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名胜奇观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牛首山名胜奇观一:牛首名山


·       牛首山位于银吴平原和卫宁平原之间,中宁县城东部,离县城45公里。主脉南北走向,长约29公里,宽约9公里。有两座主峰,一曰武英,一曰文华。武英峰海拨1781.5米,文华峰海拨1677米,南北对峙,相距约500米,中间有一狭窄的山脊使它们牵手相连。因其有“双峰插云之势,望之如”牛首犄角“,故曰“牛首山”。有专家考证说:牛首山名称是由西夏牛首寺演化而来的。在清初还是个俗名,到乾隆年间才在县志列为山名。

牛首山的山名来历,民间有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黄河青铜峡有一条凶恶的蛟龙,经常兴妖作怪,淹没良田和村庄,害得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治服恶龙,乡民们捐钱筹资,铸造了一个大铁牛,重达十万八千六百斤,放在黄河东岸。人们逢年过节经常烧香膜拜。久而久之,铁牛通了人性,有了灵气。只要恶龙兴风作怪,大铁牛就入水与之搏斗。大铁牛力大无穷,最后终于斗败了恶龙,可大铁牛的一只角也断去了小半截。为了防止恶龙再来残害百姓,大铁牛就卧在岸边守望。后来铁牛化成一座山,人们叫它“牛守山”,后演化为“牛首山”。

·       牛首山,古名望云山、黛黛岭,北魏之前也曾称“艾山”,北魏时称“青山”,唐代称“回乐峰”,亦称“大石山”,宋(西夏)时称“峡口山”,明代称“金积山”,清初又叫“紫金山”,之后称牛首山至今。

·       牛首山早有西夏名胜之说,如今仍是宁夏游览胜地。有此殊荣,首先是因其自然环境优美壮观。牛首山主峰三面临崖,一面临水,视野非常开阔。在睛空丽日、万里澄澈之时,东至吴忠、灵武,北至青铜峡、永宁,西至中宁、中卫,广袤千里的宁夏川区尽收眼底。主峰向南,山连着山,峰接着峰,起伏连绵,千头攒簇。西北是青铜峡水库,睁目凝视,水天一色,心胸自然为之豁然开朗。北面是黄河,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在山脚下缓缓绕了一个弓型大弯,而后急急向峡口扑去。先望“黄河从西来”,再看“滚滚东流去:,听黄河拍击之声在山崖深谷回荡,令人浮想联翩,如入仙家幻境。

牛首山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前人留下的墨迹颇多:“山势岗峦耸秀,岩壁叠翠,青峰峙其上,黄河流其下,秀丽如鞭蓉出水。”且“双峰插云,取其高也”。“盘旋百折山拟登天,遥望四瞻,则情满于河。”“绿树啼莺和梵唱,寒泉引客最清幽”。牛首山吉祥寺碑文载:“自汉唐以来,我牛首西天,山明水秀,景致茂焉,巍峨岚色,可与东土著名佛教诸山媲美。”

·       明朝宁夏佥事督储齐之鸾有诗曰:

生犀饮河欲北渡,海月互来首东顾。
冯夷举手挥神鞭,铁角半摧河上路。

·       诗中的“生犀”指的是牛首山。“冯夷”是传说中的水神名。“铁角半摧”自然让人想起文章开篇外所讲的故事。这些前人留下的文字,足以说明牛首山的景色是何等幽美。因而牛首山被认为是宁夏八景之一。

·       其二因其是宁夏佛教圣地。早在西夏时期,牛首山佛教就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西面的贺兰山麓的元昊行宫(又称大佛寺),南面的鸣沙安庆寺遥相呼应,组成一个佛教区域,是西夏王朝重点经营的一个地区。根据文献记载:牛首山早期的佛教应当在西夏之前。中国的佛教是从西域传入的,首先从中国的西北逐渐向东南传播。而牛首山是古代的边防重地,曾是古丝绸之路和塞上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世传为小西天”的牛首山佛教可能比四大名山还要早一些。



·       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李贲撰的《重修牛首寺碑记》记载:“天下东有九华,南有普陀,西有峨眉,北有五台……然哉,兹惟我宁夏西南隅河东百七十里,以牛首为名,双峰插云,取其高也。北则根底贺兰黄河,南则联络金积……古佛孤灯,日夜香火不断,老僧野衲晨昏礼诵不休……此山真四镇之灵境,朔方之名刹也。世传小西天,释迦牟尼尝会诸佛众生演法于兹,有大乘经存焉。”李贲当时已把牛首山与全国的佛教四大圣地并列齐观了。此碑说明:一则牛首寺历史悠久。二则此传说当与五台山文殊菩萨现身,峨眉山普贤菩萨廉洁同属于一个时期。

