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滔滔祭忠魂——追记舍己救人的革命烈士王瑞生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树,突然凋零了。失去葱茏的那一刻,天空也为之黯淡。
    香山密布的阴霾,是同事们沉沉的哀思;滔滔奔腾的黄河水,是乡亲们止不住的泪水。人们难以相信,王瑞生就这样离去了,他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他那铿锵有力的誓言还响在耳畔:“党员要事事从大局出发,一不能怕吃苦,二不能怕吃亏。”王瑞生短暂的一生,留给人们太多的回忆。殡仪馆大厅里摆满了数不清的花圈、挽幛,大厅内外挤满了前来为王瑞生送行的数千名群众。肃穆凝视挂在大厅正墙上的英雄遗像,人们默默地祈祷:瑞生,走好!
    “践行宗旨,热爱本职,十三年的苦和累,万亩良田换新装;事业未竟,英勇献身,十里八乡群众仰,滔滔渠水祭忠魂。”这副挽联道出了当地群众对王瑞生的尊敬与爱戴。
    今年7月,自治区政府追认王瑞生为革命烈士。      
    生命仅有一次,也是最宝贵的财富。面对奔腾的渠水,面对一个趔趄跌入漩涡的同事,王瑞生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关键时刻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2004年11月1日零时,美利渠冬灌开闸放水。早上不到8时,美利渠分支快水渠支渠长王瑞生按照河北水管所的通知,到快水渠口与该所美中段段长张跃平、职工何世宜及东园镇白桥村支渠长高建国一起沿渠放水,巡护渠道。10时45分,张跃平在巡护渠道过程中,不慎在快水渠下闸口处连人带自行车落入水中。在渠道闸口处,自行车前轮夹杂着柴草形成了一个“闸板”,将张跃平的一条腿挤住使他不能脱身。由于砼砌护的“U”型渠道水流速度快,柴草淤积多,水位快速上涨,形势万分危急。“跃平,有我在,你别紧张。”王瑞生顾不得脱衣服,一边喊着就跳入冰凉刺骨的水中,跟在他身后的高建国也跳了下去。他俩试图把张跃平拦腰抱起,都未能奏效。3人在水中奋力拼搏,自行车被拉折、胳膊被撞出血……闸门疏通了,但由于水位太高,夹杂着柴草的急流将3人一同卷出了闸口,他们随着湍急的水流而下。挣扎中,高建国挣脱了缠绕在身的柴草,爬上了渠岸;张跃平随着柴草漂流150米后,被从附近赶来的农民用钉耙拉起获救;而王瑞生却因卷入漩涡,被湍急的渠水冲走。“瑞生,瑞生”闻讯赶来的乡亲顺着水渠奔跑、呼喊、抢救。
    沿水渠中800多米的拖拉,使王瑞生全身多处受伤,头部最重。获救后,急救中心的大夫对尚有微弱呼吸的王瑞生实施了现场急救……
    乡亲们屏住呼吸焦灼地等待。
    最终,大夫摘下口罩,显现出一脸的无奈,乡亲们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人们纳闷,人的生命怎么如此脆弱,1.8米的大个头就这样被渠水吞噬?噩耗传出,每一位在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而痛哭;噩耗传来,在家等候王瑞生回家吃早饭的妻子陈淑香,说了一句“你这是图个啥呀”,就昏厥了过去。支渠长尽管带着一个“长”字,但是在我国的行政职位分类里面,却没有这个职务。按农村人的话说,这哪里是个官,分明是个“跑腿佬”。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官”,王瑞生一干就是13年。      
    王瑞生家住中卫市城区东园镇瑞应村。1980年,他高中毕业,带着农家子弟的淳朴,踏上了人生的创业之路。当时东园镇刚开始搞大棚种菜,因为是新生事物,村里人都在徘徊观望,不敢冒险。“种好了,给乡亲们树个榜样,让大伙都干;种砸了,就算交个学费,自己担上损失。”王瑞生决定冒这个险。凭着聪明好学、敢闯敢干的精神,他率先在自家的责任地里建起了蔬菜大棚,并且一举成功,由此拉开了东园乃至整个城区种植大棚蔬菜的帷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王瑞生已经成为村上首屈一指的万元户。这年年底,正值农田冬灌之际,他在自家菜棚里整地准备定植黄瓜苗,却被突如其来的大水淹了个精光,遭受了他种菜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这一年,王瑞生的菜棚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但就是这件事的发生,却及时地提醒了他:这水得有人管,否则悲剧还会重演,还会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的损失。王瑞生决定当这个没有级别、担子最重的村官管的“官”。他当支渠长很多人都不理解。“冒的是哪股傻劲?搁下家里的大棚不种,蔬菜收购运销买卖不做,去干那每个月只有几十元钱的支渠长。”每当听到这些话,他总是乐呵呵地对人说:“不论什么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吧!”村里的乡亲们都了解他,信任他。大家觉得他憨厚能干,又有眼光,值得信赖。今年73岁的李玉琴老人说:“就像看一棵庄稼苗子,我们当时都觉得他行,有能力。”
