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礼仪
逢年过节,家里会来客人。有时候家里来的客人彼此之间是不认识的,作为主人,你要为客人互相介绍。谁是介绍人呢?女主人。要介绍一下这是“人民大学金教授”,那是“化工学院王老师”,你若不介绍,有时候就会失礼。
有一天,我到一个地方去,大家彼此之间就说起孩子来了。一位女同志跟我年龄差不多,四五十岁,她说:“我的孩子要报考大学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
旁边有一位同志知道我在学校工作,就把话题往我这儿引,问她家里是男孩还是女孩。
答:“是女孩。”
这个同志就说:“女孩还是报师范好,现在当大学老师,又体面,又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将来还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那位女同志马上说:“我们家孩子才不想当老师呢!当教授有什么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还说了一些比较难听的话。
过了一会,她问我:“你在什么地方高就?”
我说:“我就是越教越瘦的那种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家的女主人忘了做介绍。
谁先挂断电话
我们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别人通电话,别管是座机还是手机,请问打电话时谁先挂?
游戏规则:地位高者先挂。
我在单位里上班,不管我的上司是男士还是女士,是年龄大还是年龄小,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事,在职业道德中,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所以游戏规则是:上司先挂电话。我是一名北京市教委的工作人员,我和教育部通电话,我不用考虑教育部的那个人是部长还是科员,因为他代表上级机关,所以上级机关的人先挂。现在我们国家和政府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群众给我们的公务员打电话,不讨论,群众先挂。现在在商务交往中讲客户是上帝,不讨论,服务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和客户通话时,客户先挂。我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说:“金老师我怕老婆,一般和老婆打电话都是老婆先挂,否则怎么能证明她是我家老大。”
“同志,请讲普通话”
现代社会生产力发达,人们的交际圈扩大,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使我们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交际圈子扩大以后,拿自己跟自己村里人打交道的游戏规则去对付外人,可能就没有用。比如,人事部所颁布《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第八条最后一句话是四个字---讲普通话。为什么?因为你讲方言土语,有人会听不懂。
我上大学的时候,七八个同学住一间宿舍。开学头一天,七个人准时报道,第八个是从四川来的,来晚了。大概凌晨两三点,这位四川兄弟进来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宿舍,进门、开灯,灯不亮,学校拉闸了。他自己就嘟嘟,讲的是四川话:“老子床在哪里?老子床在哪里?”他乱摸,把我们摸醒了,还当我们老子,我们当然很不高兴,我们在黑暗中窥视他。不吭气。后来他急了:“龟儿子,你们说话呀!”结果“龟儿子”们就联合起来把“老子”给打了一顿,也不是真打他,很久之后才知道他有点冤,因为四川话里什么“老子”、“龟儿子”,跟北京话里哥们儿、兄弟姐妹什么的差不多。
索取名片的艺术
有一天,我在一个地方散步,一个同志过来说:“金教授好,你有片子吗?”他倒挺直奔主题的。但说实话,他是不是有点糙?
索取名片以下四个办法比较常用。
第一,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不管金教授愿意不愿意,我得回你一张,我不至于告诉你“收到”。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基本的游戏规则。
第二,就是明着说明自己的本意:“金教授,认识您很高兴,能交换一下名片吗?”在一些场合,此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法,往往也行之有效。
第三,倘若这个人的地位比较高,你可以先给他做个铺垫:“金教授,听你刚才这个讲座很受启发。现在知道您很累了,不便打扰你,你看以后有没有机会继续向你请教?”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暗示“老金,能不能把电话号码留下来?”就等于问我要名片。我想给你就给你,我不给你你也有面子。
第四,比如,金教授我今年46岁了,对面坐一个女中学生也就是16岁。我想要她的名片,我可以说:“认识你很高兴,不知道怎么跟你联系比较方便?”
言下之意,就是要你名片。如果你不想给我,其实很容易,你可以这样讲:“金教授,以后还是我跟你联系吧。”其言下之意是:“我以后就不跟你联系了。”这是一条很巧妙的退路。
进出电梯有先后
现在的高楼、大厦、宾馆、酒店一般都采用无人驾驶电梯,假如你是主人,当你陪同多位客人出入这种电梯时,请问主人是先进先出,还是后进后出?
陪同人员需要先入,后出。有两个原因:
第一,安全。你把门一打开,就把客人让进去,你能够保证电梯地板同时到位吗?万一它不上来呢?万一里面有坏人呢?