·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释迦的左右胁侍,三佛最早排列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释迦居中,而牛首寺三佛座次排列与五台、峨眉相同,亦可说明当属同一时期,因而宁夏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       牛首山寺庙众多,以群坐落,且历史悠久。由于各寺庙群始建年代各不相同,又经众多朝代复修重建,古刹名殿,不胜枚举。山高处殿宇全部用青砖、条石采用券拱方法建造,造型独特,结构严谨,气势雄宏。无论砖雕装饰之精美,还是砖刻楹联之古朴,无不显示着高超的建筑艺术。
另有释迦牟尼佛在“小西天”现身说法的传说,令善男信女神往,再有“慈云航渡”、“金牛泉池”、“河曲映日”等胜景新鲜厅特,令游人叹服。牛首山,无论在中国历史文化,宁夏佛教文化,还是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总之,牛首山作为西夏名胜,作为当今宁夏游览胜地,当之无愧也。古人有诗云:

       重峦咫尺斗牛通,碧色连天接远空。
       夜月常收千叠秀,曙星摇落万峰雄。
       丹岩积翠迷烟树,环岭飞云逐晓风。
       欲较晦明频俯北,三农景仰意何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10:42:07编辑过]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阿里云降价50%
[B]以下是引用[I]232044[/I]在2006-6-28 2:41:09的发言:[/B][BR]这么多,哪有工夫看啊?


别人能够不辞辛劳的找出来又总结发了出去.你还嫌多,多了才可以了解的很详细的.
没时间看就不看呗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B]以下是引用[I]中宁老汉[/I]在2006-6-28 15:50:48的发言:[/B][BR]<P>很好,就是照片太少。</P>
        <P>继续努力</P>


荷姑娘下了不少的功夫呢,真是不容易啊.那是中宁最远的地方.路也难走.爬山很费劲吧?
真是辛苦了,
为宣传中宁一片苦心啊.    老汉应该多鼓励.

<P>很好,就是照片太少。</P>
        <P>继续努力</P>


牛首山名胜奇观

牛首山名胜奇观

牛首山名胜奇观

牛首山名胜奇观

宝殿巍峨礼世尊


远眺牛头山

深山藏古寺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牛首山

这么多,哪有工夫看啊?

牛首山名胜奇观十:牛首佛光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在龙则灵。”正是这灵山秀水,造就了牛首山奇观——牛首佛光。这是一个大自然的、十分罕见的、奇异独特的世界奇景。

        ·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它出青海,穿甘肃,到宁夏。流到中宁县下半段牛首山西麓时,又转了一个弓形大弯向北流去。据古书记载,黄河在广武地区曾有九条支流汇集帽子后流入青铜峡口。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在牛首山西麓瑚成了三条主河道和片片芦苇荡及大小湖泊、草滩。这为牛首佛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

        ·      1983年7月31日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中宁县志粉的三名班干部,在牛首山西麓考察文物。向西望去,看见殷红的太阳似悬在贺兰山顶,库区河谷里雾霭霭朦胧,黄河如银蛇屈曲在滩树野草之间。当他们的目光触到河中的落日景象时,突然发现一个未曾见过的奇特现象——牛首佛光。

        ·      后经一年多的反复观察,县志办公室的班干部和净土寺的僧尼还作了观察记录,初步搞清了这一奇观的基本规律。牛首佛光显现时,多呈三种形态:

        ·      一种是连接东西两岸的正河与岔河,形成了一条几十米宽的金色光带,如同在黄河上架起了一座金桥,熠熠生辉。有时还反射出强烈的金光,把牛首山西麓十多平方公里的峦照得异常明亮。

        ·      二种是河水中有正品字形或倒品字开的三个太阳景象,如金盘入水。有时景象颜色不同,甚至现出“身影”,似乎隐含着释迦牟尼和他的左右胁待显圣的象征。有时河水晃动、又似碎金闪烁或金蛇嬉舞。

        ·      三种是河水中有时出现一长串景象,像一串彩灯落入水中;有时又是一大片光团,宛如天女散花;有时如一条光柱,像独木桥架在河上。

        ·      太阳映入水中,一般呈条带状。“长河落日圆”本不多见,而牛首佛光奇观就更为罕见了。经观察证实,奇观出现须有三个条件:

