来的?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为工作而来,单纯想解决就业问题,你当然可以选择做一个操作者,我们并不是歧视操作者,一个很优秀的操作者,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薪水。但如果你是为兴趣、为热爱CG而来并且有志于做一个在CG行业有所建树的人,那你把自己混同到那些可能因为工作而来的人当中就不对了。所以我提出一个话题“我是谁?”。

大家都是在抱怨,客户难缠、工资低、软件更新速度太快,又要加班!我们都是一时明白,一时糊涂,有时候觉得我是一个艺术家,有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工人。那些愿意做工人的人,心态平了,一个月挣个三千块钱,很好。我所需要的软件自己掌握得很好,我每天就考虑这些OK。那么另外一部分人向高端发展,软件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甘于一段时间的寂寞,把自己的素质和眼光提高。他就有可能成为创作者。
H(hxsd):
可以理解成为这是您对从业人员在未来发生分化的预测吗?


O(oxidation):
是的。一个是创作者,一个是制作者。这是一个行业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从业人员必然产生分化,最初的分化是两级,后来的就是多级:CG艺术管理、CG理论研究、CG艺术推广、CG艺术创作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现在看我们的两级还没有形成。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你是哪一级的,或者你想往哪一级发展,给自己一个目标,就不会抱怨很多了。现在大家混在一起,都在一趟车上。快车或慢车,甚至南辕北辙,都不知道,反正都在一起坐着。本来是向艺术家发展的那些CG人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前途一篇黑暗。是啊,你上错车了啊。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选择一条路,可能很难走,但是能走出来的。


H(hxsd):
难道不能成为混合型的CG人才吗?那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O(oxidation):
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混合型的,或者是综合型的人才?
答案是:不能。
在过渡时期是可以成为半瓶醋“混合型”人才的,为了求生存嘛。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其实一无所有。艺术上你就是半瓶醋,技术上你就是满瓶醋也没有用,因为软件商是不会放过你的——瓶子会逐渐变大的;编程序的人也是要吃饭的,他不会让你完全学会的,你是追不上他的,因为他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做这件事情,认证权也在人家手里这是一个商业问题。
所以软件这种东西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工具而已嘛。很多好的设计师,他们并不是去追求软件的使用方法,他只是去想我们能不能把图像做到我想要的那种程度,大家还是要看作品的——我们不能说钢笔写的文章一定比铅笔写的文章好啊,这就是理论和技术的关系。

H(hxsd):
中国的CG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大,有没有一个获得短期成效的相对的捷径呢?


O(oxidation):
有啊。
处理好创作和整合的关系,就可以提高设计和创作的效率。首先,要理解整合的概念,这是视觉元素的一个整合。这是我在三年前提出一个概念。
艺术发展史,一直是一个创作过程,无论是古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前,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创作。都是独立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家团队创作出的一个从未有过的视觉影像来影响大家。而计算机出现之后,情况变了,视觉图像有一些是大家都见过的视觉元素组织经过整合后,成一个人们从未见过的视觉图像。我称这个现象叫做视觉元素的重新整合。
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工作比从前容易了,这是技术上的容易,一旦我们掌握了软件,只需要思考并且有足够的素材,就能组织出一个很好的视觉影像,而这个影像肯定不需要我们一个个地去画出来。就算是原画创作也是有大量图片可以借鉴,形体和色彩都是可以抽取出来的。
H(hxsd):
您的意思是通过视觉元素整合规律的学习,设计师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创作力?


O(oxidation):
可以这么说。掌握视觉元素整合的原理很重要。把一些素材简单地摆放在一起,大家都会。但是人的视觉分割是有一定规律的。你可以看一下《时尚》之类比较知名的杂志的封面,他们的结构基本上大同小异:人物图形的大小、文字的位置、字号的变化等都差不多… …视觉构成是有一个通行的标准的,这个标准是由人的视觉发生的生理机制决定的。掌握了这个原理,就能成就一批很好的设计师,虽然不会是大师,但绝对可以做出符合人类视觉审美规律的、达到客户一般的甚至较高需求的作品——这个能力不难。

H(hxsd):
这个话题很有趣,你可以稍微具体的谈一谈吗?


