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子山的传说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叫子山的传说


殷良佐


       坐落在七星渠南畔,与茶坊庙近在咫尺的轿子山,也叫“叫子山”。
      关于轿子山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康熙微服私访宁夏至此,来到一个山头坐下歇缓,看到山头周围,有四个小山丘比较有规则地立在四角上,就像一顶四抬轿子。觉得大自然的造化竟如此奇妙,是上天有意安排的。
      更巧合的是,康熙在此私访期间,上舟塔,下康滩,走家串户,与贫苦百姓促膝谈心,拉家常,闲聊天,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洞察秋毫,当得知当地贪脏枉法的县官与四个罪大恶极的脚片子绅士,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鱼肉乡里,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并取得确凿罪证之后,龙颜大怒,便把他们抓起来,亲自审问定罪判刑。厉声喝斥道:“你这狗官,食我大清王朝俸禄,身为一方父母官,不但不为我大清王朝抬轿子,不为百姓办事,反而与这四个狗奴才同流合污,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砍我大清王朝的轿杆。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罪该万死。”并传下口谕:“来人呀,拉下去斩了!”真是一言九鼎。康熙一言既出,他们立即被绑赴刑场,验明正身,就地正法。
      康熙的这一壮举,不仅为大清王朝切除了一个恶性毒瘤,而且为当地百姓铲除了一大祸害。消息传开,人们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欢呼声此起彼伏。
      围观的百姓,俯伏在地,山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并形象生动地打比方说:“那四个狗腿子用四抬轿子抬着那狗官到阴曹地府向阎王报到去了。”
      于是,人们便把这个山头叫作“轿子山”。
      至于叫子山的来历,在民间也流传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在轿子山脚下,居住着一户贫苦人家,孤儿寡母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姓张,乳名宝宝,为人憨厚老实,勤劳简朴,又有孝心,人缘好,因他娘常叫他宝儿,所以人们便叫他张宝儿。母亲心底善良,和蔼可亲,人缘更好,深受人们的敬重,同辈尊称她张大嫂,晚辈尊称她张大妈。
       张宝儿年轻力壮,常年四季上山打柴,以卖柴为生,每天上街卖柴,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从牙缝里抠出钱来,买点可口的吃头,带回家孝敬老母。张大妈身子骨倒还硬朗,只是偶患沙眼病,久治不愈,视力逐渐衰退。张宝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愁在脸上。求医无门,无计可施,便天天晚上到茶坊庙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母亲早日康复。他的孝心感动了茶坊庙的方丈大师。
       一天晚上,张宝儿烧香拜佛完毕,正准备回家歇息,忽听小和尚喊道:“施主,请留步,大师有请。”小和尚前面引路,张宝儿紧跟其后,走进禅房,上前向大师施礼道:“大师叫弟子前来有何吩咐,请讲。”大师言道:“老衲有一言相告,望牢记在心,心诚则灵,你的孝心,加上诚心,总会有办法治好你母亲的沙眼病。贫僧原来是个郎中,曾读过不少医药书,据一本医药书记载,深山野林里有一种草药,叫枸杞。其果实殷红,叶子碧绿,吃了枸杞鲜果,可舒肝明目,喝了枸杞叶茶,可清热解毒,常年服用,可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张宝儿听了大师的一席话,如梦初醒:我打柴的不远处,就是深山野林,我为啥不到那里采摘枸杞呢?他上前答谢道:“多谢大师指点迷津。”大师言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言重了。”张宝儿在回家的路上,暗暗下定决心:为了治好母亲的沙眼病,我一定要到深山野林里采回枸杞,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在所不惜。
        这天正好是八月十五,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如同白昼,且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张宝儿回到家里,说明原由,打点好行装,告别母亲,离开家门,踏上崎岖不平的山路,大步流星地向深山野林走去。太阳刚冒花花的时候,来到一座大山脚下,他抬头望去,只见那蓝天白云下的大山重峦叠嶂,怪石嶙峋,草木丛生,郁郁葱葱。他便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步履艰难地攀上半山腰,钻进一片原始森林,全神贯注地搜寻着枸杞,良久,未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也不气馁,仍然向原始森林深处搜索前进,不料被一堵悬崖峭壁档住了去路,举目望去,忽然眼睛一亮,惊喜地发现,悬崖峭壁的石缝里长着几棵枸杞树。他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可是转念一想,又犯起愁来:悬崖峭壁如此险峻,我只身一人,孤立无援,怎样攀上悬崖峭壁呢?正当此时,又意外地发现紧靠悬崖峭壁矗立着一棵参天大树,笼罩在心头的愁云立即消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舒展猿臂,手抓树枝,脚蹬树身,像猴子攀杆一样,三下五除二地攀上大树,坐在树桠脖子上,开始采摘枸杞。不到一个时辰,就采摘了满满一筐枸杞鲜果和枸杞叶子。正当晌午,便满载而归,踏上了回家之路。
