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张庄舞狮”传承百年 遭遇武术精髓延续难题

分享

张正洪

张正洪


张正洪无偿为中宁八小的学生指导舞狮和武术,学校的聘书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余柄光  摄)

每逢春节,中宁县石空镇黄庄子村总是热闹非凡,只因村里有一位72岁的舞狮高人,逢年过节常受人邀请前往各地表演舞狮。因为该技艺传承自160多年前的河北移民张氏家族,故称为“张庄舞狮”。这位舞狮高人正是被列入非遗传承人的张正洪老人。如今,老人虽有300余名学生,可如何将舞狮真正地传承下去,让舞狮不失其精髓,却让老人犯了难。
    桌腿上的表演让老外赞叹连连
    “张庄舞狮”起源于元末明初年代,有160多年历史。我们张氏家族是河北移民,为了生存自创了一系列武术套路,并将武术演绎成了舞狮,直至民国三十年,“张庄舞狮”才达到最高水平。因为动作灵活多变,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逢年过节,“张庄舞狮”都会受邀外出表演,在宁夏多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电影《黄飞鸿》中的舞狮,你们一定印象深刻吧!那是南狮的流派,以打斗为主,也叫武斗。而我们“张庄舞狮”,属于北狮流派,虽也有武术根底,却是以表演为主。
    自2013年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后,“张庄舞狮”的影响力甚至扩散至国外。2014年,我带领舞狮队应邀前往非洲贝宁进行为期10天的表演,此后更是将这一传承上百年的技艺发扬光大。在贝宁表演的时候,老外都很惊讶:一个狮子两个人,却能在倒放的桌子腿上玩出那么多花样。这让不少非洲人对舞狮队竖起大拇指。
    古稀之年仍能高抬腿耍把式
    我从8岁开始随父亲学艺、表演,至今没有出过一次事故。我父亲对我非常严格,小时候跟他学艺,他都不让我上桌子,要求我将每个动作练很久。
    舞狮的动作中有不少危险套路,其中“四门斗地”和“翻天印”这两个套路,需要两位表演者在倒置的桌子腿上表演,配合与平衡成为重中之重。另外,表演时需要表演者从近80厘米高的桌子垂直叠起8张的高度跳下,从这近2层楼的高度跳下以后,还需要衔接其他动作。要练好这些套路,首先要练好踩梅花桩,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武术功底,这样我才能放心让学生去表演这两个套路。
    舞狮的危险只有表演者自己知道。2014年春节,在一次社火展演中,我的学生刘亮和同伴在舞狮过程中,从3米多高处跳下时,下方正好有秧歌队经过,他们随机应变,一个翻滚落地,迎来现场一片叫好声。可是,观众看得热闹,可把他们吓出一身冷汗,当时要是没注意,可能就砸在别人身上了,这样肯定会出事故。
    我今年72岁,高抬腿、举石锁,耍个小把式不在话下,每年连感冒都很少得。闲暇之余,我还要负责家里8亩田的耕作。学舞狮必须先学武术,虽然是花拳绣腿,可也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且不说和我一样岁数的人,现在年轻人能玩我这一手的都没几个。
    300余学生中有武术功底的仅10多人
    舞狮需要好身体,更需要动脑子、动耳朵。很多时候,上了桌子,耍狮子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下面的情况,表演者全靠听鼓点和记忆中桌子的位置来表演。所以,“张庄舞狮”的技艺原来都是只传给有一定武术底子的张氏族人,不传外,到了我这一代,才破了这条规矩,现在只要想学的我都愿意教。
    为了将“张庄舞狮”这一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下去,在多方邀请下,我在闲暇之余到中宁县第八小学无偿授课。2015年1月,该校颁发聘书,聘请我为学校舞狮、武术指导教练,聘期至2017年结束。在此期间,我依旧属于无偿授课。
    到今年为止,经我教导的“小狮子”已超过300余人。两年来,中宁八小的小舞狮队应邀多次参加了区、市、县的各类表演,甚至在区内也形成一定影响力。看到父辈的技艺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传承,我在欣慰的同时也有担忧。欣慰的是,现在还有孩子喜欢舞狮这门技艺;担忧的是,这门技艺失去了武术的精髓,是否能传承更远。“四门斗地”“翻天印”“狮子上山”“狮子搜山”等张庄舞狮经典套路,全依赖小洪拳、大洪拳、对子拳、空手夺刀、单刀破花枪和七星梅花桩等优秀武术套路,可如今,我的学生中大部分只会舞狮套路,对其中的武术精髓知之甚少。
    舞狮的精髓就是中华武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扎马踩桩”,现在几乎没有哪个学生能做到,耍狮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套路,根据武术根底,怎么都能玩出花样。可是,目前我的300余名学生中,仅有10多人有武术功底,而这些人常常要外出务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真是无奈又无助。现在我身体还好,还能撑一撑,可下一任舞狮传承到谁手上,能不能把它传承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