O(oxidation):
具体一些,我建议我们的设计师首先学习掌握视觉的基本原理,了解视觉元素整合位置(构图)、素材选择、分割比例等等因素的关系,创作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CG作品总体分两种:一种是纯艺术的创作,这是类似传统创作的,新的视觉形象的创造,是从头脑直接落实到屏幕上的。另一种则是通过现成素材的整理生成的,新的视觉结构的创造。后者是快餐,前者则是满汉全席,两者互不干扰。快餐的整合,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或其他一些比较好的快餐企业,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范。其实我们说视觉分割的基本原理、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就是快餐的法则。街头的那些煎饼果子之类的为什么登不上大雅之堂?缺乏的就是这些标准化的东西。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不想做CG艺术家,只想做一个普通设计师,也必须在理论和思想层面上解决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东西:关于视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元素整合的基本技巧。这些问题解决了,然后才是软件技术的问题。
你想生存下来、想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理论素养,没有整合能力,没有创造能力,那在这一行基本上没戏了。


H(hxsd):
您觉得中国的CG行业是否有可能通过一种体制,帮助从业人员良好的发展?


O(oxidation):
这个机制是模糊的,低端从行业入口的规范的制定,高端到设计师首位负责制的施行。我们看到火星时代在新技术培训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论坛、培训机构、就业机制等等都很好,这些都是基础工作,当然,基础工作非常重要,起码培养了一批人接触这个行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凭着兴趣就敢说自己是设计师;起码是给这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输出人才的端口,这是很好的。但是,下一个层级的事情没有人来做,就是就业指导,换一种说法叫做行业规范的制定:到底哪些人可以叫做设计师?个人素质是有差异的。有适合的,有不适合的,而且就算是很好,也能分出来更好和比较好。那么谁来分?中国的CG行业现在是把这个问题扔给市场,市场呢?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经过五四和文革,我们固有的审美已经所剩无几了… …当代艺术向苏联学、向欧美学、最近日韩有点影响力了;在内部,港台地区对大陆的作用也很疯狂,《还珠格格》也能领风骚。没有经典的东西——以影视为例奥斯卡是最高标准:我们国家的金鸡、金鹰都是不作数的。国内比较好的,有“追求”的导演根本就不看这些,他们看的是奥斯卡小金人、棕榈、金熊之类的,在审美上完全西化了… …这个是正常的,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我们就跟着谁。
H(hxsd):
这是不是一种迷失?


O(oxidation):
是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张艺谋的奥运会开幕式等都在强调这个民族性。
但中国民族性的精髓在哪里?我们CG行业整个的造型风格,包括火星时代这次“封神榜”原画活动,看上去也无非是一些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知道。这不能怨中国的CG艺术家,因为从五四到现在快一百年了。这一百年,中国没有审美标准,这一百年,在中国没出过什么艺术家。这样说比较难听,你可以说徐悲鸿算一个、齐白石算一个、某某算一个啊!——在民族内部你是可以这样算的,在世界美术史上不算。
整个中华民族甚至一百年向上去推,推他几千年,也都是文人化的东西,是一种虚拟的审美、抽象审美、概念审美。我们民族的实体审美很薄弱。


H(hxsd):
您前面讲过CG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难道不能从中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审美本质的途径吗?


O(oxidation):
计算机图形图像,写意是有相当难度的。创作者这个“意”更加难以培养——现在的CG从业者,不要说读懂,就是读过《楚辞》的有几成?
随便画一个宽袍大袖的人,用什么插件仿一个印章,找一个书法字体“路漫漫其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屈原了?
你要我来做一个屈原,麻烦了!峨冠、鞋底、扣子、腰带要怎么做?这些东西的图像信息是没有的,怎么办?日本人做了。日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图形资料,几乎完全拿走了中国唐宋的东西并且保存的挺好,中国人想要做中国人,就只有上日本人那里去找,因为日本人动漫做得早啊,图多啊(而且亚洲人相互抄起来比较容易)。加上近些年日韩时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服装、饮食已经居于低龄消费的主导。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已经缺失了。
而现代的、机械感的,都是美国的、好莱坞的——因为中国没有现代工业,美国的现代工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做现代的东西,抄美国;做传统的东西,抄日本。这就是中国CG的现状。
中国人想要做中国的审美,能够想到的元素就是红色的柱子、灯笼、瓦片、龙——现在龙都长得不像中国的了,没了。在这种伪中国的场景之中,几个貌似日本人的中国人充当角色,这就是我们中国的CG。
那些不会做CG的理论家、文学家可能是懂的,他不会做,他看着不像,他说不出来,因为他也不知道屈原用的什么东西。所以他也说不出来,没有发言权。行业内的我们这些人更加关注的又是他的模型如何、动作如何、光线如何、是不是高清的… …精神本质,没有人去关注。

