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克

分享
哦!!!这公司的?

阿里云降价50%
<P>老城</P>
楼主  2005-12-13 08:14:5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还在啊???你是哪里人啊?路

<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11 </FONT> <BR><BR></STRONG>Ramones<BR><BR> <BR><BR>  纵使美国纽约市传奇性PUNK-ROCK乐队RAMONES的乐队生涯,亦随着其告别巡回演出之完满结束而在96年划上句号,,但在这年间,我们却感觉到乐队的音乐精神仿佛仍没有离开过。闻说歌手JOEY RAMONE正在灌录他的首张个人大碟;鼓手MARKY RAMONE及其乐队THE INTRUDERS刚在早前发表了他们的THE ANSWER TO YOUR PROBLEMS专辑.更重要的是,随着一套RAMONES的ANTHOLOGY式双CD专辑HEY HO LET'S GO!之面世,一方面是对这对乐队朋克先驱做出崇高的致敬意义,同时也好比悄悄地燃起一次RAMONES热似的。<BR><BR>?牐牬?74年组成到96年解散,经历了二十二年的长路远征,毋庸置疑的RAMONES事实上最历史悠久,最长寿的PUNK ROCK乐队,但不要忘记,RAMONES也是最早出现在乐坛上的PUNK ROCK队伍,在这个双重意义下,才是他们最难能可贵之处。<BR><BR>?牐牴们椅蘼墼缒暝?有过THE STOOGES或THEWHO这些获誉为PROTO PUNK的乐队存在,但RAMONES才是摇滚式上第一队开宗明义的PUNK ROCK乐队;三个CHORD的简约摇滚曲式,短小精悍的平均不超过两分钟的歌曲长度,急激快板的节奏,嘈噪的吉他声,口号似的歌唱,YOBBISH的态度,简单的黑白唱片封套设计,只花掉了六千二百美元的唱片制作成本,在他们与76年发表的首张同名专辑里已标志着这种PUNK ROCK之蓝本,而他们永远是皮褛加窄身牛仔裤加冬菇式长发的打扮,亦俨如成为乐队别树一帜的标记。<BR><BR>?牐燫AMONES的出现促使了纽约市的PUNK SCENE的形成,被公认为纽约朋坛头号乐队的他们,那仿佛是继THE VELVET UNDERGROUD后埋藏在地下音乐圈的另一颗炸弹。早年发迹且活跃于纽约市曼克顿区BOWERY STREET之表演场地CBGB的RAMONES(他们曾是CBGB的驻场乐队),便在当年联同TELEVISION,PATTI SMITH GROUP,BLONDIE,THE DEAD BOYS,TALKING HEADS等队缔造了这块传奇性纽约朋克胜地。甚至笔者所收集到的一套摄制与78年的CBGB纪录片,便更实行以RAMONES的成名作BLITZKRIEG BOP为标题,可见他们之代表性。然而RAMONES之影响力不独在于美国本土上,他们的启蒙性甚至被视为英国PUNK MOVEMENT之源头----乐队在76年7月首次登陆英伦,于伦敦ROUNDHOUSE之演出,正式触发起英伦PUNK MOVEMENT衍生的历史性时刻,随即冒起的SEX PISTOLS,THE CLASH,BUZZCOCKS等乐队身上都不难找到源自RAMONES的熏陶。在近期于UNCUT杂志的访问中,JOEY RAMONE便不讳言的说:“RAMONES触发了PUNK的开始,当我出道时我想我们是世上最积极的乐队,是PUNK MOVEMENT的蓝本,是MALCOLM MCLAREN取材的源头,我犹记得我听闻达一个说法是SEX POSTOLE表示过:‘我们希望做出犹如RAMONES的声音。即使JOE STRUMMER也说过THE CLASH是听着RAMONESDE唱片下学习弹奏音乐的”。RAMONES影响着英国PUNK SCENE的爆发,然后英国则令PUNK变成一股一发不可收拾的音乐文化革命。<BR><BR>?牐燩UNK ROCK的出现是因为一种年轻乐队认为那些是七十年代的恐龙级/大使级摇滚乐太高不可攀,从而锐意重拾回ROCK 'N' ROLL最原始基本的音乐精神,RAMONES亦是如此。本身热衷于六十年代摇滚乐的他们,RAMONES的音乐风格其实是改良自早在六十年代初期的ROCK 'N' ROLL根源曲式,只是他们透过粗犷,吵杂,急激而不修饰的手法演奏出来,同时亦带出了犹如60'S-POP于SURF-POP般的快板节奏,JOEY的主唱曲调往往是以调子流畅押韵见称,加上他们在歌词见透过虚无主义的笔触下所流露出的黑色幽默题材,RAMONES的音乐所予人是绝对愉快的聆听经验,亦开启了所谓PUNK-POP的门户。