    农村家庭一般有3件大事:建房、娶媳妇、买车子。可王瑞生自从当了这个“官”后,再也顾不得家了。1994年夏天,他家建房子,他却不分白天黑夜,尽职尽责地为群众管水、封水,精心巡护渠道,清理渠内杂物,维护渠口,组织群众及时浇水。建房师傅要油漆刷门窗,妻子陈淑香要他去买油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回来。到了晚上,王瑞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拎着几个油漆桶回来,陈淑香一看全是空的。王瑞生说:“渠上有几个闸门脱漆生了锈,我就给刷了漆,要不就会锈烂。”陈淑香本来有一肚子的怨气,可看到丈夫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庞和粘满泥巴的衣裤时,又心疼地说:“你就别干了,回来继续做我们的蔬菜生意。”他笑着说:“跑渠管水那叫公事,公家的事比私事重要,给公家干事就要干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钥匙是他的命根子。美利渠分支的快水渠共有170个闸门,每个闸门有一把锁,170个闸门就是170把锁。为了方便,王瑞生专门制作了一个钥匙包,把所有的钥匙都编上号。他走到哪里,钥匙包就背到哪里。1999年的一天上午,王瑞生和往常一样去渠上,发现有一个钥匙环在,但套在环上的钥匙却不见了。他猜想一定丢在路上了,他就在走过的路上来来回回找,找了几遍,都没有找见。于是,他干脆坐在路旁,过来一个人就问是否捡到钥匙。一连呆了3天,他终于找回了钥匙。
    有的人一味在索取中得到满足,而有的人则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默默奉献。王瑞生短暂的一生就像一根燃烧着的蜡烛,牺牲了自己,但却照亮了别人,付出和奉献成为王瑞生人生的主旋律。      
    “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尽管五音不全,可是王瑞生特别喜欢唱这首歌,每当在支渠上工作时唱起来,他的心里就别有一番滋味。年轻的时候,王瑞生看到乡里开党支部会,觉得很好奇,也想跟着听听,党员同志告诉他,你只有入了党才能参加。当时,他对党组织还很陌生。当他干了十几年支渠长之后,一次次亲手把党的关怀带给人民的时候,他明白了,党就像妈妈一样,是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他深感,这么多年自己就是干着为人民谋利益的事,加入党、融入这个集体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自己要在这个温暖的大集体里接受新的更大的洗礼。2004年7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时起,他觉得身上的使命更重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了。瑞应村党支部书记李生仁说:“王瑞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村里,左邻右舍遇到婚丧嫁娶或建房搭棚的事儿,他只要有空都会去帮助料理,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情去办,从不计较回报,实心实意帮人办事,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2004年,甘肃省靖远县农民徐玉红夫妇俩举家来到瑞应村租地种大棚。初到瑞应村的徐玉红夫妇人生地不熟。王瑞生得知后,把自己家的一间屋子腾出来无偿给他们居住,又帮助他们搭建大棚。徐玉红哭着说:“我这个人从来没掉过泪,但王大哥出事后,我落泪了,我总感觉这不是真的。”王瑞生就像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人。他有一句口头禅:走开,走开,让我来。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每当有困难或危难就冲在前面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1997年,春灌刚开始,瑞应村王福华6岁的儿子不慎掉入渠中,王瑞生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回到家里,他怕妻子担心,便撒谎说自己摔倒了,事后四五天,陈淑香才知道了真相。
    王瑞生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妻子,更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女。他的胸怀宽广如海,他的情操高尚感人。女儿王微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作为您的儿女,看到别人家都是爸爸和妈妈在田里干活,而我们家却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地里干活,我曾不止一次地责怨过您。但是爸爸,我们明白,您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楷模,留下了任何物质享受都不可比拟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他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他把人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美好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水管事业。短暂的42个春秋,他走完了人生的全程,但却那样有价值。他走了,脚步踏实、沉稳,一步一个脚印,步步熠熠闪光;他走了,走得那样壮烈,像折戟沙场的勇士,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和怀念。

黄河滔滔祭忠魂——追记舍己救人的革命烈士王瑞生

黄河滔滔祭忠魂——追记舍己救人的革命烈士王瑞生

阿里云降价50%
。。。。。
快周年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