        ·       一是在每年4月下旬到8月份,这段时间是太阳位置偏北,傍时太阳影子映到水中,金光正好反射到牛首山上,所以光带特别明亮。二是库区上空要有雾霭,列风或微风。天气晴朗时见不到。三是在日落前1小时内,映出的景象,瞬息变幻,经约一刻钟便消失。

        ·      1985年6月,一个日本的黄河考察小组在青铜峡库区考察黄河时,知道了这一景观,竟在牛首山上等了一个星期,才拍摄到一组佛光的照片,走时留给中宁县委宣传部一张。

        ·       佛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峨眉佛光比较神秘,那是因为峨眉山空气潮湿,常有云雾缭绕,每当早晚太阳光线斜射到云雾层中的小水珠上时,经过衍射作用,就会映出一圈神秘鲜艳的彩虹,游客们便可把身体投入到彩环中间拍照留念,以示吉祥,如同许多佛像的半身投在彩色的光环里一样。

        ·     牛首佛光形成的道理何在?根据牛首山地区的环境、气象情况分析认为:牛首山下的青铜峡库区盆地呈方形,边长约30公里,东西两山相对高度600米左右,南北两山略低。在这个小盆地里,黄河又拐了一个弯,造成河汊密布,水渚交错,加上两岸灌区的作用,在盆地上空往往形成小气候区。牛首佛光可能是偏斜的太阳光经过盆地上空暮霭的作用,反映到特殊形态的黄河水面上而产生的各种景观。如果没有河谷上空的暮霭,在睛朗的天气条件下,往往是看不到的。牛首佛光与其他各地的佛光不同,所以弥足珍贵神秘,乃世上少见。

        ·      古书上曾对牛首佛光有过片段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重修牛首寺碑记》上说:“时而现灯河曲,天花散彩,遇之者恒以遭际难逢”。崇祯六年的,《重建药王殿施茶碑记》中也记载说:“下则河放毫光,常显照应。”有一首,《河带睛光》的诗中也写道:
      天际奔流到此平,日董摇浪色精莹。
      金蛇倒掣鱼龙伏。素练横披水石明。

        ·      牛首佛光奇观出现在黄河弓形主河道处,此处古时名为河曲,即黄河千里一曲之意,所以也有人把牛首佛光叫做“河曲映日”。又因黄河在牛首山西麓,又叫“西河映日”。

        ·      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峨眉佛光等自然景观都是人们很熟悉的世界奇景,然而牛首佛光的奇特景象与各地的佛光不同,是又一种天下少有的奇观。

        ·      悠久的佛教历史与文化,给牛首山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按说“牛首佛光”应该给那些佛徒们开启智慧、坚定信念、净化灵魂、绝断尘思、引发追求、伴随腾飞到极乐世界。然而这里却是山高路险,佛光空对青天,姗姗来迟,直到8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但愿牛首佛光的罕见奇观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10:29:30编辑过]

楼主  2006-6-28 07:31:1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首山名胜奇观九:寺庙楹联



楹联艺术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楹联,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能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风土民情,又能表达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或蕴含生活哲理,或囊括地方史话,或寄情寓意,或修身进德……精心制作,大有法门。

牛首山寺庙群的一大独特之处就是“砖雕楹联”。各寺无论大、小门洞,上面都有对联,且全用青砖雕刻,镶嵌而成。有的重巧思,有的铸妙辞,有的蓄风韵,大部分对仗严谨,声律和谐,调侃规劝,情真意切,写景状物,蕴意深远,细细读之,回味无穷。最妙之处是它把词赋诗文、书法雕刻、建筑艺术和风光名胜融为一体,形成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为人们提供了高尚至美的艺术享受。因万里特设专节,部分列出,以飨读者。

大西天山门,顶有“大西天”三个大字,下方门楣正中是“阿弥陀佛寺”五字,两侧有

      进这个门来要礼世尊要念佛号;
      从此条路去可到极乐可登菩提。

大西天东侧门上刻“至超佛地”,两侧有联:

       休凭自力超三界;
       全仗佛慈登九莲。

大西天西侧门上刻:“普摄群机”,两侧有联:

       莫逐浊流趋东海;
       须坚净念往西方。

大西天前殿有联:

      众善力行毫非无作;
      六根都摄净念常荣。

大西天后院左侧门上刻“光耀大千”,右侧门上刻“人天师表”有联:

      一切众生成觉五始称本愿;
      十方世界诸明圣惟有佛尊。

大西天礼拂殿匾额上用金粉书写着“天中天”三个大字,两侧有联:

      十方广大,慧光普照;
      世门悉除,震国演音。

大西天八卦亭有联:

      观心无常喜无量,观法无我舍无量;
      观身不净慈无量,观受是苦悲无量。

小西天山门,正中上方有“小西天”三个大字,两侧的砖墙柱上有联:

