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日报》连续两次报道了有关中宁县枸杞的消息:7月13日报道说,今年中宁县10万亩丰收枸杞急待采摘,然而,由于劳动力缺口很大,人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部分熟透的枸杞往地上掉;18日又报道说,枸杞丰收、劳力紧缺一事,已引起中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在吸引周边县市劳动力前来务工的同时,千方百计调配本县劳力,还组织县直机关等有关单位共4500名干部职工义务劳动为茨农无偿采摘枸杞。
枸杞被誉为宁夏的“红宝”,中宁县是我区的枸杞生产大县,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优质枸杞产地,种植面积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其产量却占到全区的一半以上,枸杞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中宁的枸杞丰收了,宁夏人怎么能不高兴?特别是1995年,中宁县被国务院命为“中国枸杞之乡”后,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县的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今年枸杞干果产量可达1.6万吨以上,为产量最高年份,精深加工前景也相当广阔。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今天,对于这样一个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怎么可以掉以轻心?
据了解,针对今年出现的枸杞采摘期间劳动力奇缺的问题,中宁县委、政府采取不少应急措施,比如:从南部山区输入了大量劳务人员;让放暑假的中学生参加到采摘枸杞的行列中去;发动下岗、失业人员和领取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采摘枸杞;组织全县企事业单位干部和放暑假教师开展为期1周的突击采摘等。尽管这些措施组织了近万名采摘人员以解燃眉之急,但人手缺口尚达万人左右。
这就应了那句俗话“临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晚了点儿”。毕竟,10万亩枸杞不是一个小数,况且采摘枸杞只能用人工,还不能用机器。据说,即便是优秀的采摘快手,每天也只能采摘40公斤左右枸杞。加上时间不等人,或碰上老天爷不作美,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就有可能让“大丰收”大打折扣。
此次中宁10万亩枸杞大丰收引发的“手忙脚乱”,暴露出了有关部门在服务“三农”上,还存在欠缺。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的职责就是搞好服务,光是事后的服务还不行,还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找补”,为事先预测、计划、安排。作为农业县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来说,就是要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创造良好环境,为农民增收解除后顾之忧。其执政为民的意识强不强,执政能力高不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看给农民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搞得好不好,比如此次10万亩枸杞采摘缺劳力,政府是否事先就有预测、计划、准备并安排好了,就是检验的最好标准。
我们整天喊服务“三农”,好像很空,其实很具体、很实在。
(转自中国政务信息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9:07:3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