刘小东的《三峡大移民》,画的是三峡的普通民工和三峡的一些风景。强烈地体现出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虽然略带消极,但是是我们自己。包括陈逸飞搞民国的东西,大家就能很真实地看到这个东西是我们中国的东西。陈逸飞有很多画背景都是黑的,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涂黑就好了嘛。而陈丹青从美国回来之后就不画了,改写文章了;他没法画,他已经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我们CG人来说,要就业,要吃饭穿衣,就不能不画。


H(hxsd):
您描绘的CG景象好像过于凄凉了(笑)


O(oxidation):
也不尽然。网络上有那么多反映现实的恶搞漫画,比如《小老爷们的那些事》、《流氓兔》等这些东西非常走红,还有朱德庸的漫画。虽然手法也是抄袭北欧的漫画,但对话啊、心态反映的都是中国人的东西,就比较容易受欢迎。
其实形式并不是最重要,抄袭也不可怕。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知道中国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这才是中国的,这才是当代的写意。
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古代是怎么回事,弄些破铁烂瓦去反映,就像奥运会开幕式一样——他说他是中国的,我看着就是不像。很多人看着也不像,也就是一个热闹。卷轴、敲鼓(除了敲鼓好像也不会别的什么)舞龙、舞狮子… …该用的,这二十几年也讲得差不多了。
李安那个《卧虎藏龙》得了奥斯卡奖,但是《夜宴》在图像品质上完全超越了《卧虎藏龙》,却没有得奖,因为那不是中国的东西。因为它的主语是哈姆雷特。所以中国人当搞笑片看了,而外国人觉得很诡异。
H(hxsd):
——就像我们看老外唱京剧… …


O(oxidation):
对(笑)。所以说中国CG行业的现状就是没有灵魂。
有一些人在PK技术,其实拼技术这个层次是很低的。
那么拼思想?没有人!
《魔比斯环》,不管它票房好不好,我们认为他是中国CG历史上的滑铁卢。就是一堆中国人做出来的,欧美人看不懂,中国人也看不懂的东西;最后成了一个试验品。就是为了证明中国人用3D能做一个东西出来。显而易见的道理是,软件一定能做出来东西,中国人也不比人家缺什么,这不用证明啊!
这样一部CG“大片”,谁又能说它是中国的。大的、小的是一样,没有一个评判的行业标准。大家只能在技术层面互相诋毁或者互相吹捧。
思想的缺失和理论薄弱导致形式的匮乏,大家做出来的东西除了底下的LOGO不一样以外,基本看不出来哪儿不一样。
建筑表现效果图,只有谁做得更细一点,没有谁做得更狠一点、更绝一点——树叶一定是在前面的,楼一定是在中间的,后面一定是蓝天白云,下面的都是行人背个包在走。2008年还是2001年那几个人,一个男的,两个女的,伸手指着那楼,树都是复制过来的,素材库里都有,不管南方北方。就没有一个人去踏踏实实地做一张。做一张真正地体验到建筑的味道后做出来的东西——如果这些建筑还有味道的话。

H(hxsd):
有同感!


O(oxidation):
这个现状的积极意义在于:这是一个黎明前的黑暗,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即将会出一些好东西。消极意义就是一大批人就要死了还不知道。
行业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已经到了一个中转站,要换更快的车走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下车,还在停下来的车上:怎么不带我玩啊?人都走光了,还在想我还会很多软件呢!实质上已经没法带你玩了。
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来到中国,今后要不就是一个洋人领着一群中国CG人在做这个东西,给鬼子打工,出来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要不就是一些意识和素质比较强的人或者是一些专业学院出来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做一些比较好的东西。

H(hxsd):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分化的具体形式吧?