乐队在76年至78年间所发表的四张专辑:RAMONES,LEAVES HOME,ROCKET TO RUSSIA和ROAD TO RUIN,都是他们最典范的作品,像BLITZKRIEG BOP,JUDY IS A PUNK,PINHEAD,SHEENA IS A PUNK RICKER,ROCKAWAY BEACH,I WANNA BE SEDATED,SUZY IS A HEADBANGER等RAMONES的“国歌”,便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到了九十年代,像GREEN DAY,RANCID,THE OFFAPRING等西岸PUNK POP巨星,便显然是承袭了与仿效着RAMONES的乐风而来。此外,在日本大阪市,有“女版REAMONES”之称的SHONEN KNIFE;在北京,也有大唱<<你是我的雷蒙斯>>的新裤子。<BR><BR>?牐犂醋耘υ际谢屎笄?的RAMONES,也由歌手RAMONE(原名JEFFEY HYMAN),吉他手JONNY RAMONE(原名JOHN RCUMMINGS)和鼓手TOMMY ROMONE,低音吉他手DEE DEE RAMONE(原名DOUGLAS COLVIN)作构成的阵容最为原装。其实原先他们是一队只有JOEY,JOHHY和DEE DEE三人的乐队,而TOMMY则是其经理人,后来经过执位后才变成这个RAMONES的经典阵容。但像每一队历史悠久的乐队般,RAMONES亦饱尝成员进进出出的经历,尤以鼓手的位置最不稳定。在77年的ROCKET TO RUSSIA后,TOMMY便离队变成乐队的间歇性唱片监制,鼓手空缺由来自VOIDOIDS的MARKY RAMONE补上;在乐队于83年发表过第七张大碟SUBTERRNEAN JUNGLE后,MARKY一度退出,鼓手位置便由RICHIE RAMONE取代;但合作了三张专辑后,RICHIE有为之告辞,虽然空缺曾由BLONDIE的CLEM BURKE取代;但最后还是由MARKY归队补上,而低音吉他的DEE DEE亦在89年的BRAIN DRAIN专辑后离队,并化名为DEE DEE KING作个人发展(曾出版过一张声名狼藉的RAP MUSIC唱片),由CJ RAMONE(原名CHRISTOPHER JOHN WARD)取代他的位置,直至最后因JOEY亦有意离队,乐队便做出了解散的决定。<BR><BR>?牐犜诶痔成弦倭⒘硕?十多载,纵使RAMONES仍一直把持着鲜明的PUNK ROCK的旗帜,但却不代表他们是一队一成不变的乐队。队员的替换跟不同的唱片监制合作,仍往往令RAMONES的每张专辑能出现或多或少的不同。MARKY加入后所发表的ROAD TO RUIN不但在音乐质感上有所提升,连歌曲长度也相对地增加,成为他们首张超过半小时长度的专辑;由PHIL SPECTOR监制的第五张专辑END OF THE CENTURY让他们重拾回60'S POP的根源,也是他们最富装饰性的一张唱片;81年PLEASANT DREAMS由英国乐队10CC成员GRAHAM监制下,令他们的手法倾向重型,唯独一曲WE WANT THE AIRWAVES却流露了多少NEW WAVE式倾向。83年的SUBTERRANEAN JUNGLE时的两位监制RITCHIE CORDELL和GLEN KOKOTKIN是生产P0WER POP的美国独立唱片品牌BESERKLEY之创办人,故此也令他们重投PUNK的原始张力;在84年TOO TOUGH TO DIE里既可看到他们对西岸的HARDCORE SCENE作回想(ENDLESS VACATION),也显示了一种POST-PUNK的低调趋向(I'M NOT AFRAID OF LIFE),而碟内由EURYTHMICS成员DAVE STEWART监制的HOWING AT THE MOON则是他们向电气化NEW WAVE曲式作探讨之意图;甚至乎连前卫乐手BILL LASWELL,也曾为他们在BRIAN DARAIN(89年)是时期为乐队监制过I BELIEVE IN MIRACLES这首平平无奇之作。当然,RAMONES所为人津津乐道的典故还有他们在80年代带来过ROCK 'N' ROLL HIGH SCHOOL这套B级电影,而他们另一次跟电影扯上关系,便是89年为STEPHEN KING的电影PET SEMATARY撰写主题曲。<BR><BR>?牐燞EY HO LET'S GO(名字取自BLITZKRIEG BOP内的一句口号)这张ANTHOLOGY专辑是对ROAMONES二十多年来的音乐历程做出的总结。八十多页厚的书册正记载了乐队的历史故事与珍贵照片,而双CD内所选辑的五十八首作品,那几乎集齐所有RAMONES的代表作,然而也倒有一些漏网之鱼,像欠缺了SUZY IS HEADBANGER和用作炮轰里根总统的BONZO GOES TO BITBERG,便总有多少美中不足。<BR><BR>?