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不了情 记者: 连小芳 吉林日报记者: 李永为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昨天,冯志远躺在病床上,通过心爱的收音机收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的现场直播。  
    5日清晨,美丽的吉林省城长春,瑞雪纷飞。采访车驶过一排排傲雪冰姿的松树,转入长春一汽集团家属院内。在吉林日报社两位热心同行和司机师傅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已经从宁夏回到家乡五年的冯志远。
    一提起宁夏,一提起学生,冯志远就深情地落泪。他说:“我想念宁夏,我祝愿宁夏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冯志远住在妹妹冯宝珍家里。三居室的房子里还生活着四个人:冯宝珍夫妇,冯宝珍的两个儿子。为此,客厅里加了一张床。
    冯志远被安排在阳面的一间居室里。屋子里很温暖,床旁边的桌子上摆着“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奖牌和鲜花。去年11月4日脑血栓第二次发作后,冯志远一直瘫痪在床。进门招呼我们坐下后,冯宝珍急急忙忙帮哥哥接尿。记者看见冯志远的枕边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他正在收听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
    “您的学生很牵挂您。宁夏人民都很牵挂您。大家祝福您度过快乐的晚年……”
    听到学生,听到宁夏,冯志远十分动情。记者的话音未落,他已经泪流满面。
    冯志远说,宁夏是他的第二故乡,宁夏人民很纯朴,特别是自己的那些单纯、善良的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爱。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宁夏,宁夏也给了他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和最温暖的记忆,这些用金钱买不到,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所在。
    “我很想念宁夏。我是看着她一天天发展起来的,我祝愿宁夏繁荣富强,祝愿宁夏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说到这里,冯志远又动情地哭了。
    冯志远一再说,对自己的报道一定要客观实际,千万不能神化。他说“如果问我为什么要留在宁夏,我的回答很简单:爱上了教师这一行。”
    73岁的冯宝珍快人快语。她说:“对我哥哥的报道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夸大其词。”
    冯宝珍说,有的媒体对哥哥的报道存在偏差。比如,把哥哥来宁前在上海工作的单位“市南中学”写成“男子中学”;说哥哥是中宁关帝中学唯一的大学生等等。她说,哥哥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15岁时眼睛就开始出现问题,在讲台上“突然失明”的说法不太准确。
    这些是冯志远听了媒体报道后,天天向冯宝珍唠叨的心事。
    冯志远说,自己年轻时曾经到全国著名的眼科医院看病,医生说他的眼病很难根治。医生郑重忠告:要加强营养,千万不能多用眼睛。但是在宁夏任教的岁月里,他恰恰犯了这个忌讳。由于备课坚持参阅《辞海》、《文学评论》等大量的参考书,以至于天天熬到深夜;批作业时要改正学生每一个错别字。每次批完作业或者备完课,眼睛发紧、发胀、发痛、视力明显下降。他认为,是自己过度用眼提前导致了双目失明。
    冯志远一再说,对自己的报道一定要客观实际,千万不能神化。
    一个响当当的本科毕业生,从教一生却没有评过职称。冯志远说:“我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在看得见的时候,多教些学生,把学生教好。已经顾不得后半生的待遇了。”
    冯宝珍拿出一张纸条,上面记录着冯志远历年的工资。冯志远1990年退休,2005年工资只能拿到1130元。
    问起究竟,记者才知道冯志远从教3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
    一位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响当当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评个高级教师的职称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冯志远用“眼睛不好”做了简单的解释。他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看东西越来越吃力,知道自己离双目失明已经不远了。他只能不想其它事情,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用于学生。
    他说:“我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在看得见的时候,多教些学生,把学生教好,已经顾不得后半生的待遇了。”
    冯志远从宁夏只带回来一件珍贵的东西:一个褪色的蓝布小包。里面装着退休证、残疾证、宁夏诗词学会会员证等证件,还有几小本自己创作的诗词。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憎爱从来不自生,结蒂归根利害情。为公谋福得拥戴,营私一己众沦轻。小天地内少置计,大宇宙间多用功。造福峰自有险阻,升新境界须力登。(本报长春3月5日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0 16:16:21编辑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