O(oxidation):
嗯,CG人群体分化:比较好的设计师收入会提高,有希望向大师靠拢,比较差的设计师会沦为工人。
现在,可怕的是大家的眼里只有繁荣,国家很多地方都有动漫园区,各地政府也都很支持,CG应用也越来越广:影视后期、栏目包装、建筑表现、各种媒体都在用,所以还有饭吃的。
回想十五年前,会五笔字型的人是很牛B的,会用五笔字型和Office就算计算机人才了,那么今天呢?很笑话。
再过十年,你说我熟练使用Photoshop、3ds Max ,所以我是CGer,也是笑话。大家都会,没你什么事了,我要你懂设计、会创作!
这个事情在没有一定的艺术涵养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与人主要是大脑的区别。
天下大乱、两极分化:有一部分人必将脱颖而出,有一部分人必将遭到淘汰,我们这个时代的CG人应该思考如何驾驭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应该学习哪些软件。
思考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想是不行的。

H(hxsd):
您觉得CG人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


O(oxidation):
观察力!学习力!表达力!
何谓观察力?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察觉事情的本质的能力;从中国的古典文化当中和其他的文化当中,察觉文化的本质性东西,能够发现差异性的能力;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审美的变化的能力。
学习力,首先是一个很强的心态,是一种能够把自己观察到,但是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的东西,能够通过合理的答案找出来的能力:百度、谷歌、翻书、不耻下问都可以,目的是你渴望了解。
表现力有两方面,一个是嘴上的,一个是手上的。一要有足够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另外一个就是使用技术的能力了,画小稿、用软件的能力都算。
时刻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学习力、表现力。对生活是这么要求的,对作品也是这么要求的。这些都能做到了,那你肯定是高端的CG人。如果觉得能力不够,就得组织一个团队,因为团队可以取长补短。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不具备这些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组成一个团队,或者依附一个团队。当你的观察力、表现力、学习力提高相当水平的时候,你再来独立做一件事情。这样看上去时间会偏长一些,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H(hxsd):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高度普及,未来的CG技术会是什么样呢?


O(oxidation):
简而言之,CG就是一切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图形图像,这就是CG技术,作品就叫CG作品。
在我看来,CG艺术首先是反映思想或者社会形态的艺术形式,它的实现手段是计算机。当然也不排除综合的,比如拍照、扫描、用计算机处理一下也可以,CG并不是一个新的艺术,它不过是一个新的形式。国版油雕、电影、漫画商业插画、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海报、小人书… …没有计算机的时候大家都玩了呀,现在无非就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这些,在实现这些艺术产品的过程中,有计算机这种手段的介入,就可以定义为是通过CG技术实现的艺术。
大胆预言一下:将来CG这个概念会消亡的:电影就是电影,用computer处理很正常啊,哪个电影不用后期现在都是扯淡!比如雕塑,以前是等比例放大,用比例尺来放的,现在是用电脑来放的,这能说雕塑是CG艺术吗?比如郭德纲说的相声,我们用电脑分了一下音,改了一下音轨,你就是说他是CG相声?这好像是讲不过去的。不能说春节晚会打出春节晚会四个字,再放礼花,是电脑做的,你就说是CG电脑晚会?没这个概念!(音乐里还算有个电子琴,这个还有点像,但也无非就是电子音乐,最终还是音乐。)
你想干这些事,就必须会computer。就像厨子必须会用菜刀一样,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当然这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


H(hxsd):
菜刀不会过时(笑)


O(oxidation):
红案就是切菜的、切肉的,白案就是和面的,他俩都不是厨师,厨师是炒菜的。就像2D是红案,3D是白案。真正出作品的那个大厨早就不在这个境界考虑问题了。

H(hxsd):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做一个小厨师呢,很好地养活自己,也能在这个行业里有一席之地。


