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行政区划:[/B]
全县面积4198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29.2万人,邮政编码751200。县人民政府驻宁安镇。全县共辖5个镇、5个乡,2个管委会,共有112个行政村。5镇:宁安镇、新堡镇、恩和镇、鸣沙镇、石空镇。5乡:舟塔乡、白马乡、余丁乡、大战场乡、喊叫水乡。2个管委会:城镇社区管委会和长山头社区管委会。
(另一资料:中宁全县总面积:4084.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汉族83%,少数民族占17%,辖5镇,5乡,134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8个农林牧渔场)
[B]历史沿革:[/B]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朐卷县,东汉废。
西魏设鸣沙县,隋分属鸣沙和丰安2县。
元代改为鸣沙州,属宁夏府路。
明、清属中卫县.
1933年析中卫县东部置中宁县,驻宁安堡,取中卫、宁安两地之首字命名。原为宁夏省直辖.
1945年一度属宁夏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区(驻中宁县)管辖,不久后该专区撤销,中宁县复归省直管。
1949年解放后仍属宁夏省。
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置甘肃省银川专区,中宁县属银川专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宁县直属自治区。
1972年设立银南专区,中宁县归属银南专区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9号),将吴忠市的中宁县划归中卫市管辖。
[B]乡镇划分沿革说明:[/B]
1933年中宁建县时,实行区、乡体制,全县分为6个区,38乡。次年,调整为4区、16乡、70保、914甲。
1936年改乡为联保。
1940年,改联保为乡。
1941年撤销区,调整乡的规模,全县辖1镇16乡,57保,891甲。
1949年9月,中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实行区、乡、村体制,全县设7个区,36乡,129个村。
1951年,将将第六、七区合并为第六区;原第六区的关帝乡划归第五区;增设3个乡。第一区驻县城,辖城关、洼路、新堡、护城、宋营、东华寺等6个乡;第二区驻舟塔,辖舟塔、上桥、长桥、康滩、白桥等5个乡;第三区,驻恩和堡,辖盖湾、刘庙、恩和、孔台、朱台、长滩等6个乡;第四区,驻鸣沙州,辖薛营、鸣沙、三道渠、朱路、三道湖、周滩、彰恩、要崖山等8个乡;第五区,驻石空堡,辖贺湾、余丁、石空、沙渠、张台、张义、关帝等7个乡;第六区,驻渠口堡,辖枣园、药师寺、铁桶、渠口、沙梁、十里碑、广武等7个乡。
1952年,撤销第二区的长桥、白桥2乡,增设靳崖、马家茨滩2乡;撤销第三区的刘庙、孔台、长滩3个乡,增设上庄、万家沙滩、黄辛3个乡;撤销第四区的薛营、三道渠2乡,增设黄营、白马滩2乡。
1953年5月,要崖山乡划归同心县。
1955年11月,撤销区,全县调整为1镇18乡(城关镇和洼路、新堡、东华、舟塔、白桥、康滩、恩和、朱台、鸣沙、长滩、白马、彭恩、余丁、石空、关帝、枣园、渠口、广武等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销所有乡镇,全县组建为5个人民公社。东风公社,驻县城,辖8个管理区;星火公社,驻恩和堡,辖5个管理区;上游公社,驻鸣沙州,辖6个管理区;早春公社,驻石空堡,辖7个管理区;跃进公社,驻渠口堡,辖6个管理区。
1959年,东风、星火、上游、早春、跃进5公社分别更名为宁安、恩和、鸣沙、石空、渠口公社;各公社所辖的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
1960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渠口公社所辖的铁桶、渠口、沙梁3个大队和渠口林场合并组建为区属渠口林场;撤销渠口公社,所属的枣园大队划归石空公社;十里碑、广武2个大队改为县办广武农场。同年冬,广武农场划归青铜峡市管理。
1961年,将4个公社调整组建为12个公社(城关、舟塔、康滩、新堡、恩和、鸣沙、白马、长滩、石空、关帝、枣园等)。
1965年,组建城关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公社改为以革命性质的名称命名,后恢复原名。
1972年,陈麻井、古城2农场改为陈麻井公社和古城公社;永丰滩农场并入长滩公社。
1978年,自治区决定在陈麻井公社的基础上成立区属国营长山头机械化农场,陈麻井公社撤销。
1984年,所有公社改称乡。
1985年9月,增设长山头乡。
1986年2月,鸣沙、石空2乡改为镇。
1987年5月,设置大战场乡和马家梁乡;至此,全县共辖城关、鸣沙、石空3镇和宁安、康滩、舟塔、古城子、新堡、东华、恩和、长滩、白马、枣园、余丁、长山头、大战场、马家梁等14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7 20:02: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