牐犛腥怂倒齈UNK ROCK乐队只能是昙花一现,每每总会随着青春的消逝而终结,但RAMONES在二十年来却能矢志不渝的坚守着PUNK ROCK的态度,从没有像主流妥协也没有变质,他们在乐队的告别专辑ADIOS AMIGOS里重玩TOM WAITS的I DON'T WANNA GROW UP,你会发觉是那么寓意深刻。<BR><BR>?牐燫amones的领军人物Joey Ramone于2001年4月15日死于淋巴癌。The Ramones最早的四张专辑Ramones,Leave Home,Rocket to Russia和Road to Ruin 将会由Rhino唱片公司在6月19日重新发行,已作纪念, 专辑所附的是首次亮相的原创封面和歌词。<BR><BR>?牐燫amones专辑是1976年由乐队用凑来的钱录制的,重新发行的这张专辑包括8首bonus tracks,有从前未曾发表过的“I Don't Care”,“Now I Wanna Sniff Some Glue"和“You Should Never Have Opened That Door”的demo。<BR><BR>Leave Home 则将会收入珍贵的“Babysitter,”以及乐队1976年8月12日在洛杉矶表演的录音,也是以前从未发表过的作品。<BR><BR>?牐燫ocket to Russia 将会包括“Needles and Pins”的早期录音版本,“Slug”的 demo,“Sheena Is a Punk Rocker”和“It's a Long Way Back to Germany”的单曲版本。<BR><BR>?牐燫hino曾经发行过Hey,Ho, Let's Go!双唱片的合辑,收入了乐队首张专辑到最后一张1995年Adios Amigos中的作品。<BR>野蛮、偏激、时而高兴、时而愤怒,这就是Sex Pistols(性手枪)。他们的音乐理念以至着装打扮都与那些所谓的正统明星们绝然不同,他们始终坚持做自己的东西而不去管别人怎么看待。显然,他们不是孤独的。在他们短暂的、充满狂暴的音乐岁月里乐队的一张录音棚专辑完全改变了摇滚乐--至少也是他们所致力的那一部分。当然Sex Pistols并不是世界第一支朋克摇滚乐队,但他们是最知名的--因为他们频繁出现的身影或者是给传统摇滚造成的麻烦。 专辑《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无疑是Sex Pistols给世界摇滚乐历史的最大的贡献--被认为是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专辑:完全真实、毫无做作、充满漫骂,它向传统的摇滚乐文化以至现代社会文化发出了挑战,这种思想在乐队歌曲“God Save The Queen”以及“no futhur”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尽管Sex Pistols被很多评论看为只是一个时代的“麻醉剂”或者“传话筒”,但无论如何也正是Sex Pistols为朋克音乐点亮了前进的明灯,他们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揭幕者”--日益蓬勃的朋克摇滚时代。 <BR>Sex Pistols是企业家Malcolm McLaren手下的一群小卒。McLaren在伦敦经营一家“反流行时尚”的时装店“Sex”,他对于摇滚乐也有着相似的“非流行”观点,1975年在纽约他找到了一群小伙子并且成立了一支乐队。乐队成员都是他的时装店“Sex”的钟点工,贝司手格伦·麦特洛克(Glen Matlock)、鼓手保罗·库克(Paul Cook)以及吉他手史迪夫·琼斯(Steve Jones);格伦告诉老板McLaren乐队还缺少一位主音歌手。McLaren开始注意到约翰尼·里顿(Johnny Lydon)--那个经常出现在“Sex”时装店点唱机旁举止粗努的19岁小子。 <BR>以前里顿从没有演唱经历,但他还是接受了邀请,并且很快就以自己“粗糙”的魅力征服了其他成员。在看过了乐队的表演之后,McLaren为乐队命名为Sex Pistols。据琼斯描述,里顿是一个不讲究卫生的家伙,于是它就称它为Johnny Rotten--腐臭的约翰尼。1975年11月6日他们首次在伦敦郊区的一所学校表演,可是演出刚进行十分钟,扩音器的电源插座就被拔了,演出就此结束。1976年早期,McLaren开始亲自教导他们如何成为朋克时代的领导力量。而他们的这种音乐理念也影响了七十年代众多的朋克乐、反叛音乐乐队,象 the Clash, Buzzcocks, X-Ray Spex, Joy Division, Siouxsie以及The Banshees等等。 <BR>最初出版商和唱片商都根本不注意Sex Pistols,但1976年夏天他们就不得不关注Sex Pistols了--因为到处都是对乐队的赞美或者责骂--实在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11月EMI唱片和乐队正式签约。