O(oxidation):
是呀。烤鸭全聚德可以烤,便宜坊也可以烤嘛。有五星级大酒店,也有兰州拉面嘛;这样是能够生存的。
你作为一个只会用菜刀的人,并不是你活不了,而是你的地位注定就永远是切菜工。这是社会分工问题。
在CG行业里,我会三个软件,现在还能拿三千块,一个软件值一千块,但可能三年以后一个软件就只值五块钱了。——未雨绸缪啊!
80年代的大学生,很多英语二级都过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初中二年级才开始学英语,现在呢?穿开裆裤开始学英语,我有很多学生就是三年级英语六级都过了,作为美术生从前这绝对不可想象的。
现在的大学生有不会用电脑的吗?不会几个软件的,都不敢在招聘会露面。
搞设计的就得会电脑。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了。我们现在是为自己掌握了一个常识性的工具而骄傲。我们举个例子,以前在招聘的时候,经常出现“熟练使用Word、Excel,熟练掌握五笔字型”的字眼。这种话语你在现在的招聘中还能看到吗?这还是条件吗?这才是几年的事情!
所以,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

H(hxsd):
您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设计和CG的关系嘛?


O(oxidation):
我不知道什么是设计,但是我知道什么不是设计。
设计是无处不在的,设计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并不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是什么?若非要给一个定论的话,设计是思想实现的过程,它不局限于艺术,也不局限于任何一个领域,它是覆盖我们全生命的,全社会形态的。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讲,它是一种规律的实现过程。为什么所有的星球都是圆的,这是自然界设计的,自然规律设计的。
你想让它是什么,而且你把它弄出来了,把意向性的东西实现出来了。如果你能认可设计是思想过程实现的这样一个推论,就又回到前面的命题:你掌握所有的CG技术,但是你什么都想不出来,这样的恐怕就不能成为设计师。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用证伪的方法:你证明设计不是思想实现的过程,你想把他推翻了,没关系。
但是如果你推不翻,你认可这个现实,我还是劝大家在理论素养上投上精力和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观察的能力。

H(hxsd):
问一个题外话,您在学校是教什么课的?方不方便简单介绍一下?


O(oxidation):
视觉传达。
以前,中国是没有设计这个专业的,我们把它叫做工艺美术。这个档次是很低的,和织毛衣差不多(笑)。那时候中国没有设计师这个概念。有一个职称,好像叫“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颁的,很滑稽——全世界的大师都是业界认可的人,不过是一个客气的说法,也没有什么证书;我们国家印了一个证发给一些人,包括吹糖人儿的、画农民画儿的等等,后来国家也觉得挺寒碜的,就不发了。
视觉传达是一个很潮也很不科学的概念。大概是七八年前,很多学校在扩招,艺术系扩招之后成立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然后弄出来的这样一个专业。
从严格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这个专业是没法教的,文学是不是视觉传达啊?新闻、报纸、电影、电视是视觉传达吧… …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能看到的都叫视觉传达。我看了一下全国高校视觉传达的有关课程设置,准确地来说这门课应该是“图形图像的媒体传达”,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广义和狭义的问题。广义我们就不讨论了,乱了。你不能说鲁迅、齐白石、都是视觉传达大师吧?
那我们就来说说狭义的。我把视觉传达专业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商用图形图像媒体传达。这样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无非是平面广告、影视这些东西、广告学也是视觉传达必须学的。


H(hxsd):
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现状如何?


O(oxidation):
视觉传达这个专业比较大,设计师这个职业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视觉传达他有很多分工,策划、推广执行、管理等等这些。我们的教学偏重实现部分,就是把策划和思想通过我们的技术实现。对于我们CG人的视觉传达,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多媒体艺术创作,或者叫多媒体设计。
我们国家的东西都会有很多说法,比如人文艺术学院,人文和艺术放在一起经不起推敲,两者内涵的逻辑关系不对嘛!什么叫人文与视觉传达学院?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人文的视觉传达。所以刚才讲的思想上的混乱也不仅仅局限于CG行业。这是整个思想界的状态,怎一个乱字了得!本来是尊孔、尊儒,打倒之后就没了,没了之后就全盘替换;全盘替换,小平同志又不让,所以在经济上是全盘替换,在文化上又没有。大家都是在试验,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在试验,我们这一代的CG人在试验。唯一不试验的就是文学——因为文学已经死了。现在中国只有网络文学最发达。正统文学不认可韩寒之流,韩寒之流也不承认正统。而且一个文学好不好,就看有多少人看,你写得再好,没有人看,跟没写是一个概念。文学没有读者,电影没有票房,那还有什么意思?