      修福修慧可转金轮之地;
      积因积果当生华藏之天。

小西天前殿有联:

      净悟方能了生死;
      业修便得脱轮回。

小西天陪殿有联:

      寺院有福清风扫;
      山门无法慈云封。

      小西天后殿有三门,正中上额刻有“重光梵宇”四字,左侧为“云峰妙巅”,右侧为“佛海慈航”,两副对联为民国知名人士胡维祯所题“
中对:
诸佛太清闲,不管沧桑惟静坐;
      游人苦烦恼,忽闻钟馨顿回头。

边对:
峰疑海外飞来,天生福地供游骋;
      人到云间纵览,月照银川敞画图。

清凉寺前殿有三门,中门上方匾额写着“慈云普布”四字,左右两侧门上额写着“礼教诸佛”、“称赞如来”,对联是:

      清静妙庄严缥缈云岭宠开连界;
      梅潭妙香洁缤纷雨华供养天尊。

      清凉寺前殿有三门,中门上方写着“共悟妙理”,左右两侧门上写着“十方共仰”、“同登菩提”,对联是:

       牛首凝云云
       河峡映月月光返照菩提心。

观音台山门有联:

      法相妙庄严,山色彩灿红莲座;
      世音观自在,河声响彻紫竹林。

观音台的“潮音古洞”洞门两侧有联:

      南海长春弥漫大千世界;
       西方捷径流传不二法门。

观音台正殿左右有静室,左静室上写“静养”二字,右静室上写“慧修”二字,各有对联:

      左:
除妄断鏖归净土;
      灭尽嗔火见性天。

      右:
求精求微不外是,
      修福修慧即在此。

极乐寺山门有联:

      大哉极乐位居青山重万世;
      浩然大寺门对黄河永千秋。

万佛阁底层大殿有联:

      山径绿香椿五百天桃新种得;
      慈云深翠滴万丈佛光照西夏。

滴水寺山门有联:

      九华道扬袈裟之地起梵刹;
      牛首显圣毫光缥缈度众生。

净土寺山门有联:

西方不远目前即是净土;
山势峥嵘此地何殊灵山。

三圣寺后典,门上匾额有“佛光普照”四字,两侧有联:

佐国佑民普天下风调雨顺;
降魔护教遍大千佛日宏辉。

地藏寺殿门有联:

妙道高超轮回苦;
宏巅誓度地狱空。

三娃宫宫门上方有“三圣宫”三个大字,两侧对联是:

灵山缥渺朝如来;
宝殿巍峨礼世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11:11:36编辑过]

楼主  2006-6-28 07:30:3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首山名胜奇观八:清凉寺、滴水寺等



    在武英、方华两峰之间,有清凉寺等一组庙群。清凉寺坐北向南,与大小西天成一轴线。山门上韦陀殿。院骨有一圆形喇嘛砖塔。塔东西两旁各有斋房,二门四窗。寺中门佛龛内塑观世间菩萨。两边有方殊、普贤坐陪。正殿有三门,中门上方有砖雕“慈云普布”四个大字,两侧门上方左为“礼教诸佛”右为“称赞如来”各四字。

    在清凉寺后,是地藏寺,坐北向南,是一排砖拱殿堂。重建于民国31年9月。清凉寺前面的悬崖峭壁上,有“倒坐观音台”。内塑观世间菩萨,两边有善才、龙女站陪。

    清凉寺东北角的山头上,坐落着“三圣寺”。《重修三圣寺碑记》记述了三圣寺的重建过程。三圣寺分前后两院两殿,前殿是韦陀楼阁,后殿塑佛、儒、道三家教主,即“释迦、孔子、老君”。原是土木结构。大殿后有静室、斋房等。重建于顺治丁酉年(1557年)五月,立碑于辛丑年(1661年)四月。

    三圣寺北边的山坡上,就是“三圣宫”,宫门朝东开,比观音台寺还要大一些,门上有砖刻“三圣宫”三个大字,两边有砖雕对联。

    从三圣宫向东望去,就是坐落在山洪沟拱型桥上的“净西门寺”。门开向山沟中间的正西方向,门上有砖刻“净西门”三个大字。内塑护法之神韦陀像。从净西门寺走小西寺的西南山坡上,有“药王庙”。门上刻着“智圆行方”四个大字,两边有“民国二十年桃月吉立”、“主持人王园国敬修”两行小字。

