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第几次登上这座中华奇石山了,但记得每次登临都有许多新发现,记得每次登临都有许多感受,每次登临都有动笔的冲动。
令记者赞叹的中华奇石山,不同于记者此前登临过的任何一座名山大川。虽然它现在还名不见经传,与名山大川相比也算不上雄伟壮观,但记者确信: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声名远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
这个令人称奇的奇石山,位于宁夏北部石嘴山市市区东端、星海湖南侧,是这座素以塞上煤城著称的工业城市,于2006年才兴建的新景点。虽然目前还在建设之中,但已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地人引以为自豪、向来宾隆重介绍的亮点。而其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功,更是引来一片惊叹之声。
石之奇
奇石山,自然少不了石,但仅仅石头多,还不能称之为“奇”。奇石山的“奇”,首先在于石的形状之奇、来源之奇:这里汇聚了各地许多知名的奇石,其中有临沂奇石,有灵璧奇石,有泰山奇石,当然最多的还是就近取材的贺兰山奇石,其个体之大、造型之奇、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奇石山的“奇”,还在于凝聚在石上的文化,因为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有些石上不仅刻有文字,而且刻有雕像。奇石山的景物,主要就是由这些石头构成的。不同的石头,又构成不同的园区。这里有3个石林区、9个雕塑园、4个文化园、1个三十六计擎天柱园区、1个儿童乐园、1个演艺广场、一个中心广场、9个景观亭、1座景观桥。此外,还有天圆地方台、四通八达台。这里有世界名人园、民族之花园、56个民族大团结园、石嘴山文化精神园、楷模园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园。特别是由200多块巨石组成的人物方阵,一石一人,一个雕像,一段文字,道尽名人风貌,颇为壮观。
徜徉其间,可以检阅古今中外许多令人敬仰的人物;仔细观察,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知识。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观赏游览之际,就可以了解到大量文化、历史知识,受到一次品德教育,得到一次精神洗礼。
绿之韵
奇石山,除了石就是花草树木。奇石山的美化,是由石和树、花、草共同完成的;而奇石山的绿化,则完全是由树、花、草巧妙搭配、有机组合完成的。
奇石山上原来没有一株树、没有一朵花、没有一寸草,完全是一块不毛之地。短短两年时间,富有创造精神的石嘴山人,就通过义务劳动等方式在山上铺设了24公里输水管道,栽植乔木2.4万株、灌木24万株,另外还种植了3万平方米草坪。落叶乔木、常青树、花灌木点缀于各个园区之间,与各类奇石共同构成奇异的景观。林中有石,石在林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怪石争奇,鲜花斗艳,韵味十足,魅力四射。
春季登临,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夏季到此,芳香四溢,浓荫庇护;秋季观景,蓝天映奇石,白云衬绿影。就是到了万木萧疏的冬季,这里依然是松青柏翠,绿意浓郁。
石嘴山地区,年均降雨不足200毫米,空气相当干燥。但是,登上中华奇石山却完全没有干燥的感觉。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缕湿润、一股清新、一丝快意,令人顿觉神清气爽。
山之神
一个新景点的诞生,是以一个旧地名的消失为代价的。如今,说起中华奇石山,在当地几乎是尽人皆知,而提到矸石山、煤灰场,竟让很多人感到陌生了。
说起来难以令人置信,中华奇石山的原址既无山,又无石,有的只是堆积如山的煤矸石、粉煤灰。原来,那里竟然是大武口发电厂的1号粉煤灰场。占地1平方公里的粉煤灰场,高达13米,堆积的粉煤灰竟达1100多万立方米。这是自发电厂投产以来,几十年形成的人造“山”。直到2006年,这座人造“山”还在加高、扩大。风起,粉尘弥漫;雨落,浊水四溢。这里成了石嘴山大武口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也成为几十万石嘴山人心头的一患。
2006年3月15日,是改变煤灰场命运的日子,也是煤灰场与奇石山的分界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石嘴山市从这一天停止向这里排放粉煤灰和煤矸石,也开始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壮举。这个“放坡推土造型工程”动土150万方,堪称重整河山:1米厚的黄土将原来的粉煤灰场盖了个严严实实。原来的粉煤灰场,顿时失去了颜色,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从此,粉煤灰场由黑转黄,不久又由黄转绿。粉煤灰场也就此逐步转变成了中华奇石山。从此,中华奇石山如有神助,一天天展现出它的神奇。
中华奇石山,为石嘴山的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也为这座塞上煤城向山水园林城的转变,增添了一大亮点。
(原文载于光明日报2009年4月11日,作者:庄电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