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中宁有个牛头山,扎起胳膊够着天”。自打记事起就听说过这话。然而几十年来或与它擦身而过,或远望它的雄姿,却从末上到可以“够着天”的顶峰。花甲之年,有幸上牛头山“够天”。用乾隆年中卫县知县黄恩锡的话说是“览胜不辞登绝献,欲凭愿力洗尘缘”。
·
        从老家中卫出发,倒了两次车,到达离牛头山最近的白马村,它是以“林表出青峰,风光媚柳浓,河流遥见水,僧院近闻钟”的古白马寺命名的。
       车顺着依山傍河的碎石路进入一条沟,左曲右拐爬上沟脑,迎面石壁耸峙,层台叠垒,寺殿高低错落,沟地清泉细流椿林茂密,“树因藏垢拔,水为渡迷穿”一直廷伸进沟尽头。
·
        沟左面有一古建筑群叫滴水寺,“绿树和啼莺和梵唱,寒泉引蜜看花游。”沿山门外小路顺沟转进去,沟脑有一水井名“龙泉”,井前卧一铁牛,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1所铸。朱旃被尊为中卫的城隍神。古诗句“池留幻 亦金牛隐”即指此  ,因此这里也叫金牛池。今人称的是,在悬崖绝壁前的山坡上,竟上下错落地分布着七八口井,有的就在灶房,佛殿里,水深数可见垂与可及尺,汲用不竭。
·
     “涧低寻幽径,峰头见化城(佛寺),”小路在此向沟右沿转折过去,坡顶悬崖上的古建筑叫净土寺,山门面西,从沟口可见黄河及对面贺兰山 。
        龙泉井后边上十八层台阶后向右拐,跨过一砖拱小桥,沿曲折台阶上去即到卧佛殿,面西也可俯视黄河,正是:云隈真佛国,翠嶂似莲城,凭栏一眺望,襟玦有余清。
·
        十八层台阶正面,有一块较大平台,上面长满椿树,也还有水井,有石本树座,在这里观文品诗小息片刻,再上四十八级台阶,又是一大平台,这里是大沟的尽头,三面峭壁坏绕,北壁下正中有一大殿,门头砖雕三个打字:万佛阁,两边楹联:山径绿香椿,五百夭桃新种得;慈云深翠滴,万丈佛光照西夏。前朝文人墨客曾多次在隔壁书诗叹曰:疏钟只为年清音远,消谴英雄己白头。
·
   在万佛阁后面的悬崖夹缝间,有一条通向顶峰的捷径,险峻异常,令人望而生畏。我们急于想领略山顶风光,手脚并用,奋力攀登。“扳岩从缓步,野径锁寒烟”。不知转过多少弯翻越多少崖,才钻出这条“缝”,回头看,寺庙群仍在脚下,却象沙盘上的模型;向上看,一面象刀一样的石壁直插云天,果然名叫“刀山岭”,沿着壁面上岩层的断茬向上攀,抬头看前面的人就象走在刀刃上。此情此景,恰似前人登牛首山诗云:“触石凌空布锦雯,侧峰横岭共氤氤”。翻越刀刃,钻出云雾,终于看到顶峰了,一对牛角似的尖峰,似乎举起手就能够着天。黄恩锡诗句;“英华文武两相连,并峙兰峰状九边”即指此文华武英二峰。
·
     两峰顶上的寺分别叫大西天和小西天连同他周围的清凉寺,三圣伺,地藏殿,药王庙合称牛首寺 。据古碑记载“是建与唐贞观,重修于明万历”,“失传为小西天,释迦矣尼赏会诸众生说法于兹”,因可与佛教四大名山齐名。
·
    我们乘兴疾步,一口气登上封顶,“更喜危楼上,恍疑近太清”。瞻寺殿之余,卫宁平原,黄河,水库,远山尽收眼底。明万历宁夏总兵萧如熏登此顶峰后感概:“牛首之胜,苍翠嗟峨为真如妙境,涉其颠,清梵冷冷,天风洒禁,俯视红尘紫塞,不啻脱火宅而游清凉国也。”
·
     牛头山西面与贺兰山对峙,黄河在两山之间穿行,“山引贺兰峰积翠 ,河 通 星 宿 水 流 黄 ”,这里不仅有山水之美,而且还有独特的奇观--牛首佛光:在风和日丽夕阳西下之时,站在滴水寺前边的小山丘上,,可看到在黄河里映成“品”字形的三个太阳影象,水色天光五彩缤纷。古碑记称:“天花散彩,奇哉,此山”,时刻与峨嵋、五台佛光并称为中华佛光之奇观。
·
    前人留在牛首山上的感慨,也道出了我的心声:“半生萦世网,今始峡游情,病躯登亦健,老眼望偏名”。
·
    从大路返回住地,已日落西山,腿疼心跳,也不能眠,即兴为山门撰一联:“进此门步西天捷径,登彼峰瞻佛祖灵光”。
·
     癸未年四月初九于中卫听雨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22:20:36编辑过]