H(hxsd):
我本来认为对设计师这个概念很清楚,与您一席谈,发现没有那么简单,您能说说您对设计师的定义吗?


O(oxidation):
中国现在最含混不清的一个词就是设计师。你压根就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我到西部一些地方的打字复印社去,看他们的设计师,你会被吓到,穿一小棉袄儿,脸儿吹得通红,上面还有血丝儿;小棉袄儿还不到腰那儿,裤裆大概到膝盖那儿,她会用电脑,会用Photoshop,会做名片,这个很重要——她还会使用打印机!她就是当地最好的设计师。而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一哥们,手绘画得很好,在外企工作,方案拿到之后,洋人根本不设计,在他的稿子上签个字,再给客户看。这哥们儿和山沟儿复印社的姐们儿职称是完全一样的——设计师!
你可以想象一下设计师协会开会,两个人都去了的情境。
各行各业都有比较鲜明的职业特征,唯独设计师行业是比较奇怪的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经济基础的,不同学历的,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一群人是因为设计师这个称号、CG这两个字,大家坐在一起来了——不禁要很痛苦地扪心自问“知道我是谁吗?”这个话是很有哲学含义的。
你知道我谁吗?我是设计师啊。对面的那个也不含糊,我也是啊!国家也管不了,设计师也不是什么官方称号。官方也认可不了,谁也不能去鉴别谁是设计师。所以把这个事情交给市场。
只有设计师淘汰设计师,设计师才能成为设计师。别人帮不了你的忙。我认为火星时代在这方面做得是很好的,这个品牌起码能够预防一部分人被淘汰。必须承认自学里面也有一相当牛B的人,是称职的设计师。但时代就是这样,为什么人家招聘一定要看学历?我们要辩证地理解这个问题,为了保持大多数的纯洁性,你这个非品牌的好的就认了吧,就要牺牲掉。如果火星时代把这个平台建得更好,火星出来的人比院校出来的还好用,那么,这个设计师队伍距离就拉开了,火星出来的拿三千,自学的就拿一千。那火星的培训就给这个行业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再有比火星还好的一个培训机构,培养高端的,纯理论的。再有研究生院什么的,培养更高端。这个阶梯再拉开,这个行业就会有发展。那么大家就可以坐在一起开会了。

H(hxsd):
和您交谈非常愉快,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大家看到这篇采访稿会是什么反应?


