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成果盘点之数字文化消费

版块: 街头部落 网络大杂烩
分享
  数字文化助推产业升级变革
  
  除了线下各种文化活动,线上娱乐休闲也占据了老百姓很大一部分时间。在今年七月至九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期间,也有很多数字文化方面的活动。其实在行业人士看来,一方面数字文化因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其实更重要的,是数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推文化产业的整体升级。
  
  
  
  数字文化的优势
  
  今年惠民文化消费季推出了“空间消费”的概念,其中空间的概念也包含了“虚拟空间”,作为已经越来越无法替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强势的版块,消费季上也有很多关于数字文化的特色活动,比如“2019北京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优酷网络体验季”、“腾讯娱乐惠民季”、“爱奇艺网络视听文化演出节”等,与线下一样,在这些活动中老百姓同样可以享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
  
  对于已逐渐形成产业的数字文化,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对此表示,数字文化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地域性,人们不管在哪都可以享受到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此外一个优势就是成本更低,类似电子书价格只有纸质书的1/3,而且还会带来创作门槛降低等一些列改变。
  
  不难发现的是,数字文化另一大显著效果就是营销,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曾红极一时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对青少年非常有意义的纪录片,此前在央视播出时并未引发太大反响。但当这部纪录片被上传到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视频平台B站后,瞬间得到上百万人的关注随之成为社会级作品,这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非常经典的案例之一。
  
  
  
  数字文化的强势
  
  当然,《我在故宫修文物》只是近两年关于故宫营销的经典案例之一,目前有消息称,故宫已开发1万多种相关衍生品。伴随着衍生品的不断开发,故宫也是不是登上热搜成为一把“网红”,其原因就是在数字文化研发方面愈发成熟。甚至现在其一部分衍生品,就是服务型沉浸式学习娱乐方式的数字产品。对此金元浦也表示,从惠民文化消费季七年间的时间可以看出,文创领域很多产品开发都已逐渐被虚拟服务开发所取代。
  
  对此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在目前文创产业整体发展过程中,数字文化已经强势进入了很多传统文创产业。比如演出行业,过去传统演出行业都讲究类似山水实景、各种剧院演出资源的优势,但现在演出行业开始面临着新的课题,如果自己的作品不经过数字化处理,在网上展示不出太多相关信息,那么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不成功的表示。
  
  再加上日前短视频的强势崛起,更是将数字文化带入到新的领域。一个个一分钟以内的视频,成为了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发挥更多想象的舞台。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有人反映称,一个15秒甚至更短的视频,在短时间内把最精彩的东西展示出来,这样过于碎片化的呈现对其他文化作品来说也是不利的。如果有孩子长期沉迷短视频,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孩子越来越难沉下心来去花更多时间看一本书或欣赏一部电影、话剧等。
  
  数字文化的趋势
  
  面对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虽然利弊十分明显,但在金元浦看来,从更广角度讲,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文化企业往高科技、高质量的升级换代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下,很多怀揣创意的创客们,都是互联网时代原住民。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这些创意提供了更多施展空间。
  
  所以无法否认,很多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都需要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如果还是老一套的方式,慢慢的就会被市场淘汰。当然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当下文化市场买单的消费主体正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90后与00后是国内目前最敢花钱、最爱花钱、最超前花钱的群体。随着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群体也正在改变之前很多的消费习惯,比如逐渐习惯了看网上节目要花钱的理念。
  
  当很多文化消费理念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也就意味着数字文化将要产生全新的文化消费形式。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以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为主的方方面面,都要开始发生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