阿里云降价50%
“中宁有个牛头山,扎起胳膊够着天”。自打记事起就听说过这话。然而几十年来或与它擦身而过,或远望它的雄姿,却从末上到可以“够着天”的顶峰。花甲之年,有幸上牛头山“够天”。用乾隆年中卫县知县黄恩锡的话说是“览胜不辞登绝献,欲凭愿力洗尘缘”。
·

从老家中卫出发,倒了两次车,到达离牛头山最近的白马村,它是以“林表出青峰,风光媚柳浓,河流遥见水,僧院近闻钟”的古白马寺命名的。


车顺着依山傍河的碎石路进入一条沟,左曲右拐爬上沟脑,迎面石壁耸峙,层台叠垒,寺殿高低错落,沟地清泉细流椿林茂密,“树因藏垢拔,水为渡迷穿”一直廷伸进沟尽头。



沟左面有一古建筑群叫滴水寺,“绿树和啼莺和梵唱,寒泉引蜜看花游。”沿山门外小路顺沟转进去,沟脑有一水井名“龙泉”,井前卧一铁牛,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1所铸。朱旃被尊为中卫的城隍神。古诗句“池留幻 亦金牛隐”即指此 ,因此这里也叫金牛池。今人称的是,在悬崖绝壁前的山坡上,竟上下错落地分布着七八口井,有的就在灶房,佛殿里,水深数可见垂与可及尺,汲用不竭。


“涧低寻幽径,峰头见化城(佛寺),”小路在此向沟右沿转折过去,坡顶悬崖上的古建筑叫净土寺,山门面西,从沟口可见黄河及对面贺兰山 。
龙泉井后边上十八层台阶后向右拐,跨过一砖拱小桥,沿曲折台阶上去即到卧佛殿,面西也可俯视黄河,正是:云隈真佛国,翠嶂似莲城,凭栏一眺望,襟玦有余清。
·


十八层台阶正面,有一块较大平台,上面长满椿树,也还有水井,有石本树座,在这里观文品诗小息片刻,再上四十八级台阶,又是一大平台,这里是大沟的尽头,三面峭壁坏绕,北壁下正中有一大殿,门头砖雕三个打字:万佛阁,两边楹联:山径绿香椿,五百夭桃新种得;慈云深翠滴,万丈佛光照西夏。前朝文人墨客曾多次在隔壁书诗叹曰:疏钟只为年清音远,消谴英雄己白头。


在万佛阁后面的悬崖夹缝间,有一条通向顶峰的捷径,险峻异常,令人望而生畏。我们急于想领略山顶风光,手脚并用,奋力攀登。“扳岩从缓步,野径锁寒烟”。不知转过多少弯翻越多少崖,才钻出这条“缝”,回头看,寺庙群仍在脚下,却象沙盘上的模型;向上看,一面象刀一样的石壁直插云天,果然名叫“刀山岭”,沿着壁面上岩层的断茬向上攀,抬头看前面的人就象走在刀刃上。此情此景,恰似前人登牛首山诗云:“触石凌空布锦雯,侧峰横岭共氤氤”。翻越刀刃,钻出云雾,终于看到顶峰了,一对牛角似的尖峰,似乎举起手就能够着天。黄恩锡诗句;“英华文武两相连,并峙兰峰状九边”即指此文华武英二峰。

两峰顶上的寺分别叫大西天和小西天连同他周围的清凉寺,三圣伺,地藏殿,药王庙合称牛首寺 。据古碑记载“是建与唐贞观,重修于明万历”,“失传为小西天,释迦矣尼赏会诸众生说法于兹”,因可与佛教四大名山齐名。



我们乘兴疾步,一口气登上封顶,“更喜危楼上,恍疑近太清”。瞻寺殿之余,卫宁平原,黄河,水库,远山尽收眼底。明万历宁夏总兵萧如熏登此顶峰后感概:“牛首之胜,苍翠嗟峨为真如妙境,涉其颠,清梵冷冷,天风洒禁,俯视红尘紫塞,不啻脱火宅而游清凉国也。”

牛头山西面与贺兰山对峙,黄河在两山之间穿行,“山引贺兰峰积翠 ,河 通 星 宿 水 流 黄 ”,这里不仅有山水之美,而且还有独特的奇观--牛首佛光:在风和日丽夕阳西下之时,站在滴水寺前边的小山丘上,,可看到在黄河里映成“品”字形的三个太阳影象,水色天光五彩缤纷。古碑记称:“天花散彩,奇哉,此山”,时刻与峨嵋、五台佛光并称为中华佛光之奇观。


前人留在牛首山上的感慨,也道出了我的心声:“半生萦世网,今始峡游情,病躯登亦健,老眼望偏名”。


从大路返回住地,已日落西山,腿疼心跳,也不能眠,即兴为山门撰一联:“进此门步西天捷径,登彼峰瞻佛祖灵光”。
·

癸未年四月初九于中卫听雨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9:51:09编辑过]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转帖]一位网友的牛首山游记
JB5qRUGn.jpg
W8J7DHnu.jpg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P>楼上辛苦了,图插的好!</P>
楼主  2006-8-2 18:00:2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头山啥时候过会呢,我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