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感动么???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最醇醪的爱,叫铭刻

  灵武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学富,已有13个月不敢查看自己的工资折。昨天他在建行发现,工资折上居然有了410元钱,一种久违的有钱花的兴奋涌上心头,他立刻从中支取了300元。
   
  组织部副部长的工资折有什么蹊跷?
   
  这个折子是和同事的不一样,建行要从每月代发的他的1000元稍过点的工资里,连本代息扣除900多元,每月留在折子上的只有几十元,13个月下来,便累积410元。
   
  原来,孙学富以工资为抵押从建行贷了2万元款,还了农村信用社的2万元贷款,他戏称这是“鸭窝倒鸡窝”。他算了一下,2006年,他欠建行的钱将扣完,工资折就会还给他了。
   
  孙学富的日常花销,全靠妻子王晓花。王晓花在灵武市一小教书,月薪1000多元。这个财政赤字超过3万元的家庭,又将发生一笔刚性支出——回族女儿纪晓薇本月底就要回东北师范大学读二年级,一学年再少也得给她准备下6000元学杂费、生活费。
   
  王晓花和孙学富这对汉族夫妻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想想去年女儿的学杂费一时凑不够,孙学富眼泪都流下来的情景,王晓花一阵心酸。
   
  几天前,王晓花喜出望外,她突然得了一笔“外快”,总共13180元,是银川市教育局领导及该市15所中小学的教师捐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她在银川市教育系统巡回演讲,感动得许多老师流泪,他们自发地组织了捐款活动。
   
  此前,王晓花的事迹曾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潸然泪下。
   
  每想到上月18日那一幕,王晓花就激动得想哭。
   
  那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贺国强听完王晓花题为“在帮助他人中体味人生,在教师岗位上体现先进性”的汇报,握着她的手说:“晓花同志,12年来你资助了姐弟三个贫困回族孩子读书,真不容易啊。你爱人是我们组工干部中的一员,我代表中组部向他表示感谢。”
   
  陈建国书记神情有些激动地说:“党组织不会忘记你们的。”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一位女同志悄悄告诉王晓花:“听你汇报时,陈书记流泪了。”
   
  那一天,陈书记在王晓花的事迹汇报材料上给宁夏日报社负责人批示:“王晓花同志事迹很感人,请报社派记者认真采访,充分报道。”
  
  交不起3元钱学杂费,四度辍学;准备进京参加比赛的400元路费不翼而飞,整整哭了4天;举重比赛,一声怒吼扯断了肠子——
   
  王晓花求学,多少风雨多少泪
   
  向贺国强同志汇报时,王晓花是这样讲述的:
   
  12年前我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灵武市梧桐树乡北滩村小学,在这个我事业起步的地方,我结识了一个家庭,认识了对自己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孩子。我的班上有个叫纪凤梅的学生,学习勤奋认真,我很喜欢她。一天上课,我发现小凤梅没有来,学生告诉我说:“她不上学了。”我非常吃惊,决定去家访。一进她家门,我就惊呆了,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土房里,一个大土炕上堆着几床破旧不堪的铺盖,这样的家庭条件,哪能供得起孩子上学啊。小凤梅看到我,一头扑到我的怀里哭着说:“老师,我想上学……”她母亲眼含泪水说:“王老师,不是我们心狠不让孩子上学,实在是家里太困难了。我们真的是没办法呀。”听她这么说,我也哭了,我对凤梅父母说:“你们别担心,孩子上学的钱我出。”从此,我从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钱,承担了凤梅从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学期15元的学杂费和一些生活费。
   
  ……
   
  那一刻,王晓花流泪,情不自禁;那一刻,勾起了她心中最不愿触及的艰苦求学的经历。
   
  “因为爱过你的爱,因为苦过你的苦……”纪凤梅在困苦中的所爱所求,正是当年王晓花的翻版。
   
  王晓花1971年生于灵武市东塔乡新园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四人,她是老二。在园艺中心小学才读完一年级,因为交不起3元钱的学杂费,晓花就辍学一年。又是开学的时候,晓花哭喊着要读书,妈妈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几十个鸡蛋,说:“你卖了钱,去交学杂费吧。”
   
