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好买论坛
8月14日证监会下发了《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对国内基金评级机构进行规范,不满足要求的评级机构或评价体系将整改或取缔,这真是一件好事!那些非主流形形色色的基金排名再不会扰乱大家的视听了。
国内不少机构对评级相当热衷,公募评完了,私募也不能漏吧,网上一搜,果然看到了几个对私募基金进行“考核”的机构,除了太平洋对过的晨星,国内公募评级的代表国金和国信也发布了各自的私募评级体系。兴趣来了,拿过来学习一下先,借用午休的时间看了下国金对私募基金的评级体系,看得云里雾里,满腹疑惑,先写下来大家瞧瞧:
相对与绝对:
与公募的相对收益相比,私募以获取绝对收益为投资理念,既然是绝对收益,就不能把大盘、指数挂在嘴边,要不会有人以为你走错门了。国金对收益的衡量指标是资产净值收益率与沪深300收益率的相对值,不知道绝对收益是如何体现的,难不成是相对于沪深300的绝对收益?
风险调整:
我们知道,各评级体系常用风险调整收益作为衡量基金整体业绩表现的重要指标,所谓风险调整收益就是“咔嚓掉”风险后的收益(如Sharpe指数,Treynor指数等); 而大家所熟知的衡量风险的指标有标准差、Beta或它们适当的变形。可国金的风险指标却定义为下跌月份净值增长率之和(称之为下跌损益),风险调整收益则是前述相对收益与下跌损益之差,两个收益指标作差,名为风险调整收益,这“风险”也太大点了吧?!
权重之惑:
因素模型里权重的恰当确定一直是统计学领域热闹的难题,加也好减也好,总得说道说道,再看国金,把过去半年,一年,两年的“风险调整收益”取个平均作为综合得分,并依此给各私募基金打分排序,问题来了:1,这三个收益加一起有何经济意义?即便是有得解释,为什么可以相加?三者完全线性无关?2,权重各取三分之一,道理何在,是拍脑袋还是作了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
基金经理评价:
为综合评价基金业绩表现,达到“形神兼备”,国金对私募基金经理也作了评价,然而却用收益率指标衡量基金经理的综合管理能力,暂不说指标本身是否合理,对基金经理的评价仅仅从历史业绩去考虑是否太偏颇?基金经理的风控能力、基本资历、投资风格、业界评价乃至健康、家庭状况都是会对基金未来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公募的投研团队一般比较稳定可靠,基金经理出事了还有人顶上去,但“袖珍型”的私募多者十几个,少则两三个人,很多时候投资者就是冲着基金经理的声望才去的,可以说基金经理的风吹草动直接决定了他旗下产品的未来。
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会议,一位基金经理说自己太累,健康状况堪忧,这时台下有投资者问:“请问X总,如果您生病住院了,您管理的产品该怎么办,您如何保证我们的利益?”这位基金经理脸红了半天,哑口无言。
答案很明确,如果他住院了,投资者如不能及时抽身,就只有在家烧香拜佛的份了。
另外,国金对私募的评级分半年、一年和两年三个期间,且每月更新,证监会对公募的要求是评级期间不得少于三年,更新频率不得少于三个月。私募虽然发展时间段,但半年也忒局促了吧。
还有,私募以“闷发财”著称,他们的数据一般只针对特定投资者公布,而且不定期,作为不搭界的“局外人”,国金如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连续性?
还有。。。。。。
私募基金评级,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未完,未完。。。
参与讨论:http://www.howbuy.com/forum/posts/list/0/175496.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