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 甘为人梯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默默奉献      甘为人梯


中宁三中    初三(4)班    高  伟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我们需要判断能力;我们生来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教育赐与我们。
————法·卢梭

        这是卢梭在《爱弥尔》中的一段话,也是他所作所为的准则,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
        由此,我想到了冯老师,准确的说是冯爷爷,正是他,以一颗热情善良、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的心,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甘愿奉献,坚守在三尺讲台,书写着平凡的人生。
       或许,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但他不一样。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失去了光明就等于是失去了生命。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放弃心爱的学生和衷爱的事业。但冯老师没有,他既没有消沉退缩也没有放弃,而是凭借自己强健的记忆,继续一丝不苟的进行教学,犹如一棵高大的白杨,顽强的挺立着,风雨无阻,成就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梦想……

       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作为教师,爱是事业的支点,正是以爱为动力,我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中辛勤耕耘,正是以爱为支撑,我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相信这不仅是这个老师的心里话,也是所有教师的心里话。
      由此不难想象,在几十年之后会有一大批在冯志远老师的精神激励的青年教师投身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如果有可能,那其中也有我。
       说实话,我觉的这篇作文写的不好,因为我没能很好的认识冯老师和他身残而志坚,扎根祖国边陲奉献精神,所以最后我用一首诗表达我对冯爷爷和所有老师的敬爱:
《夜》深了
《灯》还亮着
那映在窗前的《背影》就是您——
《我的老师》
您,是《春》的使者
身披《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绿》
怀揣《黎明的通知》
从那遥远的《天上的街市》走来

您,是一缕《温馨的风》
来自美丽的《苏州园林》
来自《海滨仲夏夜》
轻轻吹启学生干涸的心田

您,是《一棵树》
如白杨般伟岸、正直
可我不满足于《白杨礼赞》
因为您,还具有《松树的风格》

您,似科学家
《祖冲之》?
《哥白尼》?
还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有时,您又好似一位睿智的哲人
《谈骨气》《论毅力》
您的每《一句话》
使我们幼稚的心不再迷茫

正是有了《崇高的理想》
才有了《生命的支柱》
您也平凡
每天在课堂上
吟唱一支《小溪流的歌》

老师,您
《鞠躬尽瘁》《事事关心》
用《太阳的光辉》
哺育我们
我们以赤子之心
《祝福》您
祝福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2 9:27:14编辑过]

阿里云降价50%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44pt; TEXT-ALIGN: center; mso-char-indent-count: 2.0" align=center>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TEXT-ALIGN: center; mso-char-indent-count: 2.0" align=center><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1pt; TEXT-ALIGN: center; mso-char-indent-count: 2.0" align=center><B>——向<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志远">冯志远</st1:PersonName>老师学习</B><B><o:p></o:p></B></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先前,)我只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在这首诗中,诗人是为了表现爱情的坚贞而写的。但是,我却不知道这样一句看似简单、明了、易懂的话,却还蕴含着另一种不显为人知的敬业精神。</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志远">冯志远</st1:PersonName>老师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陌生吧!——他就是感动宁夏的十大优秀人物之一。一提起他,三中的孩子对他不禁油然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因为他曾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培育出了满园的芬芳桃李,为此,他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为了能使心中可爱的孩子前途光明,他毅然下定决心舍弃自己的妻儿,来到宁夏——这个如荒漠般的土地上扎稳脚跟,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o:p></o:p></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他已在这片孤僻的黄土地上苦苦奋斗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2</FONT>年。在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330</FONT>多个日子里,他每天早出晚归、夜以继日的工作,努力使自己忘记与亲人离别的痛苦,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他与一群活泼开朗的孩子气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就在他余生之年,他也不愿离开自己心爱的事业和这片红枸杞热土。因为他留恋它;爱它;熟悉它的气味;有他对它的付出。</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他,曾被称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园丁”……</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因为有了他,人类才踏上了又一个新的台阶;因为有了他,人类才懂得真情、友爱、和眭和团结;因为有了他,天才那么蓝;云才那么白,水才那么清。</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他的伟大力量仅仅不在是传授知识,而在于榜样和付出。</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他,是知识的权威;是挥洒雨露的传播者;也是最值得让我们钦佩、学习和感激的人。</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使得他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虽然我不曾见过他那慈祥的面庞,也没真正体验过您为人师表的高尚精神。但是,通过了解他显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孔和精湛的教学技术却已清楚的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我为自己是一名三中的学生而骄傲。因为三中有他这样的一位老师,通过对他的了解,使我更加热衷<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于</st1:PersonName>老师这个职业,同时,也让我明白: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化激情为动力;让我们为梦想去努力;为目标去拼搏;为追求而奋斗吧!</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同时,作为一名三中的学子;作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世纪的接班人;作为一个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向全世界发出号召:“学<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习冯志远">习冯志远</st1:PersonName>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情操;发扬<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志远">冯志远</st1:PersonName>老师纯洁的尽业精神;大力宣传<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冯志远">冯志远</st1:PersonName>老师感人的先进事迹。”</P>
楼主  2006-4-12 17:30:4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