12月Sex Pistols的首张专辑《Anarchy in the U.K》发行,于1977年成为英国排行榜的第38名,12月发行了他们的单曲“Anarchy in the U.K.”,因为乐队在一次接收电视采访时粗努的使用了“loveer”一词,导致了原本预定的演唱会地点纷纷与公司解除预约,为此唱片公司和乐队解除了协约。 <BR>1978年三月麦特洛克离开乐队加盟一支名为Rich Kids的乐队,之后约翰·瑞比(John Ritchie)接替了他,而瑞比则称自己为Sid Vicious--堕落的希德。也就在同一个月A&M唱片以五万英镑和乐队签约;但仅仅一个星期后唱片公司就将他们开除并且只支付了5000英镑。四月乐队和Virgin唱片签约并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专辑《God Save the Queen》,而他们也根本不考虑这年六月就是英国女皇登基25周年大典。单曲“God Save the Queen”马上就在英国各广播电台禁止播放。但无论如何这也不能影响这首单曲成为单曲排行榜的榜首。 <BR>1978年,乐队到美国巡演。1978年秋,乐队解散。<BR>
楼主  2005-12-13 07:42:0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10 </FONT> <BR><BR></STRONG>::::::朋 克 相 关 名 词 解 释::::::<BR><BR>Punk(朋克):<BR><BR>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Stooges、New York 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 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 Sex 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 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BR><BR><BR>什么是无政府主义<BR><BR>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包含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且寻求摧毁一切强权与压迫的政治观点。权力与不平等被看作为是人类压迫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说无政府主义是消灭贫困,消灭种族主义,消灭性别歧视的理想的指导思想。所有这些压迫都来自以等级划分为基础的权利制度。等级制度就象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一级压一级。划分了等级的政治制度产生了特权与压迫。资本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父权制(男性至上主义)同样也是这种从上之下的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无政府主义赋予了权力不同的概念——以权力共有或权力协作的形式代替权力压迫的形式。这样意味着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将被建立在合作与和谐的基础之上。权力将被个人和自主集合的集体所拥有。 <BR><BR>无政府主义包含围绕着五个基本原则:1平等,2民主,3自由集合,4相互协助,5多样性。关于我们无政府主义者的政治观点,我们谈论的是关于权力的平等问题。这不意味着我们是想要那种每个人看的和做的都是一样的极权主义新社会。实际上我们期待的是权力的多样性。就是说我们是想每个人都能平等的获得权力去决定每个人自己的生活。实现权力平等制度最好的方法就是依*不同的民主政治形式去实现。 <BR><BR>民主主义是个模糊的概念,但一般来说它是赋予每个人在他们生活有关的决议上有平等的发言权。如果这种民主形式能被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将是非常有益处的。而资本主义是不民主的,特别是在它与种族主义与男权至上主义结合到一起的时候。 <BR><BR>自由集合就是不强迫人们进入那些与他们意愿相悖的社会秩序中去的一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如果你出身于贫困,那么很有可能你也将在贫困中死去。在美国历史上孩子们第一次不能盼望长大以后能进入比他们家庭的社会等级更高一级的社会级别中。