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组合拳”能否拢住独联体?

版块: 联谊版块 爱心联盟
分享
俄罗斯最近在独联体打了一套“组合拳”:头一下为“经济直拳”,首倡在欧亚经济共同体设立百亿美元投资基金,自己率先出资75亿美元,再给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各20亿美元,给亚美尼亚10亿美元;第二下是“军事横拳”,成立1.5万兵员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快速反应部队,俄白建立统一防空体系,俄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设军事基地;第三下是“外交勾拳”,在俄罗斯的影响下,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空军基地卷了铺盖。    那么,在全球注意力都集中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刻,俄罗斯在周边地带的三记重拳,用意何在?
    “大出血”有大回报?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有些政治人物一度把独联体看作“断了把手的皮箱”—— 留着没用,扔了可惜,俄外交部也未充分招聘懂独联体国家语言的专业人才;普京任总统后,俄罗斯开始重视独联体,视之为对外政策第一优先,2008年俄还专门成立了外交部下辖的独联体署。
    俄谚说得好,“圣地难得真空”。独联体地区俄罗斯不去经营,旁人就迫不及待横插一脚。西方在独联体大力“推行民主”,策动“颜色革命”。美国搞“大中亚计划”,欧盟搞“东方伙伴计划”,重视对独联体国家的工作,投入的资金数以十亿美元计。结果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出现亲美政权,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发生骚乱,俄罗斯坐不住了,急忙调整独联体政策。
    一是由泛泛关注整个独联体,转为重视俄白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这三个有共同意志和行动能力的组织。
    二是抛弃幻想,由可望而不可及的“独联体一体化”,转为逐一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
    三是恩威并加,宽猛相济。例如,以国内价向集安条约国提供武器;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纳卡和德河沿岸这两个地区,不再支持独立,而是协助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解决矛盾;军事打击格鲁吉亚,阻吓独联体离俄亲西倾向。
    四是对独联体国家的油气销售由价格“暗补”改为市场经济原则,不再因某国形式上为独联体成员而降价供能,对个别国家实行价格优惠,主要是奖励其履行油气过境运输义务。
    五是在经济危机关头对亲俄成员提供财政支持。俄罗斯尽管受金融危机之害,今年到期外债达1410亿美元,但其对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却慷慨解囊50亿。
    六是把集安条约由政治机构转为军政机构,成立由俄统一指挥、配备精良的常备军,使它成为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所说的“效率不低于北约”的微型华约。
    七是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协调俄中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关系,以巩固俄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不论是经济上“出血”,还是军事上给美国和北约以颜色,或是同中国合作,俄罗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维护本国安全和经济利益。
    伙伴们“东张西望”
    有专家认为,独联体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斯拉夫兄弟在拆散苏联时成立的“合作社”,除了斯拉夫族占人口近半、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外,本不想让其他民族国家入伙。然而,该地区一些国家还是争相加入。但独联体里除了俄罗斯实力较强外,多数是穷哥们,想得益却不肯“出血”。为维系独联体,俄罗斯曾长期向独联体成员国低价提供能源、军火和其他资源。
    而东欧前“兄弟国家”、波罗的海三国,却先后入北约,进欧盟,俨然成为“发达国家”,对昔日老大哥俄罗斯也敢颐指气使,这令俄罗斯一些近邻好生羡慕。
    17年来,独联体12国以对俄态度为标志,一分为三。
    ——与俄罗斯一起结成集安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一般被认为是亲俄集团;
    ——与之相对的是“古阿姆”集团四国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格乌两国力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反俄甚于一些西方国家,格鲁吉亚同俄发生军事冲突后,愤然退出独联体;
    ——土库曼斯坦独来独往,仅为独联体联系成员国。
    目前,大多数独联体国家推行大国平衡外交,东西方,中美俄,欧洲日本土耳其,合作伙伴多多益善。这些国家不愿依附大国,惟求本国利益最大化。遭遇经济危机后,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除了向俄要走50亿美元援助外,还从西方把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获得25亿、5.4亿和1.2亿欧元;同时,一些国家也向中国提出援助要求。而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则想借吉尔吉斯斯坦宣布撤除美军基地的机会,通过为美国提供运输便利获取实惠。
  联盟要重续旧缘?
    独联体是俄罗斯在第三世界国家、华约国家这两道防线失守后的最后一道战略屏障,是其“特殊利益区”、 外交第一优先。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有相当一部分政治力量主张恢复联盟:先是俄白联盟,接着是欧亚经济共同体,随后是整个独联体,最后是“全苏联”。
    但是,俄罗斯加强独联体凝聚力的举措往往事与愿违。为期一周的“迫使格鲁吉亚接受和平”战役,并未在独联体赢得人心,即使俄罗斯作了外交努力和施加政经影响,也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独联体国家对俄心态敬畏大于亲近。有分析人士认为,同西方以拉拢利诱为主的策略相比,俄以压为主的策略效果欠佳。
    美国并不承认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认为乌克兰和格鲁吉完全有权加入北约,与之签订战略伙伴关系宪章,还要拨25亿美元支持“民主进程”。
    关键问题是,独联体国家似乎“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就连关系最密切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早在十年前就签订联盟条约,迄今也未合二为一。白俄罗斯希望在联盟内与俄平起平坐,而俄认为它只有作为几个州或一个共和国入盟的资格。独联体各国自会从中得出必要结论。
    可以说,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产生的那个独联体,如今不复存在。独联体已变,并将继续变。这里起码有三个因素。
    一是外部因素。国际环境大变,独联体已从俄罗斯的近邻和后院,变成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前台,大国地缘战略争夺加剧。独联体国家要独立自主,既不愿倒向欧美,也不想投身俄国。
    二是政治因素。这些国家虽已独立17年,但立国过程尚未完成,政治主权初具规模,经济主权尚未成型。个别国家还面临着权力交替的未知数;搞过“颜色革命”的国家,政局并不稳定,经济无大起色,社会矛盾激烈,有“不断革命”的风险。
    三是经济因素。独联体国家从总体上已走出转型中的衰退期,市场机制初步形成,大部分国家希望加强经济合作。然而,这些在苏联时期基本处于同一经济水平的国家,如今日益失衡。据预测到2010年,俄罗斯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强势崛起,哈萨克斯坦以其能源优势,经济水平早已高于苏联时期,而个别穷国人均GDP不足500美元,沦为最不发达国家。
    当前,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远未结束,美国模式、俄国模式,各种模式都面临历史的选择,这也为独联体的前途增添变数。俄罗斯最近这套组合拳是摆花架子,还是能击倒对手,现在还很难说。(盛世良)
    环球杂志2009年第08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