  上完二年级,她再次因为家贫而不能读书。一年后,园艺中心小学的张惠兰老师来到王家,对晓花的妈妈说:“晓花特别渴望读书,就让她上吧,学杂费要是困难,我先垫上。”读完三年级,因为弟弟、妹妹也上学,家里负担实在太重,晓花又被迫辍学一年。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哥哥不幸摔断了腿,治病要花不少钱,可怜的晓花第四次告别校园。
   
  后来,靠着张惠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晓花读完了小学。
   
  上初二时,王晓花考上了宁夏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举重特招生,两年要交5000元的特招费。
   
  就是把家里的东西全卖了,王家也凑不够这笔钱,唯一的办法是贷款。
   
  那时东塔乡农村信用社一般一次只给一户农民贷几百元钱,了解到王晓花的情况后,信用社负责人表态:“晓花是咱们乡第一个考上体校的娃娃,她的学费,我们给贷。”
   
  王晓花刻苦训练,进步很快,进校第二年便在一次全国青少年举重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学校按规定将特招费全部退给了王晓花。
   
  1990年的一天,她怀揣着妈妈给她借的400元钱,从灵武坐班车回体校,这400元钱将是她去北京参加全国比赛的盘缠。下了车,她惊呆了,身上的400元钱竟被偷光了!回到学校,她号啕大哭,一连4天眼睛红肿。教练胡有志知道这件事,给她借了500元钱,她才得以实现看一看天安门的梦想。
   
  1991年,在自治区第八届运动会上,王晓花为灵武夺得了3枚举重金牌。
   
  当年的全国举重锦标赛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王晓花代表宁夏参加56公斤级比赛。她两次降体重,才将体重从65公斤降到了不足56公斤,又累又饿,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挺举第一把,她举起了117.5公斤,排名第19。为了能进前15名,第二把她决心放手一搏,要了127.5公斤,重量比第一把整整多了10公斤。只听一声怒吼,她将杠铃摇摇晃晃地举过了头顶。突然她眼前一黑,晕倒在举重台上。
   
  因为发力过猛,她的肠子被扯断了,缝了16针。
   
  比肠子断了更痛苦的是,她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理想被扯断了。
   
  体校毕业后,她决定回灵武,回报那片曾哺育她的土地。
   
  纪家的三个孩子在王晓花的资助养育下,一个上了中专,一个上了大学,一个明年有望考上大学——
     
  12年,12段365里长路
   
  “进城能认识个‘馆子’,认识个‘厕所’,不要走错门,就行了。”这是梧桐树乡北滩村回族农民纪占强当年不让女儿纪凤梅继续读书的真实想法。他早年赶大车,因车翻轧断了腿,体内一块钢板至今没有取出,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妻子操持,因为没钱,他多次逼凤梅退学。
   
  1994年秋天,王晓花调到临河中学任体育老师,每月寄给纪凤梅20元生活费,抽空骑自行车来看凤梅。那时她每月的工资只有149元。
   
  1996年,纪凤梅考上了梧桐树中学。第二年年底,她给王老师写信说,爸爸又逼她退学。
   
  王晓花读完信便赶到梧桐树中学,找到在农户家借宿的小凤梅。小凤梅正躺在土炕上流泪,身下是3年前王晓花给她买的床单,床单下铺的竟是麦柴。王晓花搂着凤梅哭了起来。她卷起凤梅的铺盖,将凤梅转到临河中学读书,安排在自己家中吃住。
   
  此时,王晓花和在临河乡政府工作的孙学富借住在乡敬老院的两间平房里,为了尊重回族的生活习惯,他们将家中的灶具、餐具清理了一遍,从此改作清真饭菜。
   
  1998年7月14日,王晓花骑摩托车去寻找辍学的学生,与一辆家用汽车相撞,右腿膑骨骨折。
   
  两个月后,王晓花得知纪家打算让凤梅刚上初一的妹妹晓薇退学,她又将晓薇转到了临河中学读书,接到家中和凤梅一同吃住。
   
  1999年4月26日,王晓花去黄河边参加“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一位朋友见她走路一拐一瘸的,便用摩托车捎她,不料摩托车与一辆汽车相撞,王晓花倒在血泊中,左腿髋关节脱臼,头部缝了九针。手术后,王晓花出现失忆,好几个月不认识人。
   
  这一年,凤梅被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录取。拿到通知书,一家人抱头痛哭。一年学费好几千元,钱从哪来,哪来啊!
   
