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芙蓉"到"水木"的随想

版块: 街头部落 鼓楼大家乐
分享

?犈既辉赥OM网站上看到“芙蓉”不同寻常的照片,在相关报道中又直言其目前有巨大的网络关注度,并且暗示这些关注不十分单纯,多少有些不怀好意。据我看来,甚至网站本身似乎也一边掩着嘴笑,一边也存着一点不那么善良的动机,作严肃状来报道此事,并声称如果你现在尚不知道“芙蓉姐姐”,说明你生活“很不娱乐”。这种遮遮掩掩又明显指引你去看的姿态引起了我不太多的网络好奇心,几乎第一次完全因为猎奇心态抱着纯粹娱乐动机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芙蓉姐姐”四字。在输入过程中的某一秒钟,我感到轻微脸红和心中的一点点不适,就像小时候为了好奇做了一件举止不庄重的事,担心事后遭到父亲的责骂。还好,我已经长大了。
   这同时,一个念头闯进我的脑海中:看来我确实生活不怎么“娱乐”:P!可是我分明挺爱乐,又常常乐的,这是怎么回事?看来我的“乐”没有进入社会主流之“乐”。连娱乐也这样偏僻,这不仅又让我假模假样地感叹一番。
   一瞬间我就搜到了我想要的信息,挑了几个看了一下,觉得确实挺可笑的。但同时也觉得有点亲切,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伙伴,常常掐着腰——这是那个时代唯一的经典娇媚姿势——捏着奶声奶气的嗓子进行独唱表演。其中有一个小姑娘总喜欢扮演唐吉诃德,也是人越多越来劲,从披风到动作到眼神都很疯狂。大家也是当作消夏的乐子来看。她知道大家这心理,经常利用这争取双赢局面,威胁大家说,你们找来再多些人,我才肯演。所以也经常造成数十人空巷,围在小块空地看她表演的盛大场面。可是那个小姑娘的传奇一生很短暂,她大概在十岁左右的时候死于一场交通事故。
   这些童年中鲜明印象,撞响了生命之钟,在我今后的平淡人生中偶而回响。我甚至从芙蓉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是么?据说五六岁时,梳着两个羊角辫的我经常在吃饭时一听到“匣子”里的音乐就放下碗筷载歌载舞,不顾周围,赢得掌声一片。当然那掌声只是出于爱。岂止啊!我想到了,甚至在上小学的时候,表面一本正经,戴着三条杠的我,还不是跟几个同学躲在建筑用的大大的圆圆的水泥筒子里(八十年代电影里经常会有流落外乡的人裹一床破被在那里睡觉的镜头,那东西学名叫什么?有学问的人请予指教)假扮蓉儿,靖哥哥,梅超风,洪七公等等等等,极其投入认真地把前天看来的《射雕》再亲自演上一遍么?认真到每个兰花指都做得十分卖力动情!即使上了初中,在成功装扮了端庄文静形象之后,还不是人所不知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脑子里想自己是穿着白衣服整天拿着剑飞来飞去,威风八面地打坏蛋,接着碰到先吵架后和气的白衣服帅哥,两个人一起拿着剑四处找碴惹事,最后名扬江湖,又最后归隐山林,偶而神出鬼没地出来炒作一下,活得极其有气节又极其神秘的场面么?当时不是也想得极其投入,导致不知怎样从自行车后座上掉了下来,揉着膝盖,满脸镇静地微笑,其实当时还陷在想像中没有出来!可见自我陶醉到何种地步!
   想到这许多趣事,不仅十分开心,于是也增添了对芙蓉的兴趣。听说水木年华是芙蓉的舞台,也是她崛起的祥瑞之地之一,便第一次对颇为著名的水木年华BBS起了兴趣。说来可笑,虽然早就听说此地清奇,真正有了兴趣拜访却是为了被人(包括“清华人”)娱乐的芙蓉。
  到了大名鼎鼎的水木清华,发现门户森严,外人许看不许说。看了之后,发现神秘感少些,亲切感多些——跟川大的“蓝色星空”看起来没什么显著差异。果然不费力找到“芙蓉姐姐”的相关信息,本以为会更娱乐,没想到看了之后却有些扫兴。确切说是一箩筐的开心变成三个扫兴:扫兴一,骂声一片;扫兴二,有信息说新浪等网络媒体将对芙蓉进行专访(另,好像腾讯已经专访过了);扫兴三,有“清华人”认为无论“芙蓉”个人还是新浪等媒体,都是这些“非清华人”在借“清华”的名声炒作自己,坏“清华”的名声。
   在感受到这些信息后,真是觉得扫兴的要命。本来一件新奇的事,落入了俗套的评论。第一,没想到每天5000人在线等待芙蓉消息的清华人,等待就是为了嘲笑。第二,新浪也好,腾讯也好,任何媒体无论拿什么样庄严的态度,借口什么高尚主题,最后定一个什么样价值客观中立的调子以强调“本媒体立场”,都掩饰不了自己的不那么庄严和高尚的动机。的确,你们只是在随波逐流地讨好或利用公众的兴趣。第三,其实这一点也是我最意外也最失望的,就是芙蓉也好,新浪也好,与清华何干?!相信新浪的名气本来就不比一个校园BBS小 ;而芙蓉即使在川大,也依然会因其特立独行而脱颖而出。川大虽然不肖,也会有人随手把这样的新人新照拈到网上。而网络的传播速度并不会因在蓝色星空就会比在水木清华慢上一分半秒。芙蓉的梦是自己的,惹来的笑也罢,骂也罢,也是芙蓉自己的,她与清华的唯一关系就是她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仰慕清华而已,与在成为清华人之前的清华人一样有个清华梦而已。她如果有借着清华炒作自己的智商,现在就不会让如此多的人,包括每天5000人在线等她消息的清华人如此开心。而且如果没有芙蓉,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上什么水木清华的网站,而像我这样对科学无兴趣的无知愚民也不见得是少数,那么到底是谁炒作了谁?甚至看到一个“清华人”对“水木年华”表示鄙薄,原因就是认为他们起这个名字就是想方设法跟清华扯上关系!如此看来幸亏如我等未因为对科学的热情而及于对清华过分热情,否则难说被清高的清华人认为涉嫌企图在学术或者名声领域伴大款,以获得自己不当利益,被贴上不自爱不肯自力更生的标签。
  怎么说呢?这些言辞简直让人扫兴得不想再多说一句。但还是要说上两句:
  第一,清华人,如果你们清高到想让人们忘记自己,那比你们想像得要容易。
  第二,别太高看自己,你们不过是一群理科生而已。
  (注:当然,我也听说清华现在也“趁”了文科,但是由于我的一位师兄在读清华的文科博士,所以所有清华的文科生均不在我所指的“清高的”“清华人”之列:P。)
  
  
   另注:不知为什么,芙蓉会让我想起几乎二十年前那个在傍晚的阳光中挥舞着堂吉诃德之剑渴望引起别人关注的小女孩,她的早逝使她盘旋驰骋的画面背景中旁观的大人孩子们看笑话的脸在我头脑中清楚起来.我也清楚地知道,那其中有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