O(oxidation):
基本上,等于没看见!(笑)
一个理论有它的合理性,而且是宝贵的,是真诚的,但不意味着一定被理解、被认同。大家正在高兴地、热情洋溢地活在他的现实生活当中,他认为这件事情离他很远。
就像毛泽东当年写《论持久战》的时候,朱德和彭德怀等高级将领是反对的;林彪当时认为他的部队很强大,战术很灵活,彭德怀认为他有能力主持百团大战,于是干了。局部胜利也取得了。
但是导致日本人反扑,三光政策都是他们勾起的。日本人一开始不是三光政策啊,日本人是用中国人的维持会管理中国人的村子。百团大战以后,分不出哪些是八路军、哪个是农民了,只好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日本人又不会说中国话,村子里面粮食也拉走了,马也拉走了,日本人选择烧光,免得你们回来挖地道,埋地雷——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但是百团大战的消极后果谁又去想呢?这已经上升到民族情感问题——说民族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是非是可耻的。
回到设计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情感问题。我现在只会用软件,你要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学习,我很难。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话题,我们中国人学习一定要坐在桌子前面,一定得有个人给你讲。而外国人不是,比如牛顿。牛顿的时代没有什么物理学,都是自己学,爱迪生自己给小鸡孵蛋。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从来不去背书本上有的内容,用的时候查就行了。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大家会举办那样的比赛,就是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以后多少位。他的意义在哪里?显得你有学问吗?显得你傻。拿张纸,我可以念到十万位,不去解决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只是一个劲往后背。我们现在的设计师大致都犯这样一个错误,我背快捷键——我掌握多少快捷键啊!你看我全部直接是盲打!操作软件,别人看不出来我是干什么的,我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啊——我认为他是一个傻B!人家发明鼠标的那个人,把菜单写在这里让你用,你非得要去背快捷键。你有背快捷键的功夫,看本有分量的书、看本《红楼梦》、看部电影都比这个强。
不善于总结,不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去发现。比如一辆汽车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奔驰和宝马的区别在哪里?这两者在审美上是一个什么关系。为什么在全体流线型汽车满街跑的时候,悍马和吉普回归成为高端车,原来的直角是最低端的,现在又变成最高端的了?这就是世界的规律。还有裙子长短的变化,这都是跟设计息息相关的啊。这都是非常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为什么肯德基要推出中餐,卖大米粥。这要是在二十年前,肯德基牛B得一塌糊涂,是不会搞这个事情的。他也不容易的,这么大一个企业,增加一个品种也是很复杂的事情。为什么呢?难道菜系本身不是一个设计吗?这种设计意味着什么?这个理念,在艺术概论里面说是审美趋向问题,三十年一个轮回。这些东西难道是需要专门花时间去学习吗?不需要!这就是观察力。满街都有女孩子穿裙子、穿靴子,谁穿得更好看一点,为什么?谁穿得不好看,为什么?别人可以不懂,但是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你不能不懂。

H(hxsd):
谢谢你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您的谈话能对CG人有所裨益。


O(oxidation):
天气预报说,明天降温。那些早上就穿着羽绒服来的人就是将来能够进入高端设计团队的那些人。他关注这些东西,看了天气预报,也去动脑子想了。不穿是要冻死的。但是大部分人是不会关注的——不穿羽绒服也就是一天的事情,我今天说的这些话也就相当于这个天气预报,一家之言,很有可能我报得也不准,但是可能性相当大。哪怕只能帮助一个人,我也很欣慰——Better late than never。谢谢!

阿里云降价50%
本帖最后由 大鸟一只 于 2008-12-13 01:26 编辑

个人觉得目前是太市场化了

等到技术很成熟的时候,慢慢的 就开始拼水准了

而且目前艺术类的  基本电脑都很白  有功底的  技术又不是很过硬

只能靠 那些技术还可以  有点点品味的人  做出70分的东西   

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这个让人觉得不是纯艺术   有点点浮躁

以后会好的.....

毕竟中国人接触的晚  和好莱坞没得比~

对他们宽容点吧  多给点时间......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PS:oxidation 说的很到诶~~

楼主是火星的  还是水晶的?

貌似更像是火星的  HOHO

8过更多的像 外星系的 呵呵~~

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这就是现在CGer所面临的

  设计才是硬道理 软件只是个工具 ~~
楼主  2008-12-13 02:29:0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S:oxidation 说的很到诶~~

楼主是火星的  还是水晶的?

貌似更像是火星的  HOHO

8过更多的像 外星系的 呵呵~~
大鸟一只 发表于 2008-12-13 01:25


  我不是火星的 也不是水晶石的 我是银川的~
  那只是个学习平台   难道你想成为所谓的软件高手吗~?
  大环境就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
楼主  2008-12-13 02:45: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我不是火星的 也不是水晶石的 我是银川的~
  那只是个学习平台   难道你想成为所谓的软件高手吗~?
  大环境就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
TGDG.W 发表于 2008-12-13 02:45




对对~   
每个人都有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
哈哈

为理想!

为理想!
ironlock 发表于 2008-12-13 03:10



原来你也在·~~哥们加油·~
楼主  2008-12-13 03:20:3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恩,没睡嘛,你不也没睡,哈哈,让我们一起加油!COME ON ~

  我不是火星的 也不是水晶石的 我是银川的~
  那只是个学习平台   难道你想成为所谓的软件高手吗~?
  大环境就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
TGDG.W 发表于 2008-12-13 02:45



个人认为  想变成Toper   必须二者兼顾

梵高放现在也不一定是合格的CGER    最多是个艺术家~

OVER~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