      日头偏西的时候,张大妈就做好了饭,炒好了菜,等儿子回来就餐,长等,短等,总是不见儿子回来,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还是不见儿子的踪影,儿是娘的心头肉呀,她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毅然走出家门,一步一步地向轿子山头走去,走到半山腰,已气喘吁吁,上气接不住下气,实在走不动了,便四肢着地,慢慢地爬上了轿子山头,放开喉咙,高声呼叫着:“宝儿呀,娘的宝儿呀,赶快回来吃饭吧……”直到嗓子喊哑了,还在呼叫着。
      张大妈的呼叫声,萦绕在近处的村庄里,田野上,惊动了左邻右舍,几个年轻小伙子,不约而同地来到轿子山头,把张大妈背回家里,宽慰她说:“大妈,请放心,吉人自有天相,好心必有好报,宝儿兄弟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一定会平安无事。”
       张大妈的呼叫声,回荡在远处的山谷里,沟壑间,刺痛了儿子的心,张宝儿听见母亲的呼叫声,心如刀绞,便甩开膀子,迈开大步,急急忙忙赶回家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母亲请罪,母子二人抱头痛哭,简直就像一对泪人儿。
      从此,张大妈天天吃枸杞鲜果,喝枸杞叶茶,一日三次。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张大妈的沙眼病全愈,视力完全恢复,耳聪目明,身子骨更加硬朗。张宝儿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笑在脸上。喃喃自语道:“枸杞既然有这样神奇的医疗功效,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的努力,将野生野长的野枸杞变成土生土长的家枸杞,造福于父老乡亲们。”
       张宝儿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说干就干。上半天上山打柴,下半天上街卖柴。晚上,披星星,戴月亮,披荆斩棘,开垦荒地一亩,播下希望的种子,历经三年的辛勤劳动,精心培育,枸杞种植试验终于成功,一棵棵枸杞树枝密叶茂,一颗颗鲜红艳丽的枸杞子,晶莹剔透。闪光耀眼,如一串串珍珠玛瑙一样缀满枝头。
       张大妈服用枸杞治好沙眼病,张宝儿种植枸杞试验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西乡,家喻户晓,乡亲们纷纷登门拜访,向张大妈恭喜庆贺,请张宝儿传经授艺。自此以后,西乡的枸杞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并逐渐在整个宁安堡发展起来。枸杞品质日益优良,名扬天下,誉满神州,闻名遐迩,成为名贵药材和保健食品。每逢枸杞生产旺季,全国各地的客商纷来沓至,购销两旺,生意火爆,西乡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枸杞是宁夏每年送往京城的贡品之一。传说 ,康熙私访宁夏来到宁安堡,自然对枸杞的兴趣更浓。他听说宁安堡枸杞有名,其实西乡的枸杞质量最好,数量最多。西乡就是舟塔一带,便毅然来到舟塔察访。
        康熙走出西门,向西走了约五里路,来到舟塔庙,走进大雄宝殿,烧香拜佛之后,步入禅房,见一大师鹤发童颜,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他上前向大师施礼问安,大师请他坐下,并吩咐小和尚沏茶,茶未到清香却已扑鼻而来。大师见康熙读书人打扮,言谈中知书达理,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康熙品尝了小和尚敬的香茶,赞不绝口:“好茶,好茶!”好奇地问道:“请问大师,这茶为啥这样好喝?”大师回答说:“这茶是用西乡人特制的枸杞膏冲的,上面放了几叶天精草,因而喝起来十分清香爽口。”康熙若有所悟,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接着,小和尚又端来了馃子,那油炸馃子长约七八寸,四个耳朵张开,颜色金黄,恰似蝴蝶展翅欲飞。吃到嘴里,香甜沙脆,十分可口,就连整个禅房也洋溢着浓浓的清香,异常爽神。康熙更是惊诧不已,再一次问道:“请问大师,这馃子为啥这样好吃?”大师回答说:“施主有所不知,咱们西乡盛产枸杞,这馃子是用枸杞熬水和面特制的,因而吃起来,味道鲜美,十分可口。”康熙听了大师的回答,对枸杞倍加赞赏,他啧啧称赞道:“西乡的枸杞真是名不虚传,竟然有如此多的妙用。”
        历代文人雅士至此游览,曾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对西乡的枸杞大加赞扬。乾隆年间,任中卫县的知县黄恩锡写的《竹枝词》吟道:“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一斗千钱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
       每逢枸杞生产旺季,全国各地的客商纷来沓至,与西乡的茨农一起来到茶坊庙枸杞茶馆,一边品尝枸杞茶,一边洽谈枸杞生意,或谈古论今。谈及西乡的枸杞发展史,便顺理成章地讲述着张宝儿连夜上山采摘枸杞,迟迟未归。张大妈慢慢爬上轿子山头呼叫儿子的故事。
      于是人们有时也把“轿子山”叫作“叫子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1 9:48:02编辑过]

阿里云降价50%
老听说,就是不知道在哪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P>叫子山,此名有趣!</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