  纪凤梅在日记中写道:
   
  “我的人生17年,却这么难,难道我就要与知识无缘了吗?我真痛苦,我不想活了……”
   
  “不,我要学,我的心永远渴望着汲取知识,为了老师我一定要读书!”
   
  王晓花、孙学富坚决支持凤梅上学,在自家厄运连连经济极为拮据的情况下,设法为凤梅筹钱。在临河乡宣传干事陈华的建议下,凤梅给吴忠日报社写信,诉说了自己的困境。灵武市委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安排县委办公室为凤梅垫付了2700元钱,孙家和纪家又凑了1500元钱。9月8日,凤梅走进了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大门。
   
  2001年,晓薇考入灵武一中。2003年,晓薇的弟弟纪学军也考进了这所中学。
   
  2004年,晓薇的高考成绩上了重点分数线。填报志愿时,她完全可以选一个热门专业,她却对王晓花说:“我就想当一名像您这样的老师。”
   
  不久,当她把东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递到王晓花手中时,王晓花的眼泪夺眶而出,“晓薇是北滩村二十多年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孩子真不容易啊。”
   
  像两个姐姐一样,纪学军勤奋而聪明,学习成绩不错,王晓花说:“这孩子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我们会继续供他上大学。”
        
  “在我的一生中,第一次生日是老师给过的,第一双皮鞋、第一件套头衫是老师买的,妈妈没有为女儿做到的事,老师做到了”——
   
  汉回母女,情深深雨蒙蒙
   
  “在我的一生中,第一次生日是老师给过的……”这是当年凤梅写给吴忠日报那封求助信里的话。
   
  1997年5月的一天,王晓花突然问凤梅的生日是哪一天,凤梅说:“5月17日”。5月17日那天,凤梅回到老师家,看到老师写在纸条上的留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给你放下30元钱,你到对面餐厅吃点自己喜欢吃的,就算老师给你过生日了。”凤梅的串串泪珠,打湿了别在纸条上的30元钱。晚上,带学生参加完体校考试的王晓花,拿着给凤梅买的生日蛋糕和圆领衫回到家时,凤梅把30元钱交到老师手中。
   
  快乐的生日,宣泄着一对汉回母女真情无法抗拒的泪水。
   
  1999年王晓花出车祸后,临河中学组织捐款,凤梅将身上仅有的20元钱全捐给了王老师,这笔钱是王老师给她的,让她勤工俭学时买点吃的。
   
  当年中专考试时,腿刚好点的王晓花提着吃的喝的,一连几天在考场外守望。
   
  凤梅到宁夏机电工程学校报到,送她去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王晓花夫妇。
   
  凤梅中专毕业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王晓花为了她的工作多方奔走。今年,在灵武市委书记白尚成的关心下,凤梅被安排到灵武逸夫小学当老师。
   
  晓薇去年到学校报到,王晓花将她送到了北京玩了几天,给她买了一身新衣服,又将她送到长春。
   
  今年春节前,为了省钱,晓薇准备寒假呆在学校打工,思念着晓薇的王晓花不同意。回到灵武,晓薇在父母家只呆了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王晓花家。
   
  王晓花的亲生女儿孙硕,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四年级,记者日前看到她写的一篇作文:
   
  “我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因为她供养着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们的家庭贫穷,但他们特别渴望学习,学习非常好。他们本来上不了学,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他们有了上学的机会。十几年来,妈妈一直用心关爱着姐姐和哥哥。虽然我得到的母爱比别人少了一些,因为妈妈把一部分爱分给了姐姐和哥哥,但是我比别人多了姐姐和哥哥的疼爱,我觉得我比别人更幸福。”
   
  记者日前到北滩村采访,纪占强说:“王老师就像我的一奶同胞,我的女儿就是她的女儿。我们村上高中的都很少,更不要说上大学。没有王老师的帮助,我的三个孩子上中专、上大学,我想都不敢想。”
   
  王晓花也早已把纪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她常对孙学富说:“别人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却有三女一儿,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一定是最幸福。”
   
