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不足人才匮乏 西夏文将成"死文字"??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西夏文“破冒遮颜过闹市,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报讯(记者 剡文鑫)西夏文是西夏人仿汉字创制的,其奇特的字形结构及繁缛的书写方式,已成为西夏文化的代名词。目前,由于投入经费不足,西夏学文字研究事业已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西夏文共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王传十代,到了公元1227年为成吉思汗所灭,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然而,它的文化和文字并未完全消失,到明万历年间,还有人会使用西夏文,至少延续到十六世纪,此后逐渐湮没,成为一种死文字。
    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雷同。据中国宁夏西夏学研究会会长李范文先生介绍,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西夏文,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方块文字,属表意体系。初看西夏文与汉字相似,细看又与汉字无一相同。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它的基本笔画也有与汉字相同的点、横、竖、撇、捺、左拐、右提,但却没有汉字常见的竖钩,它对撇捺等斜笔运用较多。由于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多数字都在十画以上,认记、书写都有一定难度,就连汉字中最为简单的数字,西夏文的笔画也相当繁杂,这也正是西夏文魅力所在。
    据了解,西夏文的创制与使用,对西夏国统治的确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夏灭亡后,西夏文仍继续使用。元代称为河西字,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并有活字印本。元至正五年(1345),居庸关过街塔门洞内的六体文字石刻中,西夏文是其中一种。明初曾刻印西夏文经卷,保定出土的两座刻有西夏文的石幢,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表明西夏文至少使用了四五百年。随着党项族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西夏文也成为无人可识的文字。直至19世纪末才有人开始研究,逐渐成为一门专学。
    解放后,随着我国对西夏文重视和研究,这门曾尘封于历史中的文化,又重放异彩。李范文先生说:“西夏文字研究最早起源于宁夏,西夏文是一种博大精深,兼容多个民族文化的文化,被称为‘国学’和‘绝学’,”研究西夏文不仅对古代民族、政治、经济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经费问题,西夏文研究面临断代绝后的危险,加上待遇问题,以及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有心研究西夏文的人纷纷转行。目前,在宁夏能真正认识、书写、了解西夏文的人寥寥无几。
    李老说:“西夏文是一种很复杂的文字,学习西夏文必须学会古汉语,懂得古音韵学,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长期、艰苦的过程。”我区老一辈研究人员在研究西夏文方面已取得了卓越成就,虽然现在西夏文研究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但并非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只要社会给予支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护和研究西夏文还是有希望的。
来源: 宁夏网☆新消息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3 11:21:13编辑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