第二,方便。电梯门口那个升降钮一般有设定的程序。大概几十秒钟就自动关门了。我经常遇到这种事——客人还没上完,陪同人员着急了,拿胳膊跟电梯门搏斗,或者用脚挡在那里,还有的同志大喊“快来”。此举非常非常有损个人形象。
穿衣有规则
穿衣服时,谁愿意不讲规则与品位呢?但是你有不懂相关的规则就很可能贻笑大方。比如,夏天的时候有人穿露脚趾、露脚跟的凉鞋,但是在非常重要的场合,上班的时候,特别是穿制服的时候,穿露趾露跟的凉鞋是不得体的。倒过来说,如果休闲度假到海滨去,你要穿着高跟鞋或套装反而不伦不类,它其实有一个适用场合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在非正式场合穿露趾凉鞋是可以的,但是穿露趾凉鞋还有一条游戏规则:不能穿袜子。穿露脚趾凉鞋就是要透气啊,你要再穿一双袜子,等于告诉别人“自己的腿上有情况”,比如,汗毛粗重、毛孔粗大、胎斑色痣,害怕被别人发现。煞有介事地穿上一双袜子,自己觉得挺正规,看在行家的眼里却是稍逊一筹。
男同志穿西装的最高水准是什么?我在此要介绍的是三色原则。套装也好,套裙也好,制服也好,全身颜色皆应被控制在三种之内。包括上衣、下衣、衬衫、领带、鞋袜在内。比如我穿西装套装,套装是一个颜色,深色的;鞋袜是一个颜色,黑色的;衬衫是一个颜色,白色的;这就三色了。那么领带呢,领带只有一种选择,领带的颜色和西装是一个颜色为佳。当然,喜庆场合,我可以打紫红色领带,那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三色原则是着装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一个男人穿西装外出的话,尤其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一般要求其遵守“三一律”——就是你穿西装的时候,鞋子、腰带、公文包三者应该是一种颜色,而且应当首选黑色。
那天,我在机场见到一个老兄。他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当他看见我后,马上就过来了。没办法,我边上还有很多外国朋友呢,怎么也是咱们自己人,我想替他圆场,就问他:“你今天为什么穿得这么花呢?”没曾想他告诉我:“那还用说吗,哥们儿今年是本命年。”
此刻他跟我用的不是同一个标准,于是他与我的沟通出现了障碍。
配件有讲究
名人、企业家,到公众场合去,其穿着打扮有个游戏规则,叫“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当然那是大人物、要人的规则。讲究的男人的表是比较有档次的,比较讲究的女性,她包里放着什么东西,包是什么色彩的,都很有讲究。不过我也见过很不讲究的。
那天我跟一位女同志换名片,我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换一下名片吧?”她把包拿过来了,挺高档一个包。包一打开,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装作没看见。然后翻出一包话梅,接着冒出一只袜子。最后,她告诉我名片忘带了。该带的没带,不该带的带了。
在公共场合,人们在打量一般人时,讲究“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首先看发型,其次看化妆。注重个人形象的女性,对发型都比较介意。有社交经验的女人都知道,在重要场合是要化妆的,这是基本礼貌。化妆是对交往对象和对别人的尊重。男人看什么?“男人看腰”,我给男同志留一个小问题,请你们扪腰自问:“男人看腰是看什么?”
“男人看腰”,其实是男人腰上不能挂任何东西的。有的老兄往我们对面一站,我们就会发现他有点问题,他腰上别着手机一只,呼机一把,打火机一枚,瑞士军刀一柄,另外还有一把钥匙。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就像是全副武装的远征军。
沟通有技巧
沟通之事,往往难乎其难。举个例子,说话。你跟别人说话,不该说的就不能说,该说就要说。国际交往也好,社交场合也好,个人隐私的问题最好不要去说。不问收入、不问年龄,是最基本的忌谈问题。
那天,一位同志问我:“金教授,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我跟他开玩笑,我说:“挣的跟别人的教授差不多。”
我所问非所答,就是不想跟他就此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没想到他很认真的追问:“那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
我说:“国家给多少,就是多少。”
他又再接再厉打探:“国家到底给你们多少?”
他其实是在有效沟通的环节上出了问题,他不了解有关的沟通技巧。
“你要喝什么?”
在重要场合、在待人接物时,有些事情不能去做。比如,招待客人喝饮料,绝对不能乱问问题。
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负责人没赶回来,女秘书气喘吁吁地跑来了,说:“金教授,我们头还在后面呢,我先回来了。头交代了,让我伺候好你,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说:“你夸张了,你这不是牺牲吗?你不能这么说。你也别跟我说别的,咱们搞一点喝的吧。”因为我们当时在一个酒店大堂里呢,两人瞎站着,不合适。
她很实在地问我:“金教授,喝点什么呀?”
有经验的人是不会问这种问题的。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你想去什么地方玩?这叫开放式问题。那样去问问题,你会给客人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当时那位女孩如此问我,我就开玩笑地答道:“不客气了,来一杯路易十三吧。”
她当时眼都直了:“你还真要?”
我问:“为什么不可以?”
她说:“那酒一瓶一万多。我没带那么多钱,我的口袋里一共只有三千多。”
我说:“我告诉你吧,有经验的人,此时一定要使用封闭式问题。”你要这么问:“金教授喝茶,还是喝矿泉水?”等于告诉老金: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