  都说他是王晓花的配角,其实他是家里的主心骨;以往的新闻报道对他落墨不多,其实他“幕后”的付出并不亚于女主角;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赤字家庭财长”孙学富
  孙学富生于灵武临河乡二道沟村,家中兄弟姐妹7人,只有他念了中专。1991年从宁夏水利学校毕业后,他分到临河乡政府任水利专干。后来因为擅长写作,当了9年乡党委秘书。2000年他调到灵武市委组织部。此后被评为宁夏优秀组工干部。今年3月,他被任命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和王晓花能成为一家子,是因为都相中了对方的善良。两人订婚一年后才结了婚,这一年两个人拚命攒钱,办完婚事还是欠了6000元的债。
   
  王晓花两次出车祸,为了给她筹钱治病,为了让她早日康复,孙学富殚精竭虑。尤其是第二次出车祸,手术费一次就是4万元,钱真不好借啊。
   
  1999年凤梅上中专时的学杂费,他几乎抗不住了,但咬着牙硬撑着。后来多亏市委办公室给凤梅垫付部分钱。2002年,他调到市委组织部,随后王晓花也调到了灵武一小,把家安在市区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王晓花的同学将一套76平方米的房子卖给了他们,只要2.9万元,他们东挪西借了2年多终于还清了房款。
   
  一个债务危机刚过,另一个危机接踵而至,就是晓薇大一的学费。孙学富动用了自己许多社会关系,钱一时就是凑不够。一天晚上,他忧从心来,喝了几杯酒,不禁泪如雨下。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晓薇不是她的亲生女,却胜似亲生女。
   
  后来,灵武市民政局和发改局各资助晓薇3000元,梧桐树乡党委资助了1000元,城关工商所捐款325元,孙家和纪家又凑了5000元,晓薇才如愿以偿地去学校报到。
   
  2004年底,梧桐树乡农村信用社通知他,他的2.9元贷款限期必须归还,否则将他告上法庭。“欠债还钱”,这是硬道理,孙学富只得把工资折抵押给了建行,用建行贷款来还信用社的贷款。
   
  他和王晓花省吃俭用,借东家,还西家,“倒腾”过几十万的现金,也没有消灭家庭财政赤字。未来两年,孙家还要为晓薇筹措上万元的读书费用。如果明年纪学军也考上大学,四年时间,孙家还得为他筹措好几万元的学费。
   
  为了响应市上提出的帮扶贫困学生的号召,孙学富最近也认助了一个贫困学生,据他“侦察”,这个孩子家住市区,在灵武二中读书。9月一开学,他就要有所行动了。他没有小金库,打的还是王晓花工资的主意。
   
  他哥哥和妹妹的孩子也曾在灵武一中读书,今年都没有考上大学。他很内疚,因为这两个孩子他都没有资助过。
   
  可他和王晓花这对共产党员夫妇,却资助了与他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纪家回族三姐弟。
   
  爱是无私的,而一个人帮助别人的能力却是有限的。
   
  但帮助别人的人,终究是不会孤独的。孙学富透露,最近有人主动给他打招呼:“孩子上学缺钱,吭个气。”
   
  最醇醪的爱,叫铭刻;最可贵的爱,是坚持。


  汉回一家人。从左至右为纪学军、纪晓薇、王晓花、孙硕、孙学富、纪凤梅。记者 郭绪雷 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6 11:12:35编辑过]

阿里云降价50%
<P>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下应该有的感人事迹么??</P>
<P>我希望这样感人的事能少一些,最好没有!!!</P>
<P>"陈建国书记神情有些激动地说:“党组织不会忘记你们的。”"</P>
<P>他应该只是不会忘记么??</P>
楼主  2006-1-16 19:14:1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见多不怪了!

不要麻木!
楼主  2006-1-17 03:24:5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不想麻木</P>
<P>可中国现况~~~~~~~~~</P>
<P>教育好象成了第四产业~~</P>
<P>义务教育??</P>
<P>狗屁!!</P>
<P>我这里好点普通中小学动不动一年就上万~</P>

还好下半年就免学杂费了!

<P>感动?~!!!!!!!!!</P>
<P>...........................</P>
<P>只是大部分人的良心都没有表现的那么突出~~</P>

<P>感动也没用呀!!</P>
<P>太多了~~~~~``</P>

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可能是现在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太少了~~然我们对此深深的感动着~

“组织上”早干嘛去了!TNND!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