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空寺石窟,为一石窟群。座落在中宁县黄河北岸余丁乡的双龙山坡上。
石窟群依山而凿,座北向南,南临黄河,北靠双龙山及古长城,主要有石空寺窟(也称万佛寺)、灵光洞、万佛洞、百子观音洞四窟。灵光洞,高4.5米,深8.9米,宽5.9米,为复斗状,里面塑有地藏王菩萨;万佛洞,高4米,深8.2米,宽6米,里面塑有佛像、罗汉,顶上塑有许多小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庄严肃穆,慈悲安祥;百子观音洞,高2.5米,深1.5米,宽2米,塑有百子观音。其次还有福禄寿三星洞,高1.9米,深1.9米,宽3.2米,里面有壁画;三清洞,高4米,深5.7米,宽6米,也就是现在的大雄宝殿的左右陪殿;玉皇洞,高3米,深4米,宽5.7米;无量洞,高3米,深2米,宽4米。中寺便是九间无梁奇洞,它是整个石窟的中心,曾被收录在《中国名胜古迹大辞典》中。这个洞宽敞宏大,宽12.5米,高约25米,进深7.24米,上面有三个大佛龛,正中的大龛为一铺五身群像,本尊是石胎泥塑的释迦牟尼佛座像,高5米,螺髻,圆脸,长眉大眼,耳垂至肩,袒胸盘膝,身穿红色袈裟外衣,仪态雍容温和慈祥,左右的两菩萨,头戴花冠,颈佩璎珞,袒胸露背,腕戴钏镯,着贴身长裙,系彩色腰围,脸部丰满,长眉大眼,鼻子微微隆起,额下有条弧线,额的正中眉宇间点有一颗红色吉祥痣。造型似盛唐时期,形态妩媚动人。后壁为光焰光环,两旁则有彩色壁画,从脱落部分观察,壁画有里外两层,说明此窟重修过,外层绘有佛经故事,如迦叶渡海等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气氛渲染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手法。里层时代更早,从色调来看,与敦煌唐代彩绘相似。窟顶绘有彩色西番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为方砖铺地,可站三百人礼佛。还另有娘娘洞、药王洞、龙王洞、睡佛洞等。
自明代起,许多文人、官吏盛赞:"石空大佛寺石壁峭立,中空如陶穴。……每夜僧人燃灯,远望如星悬天际。……古洞仰观山拥北,洪涛俯瞰水流东…。"洞壑嵌空最上乘,翠微台殿控金绳;平空错落悬星斗,知是花龛礼佛灯"。"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静燃佛灯,遥见青山一点红"。"健足临高阁,披云上佛台。河流环地曲,梵刹倚山开。树隐烟光含,风鸣雨势来。僧闲留客久,茶热劝添杯"。把石空大佛寺的盛况夜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石空大佛寺石窟以前规模很大,有楼阁式山门,天王殿、韦驮殿,两旁还有钟鼓楼,山门曾有一副古对联写道:"座下莲华压倒西湖六月景,瓶中杨柳带来南海一枝春"。
文革中,地面建筑物被毁,石窟被流沙埋没。1983年,石窟群中的上寺--大佛寺基本被清理出来,清理出埋在沙子下面多年的有考古科学价值的彩塑像100余尊,使唐代丝绸之路--灵州道上的珍贵文物重放光彩。每年四月初八,各地香客信徒都云集大佛寺,拜佛、看戏、经商、游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大佛寺及大雄宝殿左侧的九间无梁奇洞(见图片上两殿之间的洞窟)仍在沙土淹没之中。期盼投资发掘,重现佛光。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