     清凉寺等一组庙群,建筑风格各异,与大、小西天寺组成了牛首山主寺庙群。同时,也正是由于清凉寺等一组庙群的陪衬,大、小西天寺才更显得宏伟、壮观。

     在椿树沟东面的半山腰间,坐东向西坐落着“卧佛殿”。大殿后壁依山削切而成,前墙殿脊为砖木结构,内塑一尊较大睡佛。殿基高出地面近10米,分三层垂直台基,均是用青砖砌护成陡壁。第一层从北侧山坡斜坡小路,正面是砌石而成的垂直即可入殿礼佛。

     下了卧佛殿就是“金牛池”,实际是一个山泉。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庆靖王朱旃带着众多随从到牛首山游玩,远远看见一头金牛在池边饮水,待他们来到池边时,只见它突然跳入池中,不见踪影。他们等了好半天也不见金牛再次浮出水面。此时朱旃一伙人走得人困马乏,干渴难忍,便到池边喝水。不料那池水清澈洁净,甘甜适口,喝了竟然凉爽怡神。尽管池小而人马众多,却任凭怎么猛喝,池水仍不见下降。官兵们甚是惊讶,庆靖王也深感诧异,便向池水深深作了三个揖。顿时,池中浪花翻滚,从水里冒出金光闪闪的一头金牛,向庆靖王点了点头,“哞”一声长鸣,复又沉入水中,于是水平波静,再也看不见金牛现身了。在场的人都称此池为神池,关靖王随即封这个泉池为“金牛池”,并按记忆中金牛的形象,让匠师用铜铸造了一头金牛,运到金牛池旁边放,又在池边盖了一座金牛寺,让人们拜谒以示纪念。清代中卫知县黄恩锡曾在诗中说“池留幻迹金牛隐”,说的就是这件事。现在金牛寺已不复存在,但不足1米见方的金牛池水却依然清凌甘冽。

     出了卧佛殿山门沿小路向北走下椿树沟,便是滴水寺。其坐北向南,山门上书“滴水寺”三个大字。现存《重修滴水寺碑记》记述:“滴水寺即地藏寺也,中塑地藏菩萨,旁列十殿阎君,正悬‘轩辕宝殿’,创建于唐代贞观,重建于明朝万历,”可知滴水寺历史之悠久。

     有一个故事说,原来此处无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有一老和尚诚心修身,神仙赠给他一个宝盆,让他用宝盆盛水。不料水永不干还能增多,且浑水还能变清。老和尚想,若是盆底有个小洞的话,一来水中泥沙可以以流掉,水会更清,二来水滴入沟中可以栽树。此盆果然神奇,真的盆底就开了一个小洞,泉水滴漏有声,于是满山沟长出了香椿树和酸枣树以及其他花草树木。日月久长,茂密成林。滴水的宝盆后来变成了两眼山泉。诗人有诗句:“涧底双泉出”,“树因藏垢拔,水为渡迷穿”。后来人们在此泉水边修建了“滴水寺”,以纪念神仙与老和尚。

     沿椿树沟走向黄河边,顺河向东走约1公里的河岸山坡上,便是“孙家寺”,据说原是彰恩堡“孙探花”的后代家族捐资修建,故曰“孙家寺”,现已废毁。翻过孙家寺大沟,在万佛阁北边即是僧人塔寺。有僧人塔三座,埋葬坐化圆寂了的和尚。从东向西第一座僧塔,高3米,底座直径1.5米,成六角形,顶为圆形喇嘛攒尖,有砖文一块,上书:“吾师山西平遥人也,中年削发奉佛虔山,所作功德碑记,著明高寺古稀有五……”第二座高3米,底座直径1.8米,为六角形,顶为喇嘛攒尖,上书:“和尚系古浪县八里营人氏,于本年二月初八日圆寂,名照修,乃万佛阁主持僧。”第三座塔高3米,底座直径1.5米,顶也为喇嘛式攒尖。上书:“尖头山净土寺和尚,系枣园堡人氏,中年削发,奉佛虔,功德碑记寿登花月,爱生宝塔,日归口口圆寂,特记临济正宗第十四法界纳僧普。庆建修宝塔之矣。”

    椿树沟上下左右万佛阁滴水寺等一组寺庙,是牛首西寺的第三组庙妖。以地涌塔寺为主的一组寺庙群,是牛首西寺的第四组寺庙群。它们虽然没有大、小西天庙群那样身处绝顶,居高临下,但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由于随山势沟坡而坐落,且各寺庙修建于不同朝代,不同时期,造型建筑风格各有特色,又构成另一种景观,更增添了人们游览的兴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10:33:25编辑过]

楼主  2006-6-28 07:24:2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