(而在无政府主义社会中)将建立能满足每个人愿望的社会集体,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可以平等的利用权力共同去决定集体的未来。这种影响将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从你的邻居到你的城市,甚至到你家附近的餐馆,等等。 <BR><BR>很多其他地方的无政府主义者指责我们过于地方化。我们知道日益进步的科技使生活在地球各地的人们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我们认为权力是立足于基层的,组织是在当地产生的,但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是全球性的。为了建立超过各自当地水平的更大的组织,我们是提倡建立以各地组织为基础的自由集体同盟的。这样的组织将处理象废物管理,电脑教育,自然资源,国防和工业生产等等多样的社会政治事务。这样的组织都将建立在同样的无政府主义原则基础之上,并且将由来自集体选出的代表管理,而不是有集体所有成员一起管理。在无政府主义集体里的代表,不是职业的政治家,而是由集体成员通过特殊的选举选出来暂时代表集体的人。 <BR><BR>最后两个原则是相配的。互助协作是合作的另一种表述,但它本身有更特殊的含义。互助协作要成为反对竞争的文化观念。比如当人们一起合作工作时将比当他们互相对立地工作时更有效率与成效。无政府主义社会组织将支持并且鼓励这样的合作工作。互助协作应该成为社会常识,而那种当你观察社会时发现竞争不断的情况将不再存在。但是,强调一下,倡导互助协作并不意味着无政府主义者试图抑制创新力和个人优势,我们其实非常希望发挥创新力和个人优势,允许每个人去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 <BR><BR>多样性是未来生存的关键。现在那种反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现象并且争取正常生活秩序的社会运动已经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没有效果。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多样性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多样性可以使某种组织形式更加有活力。无政府主义者不想试图实现那种强迫人民接受国家统治者意愿的国家秩序。我们知道在那种单一性的政治秩序中不管是谁掌权都会去利用权力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愿。所以,无政府主义者倡导民主主义的多样性。虽然政治多样性的组织不是永远都有好的效率,但我们必须关注这种效率的重要性。因为我们通常效率的效率并不高,效率的高低影响到生存。如果我们努力工作而成效并不多,我们需要考虑工作的多样性了。比如当我们种植庄稼时会发现收获不多而不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离开土地而去公司里工作以得到更多的回报。这种例子太多了。生活的多样性使人们互相影响,这类似于大自然中的生存样式。人们变的越来越难以控制。人们变的自由了。<BR><BR><BR>
楼主  2005-12-13 07:41:4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9 </FONT> <BR><BR></STRONG>::::::朋克音乐组成::::::<BR><BR>在乐器使用和配备上,除了吉他、贝司和鼓,所有其他乐器都被他们作为衰微的职业主义和技巧偶像的装备取消了。这种声响最适合表达愤怒、沮丧、混乱以及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各种情感。吉他手用暴戾的和弦来配合歌手歇斯底里的演唱,同时节奏部分使前两者显得压抑,这是对现代世界冷酷的极权主义的反应。 <BR><BR>不少朋克乐队都喜欢采用"雷吉"音乐的风格,因为"朋克----雷吉"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1、它们都是流浪儿文化;2、为那些愿意创造或生活在他们自己设防而特殊的世界里的人;3、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4、为那些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社会的人。<BR><BR>但从它反对名誉、职业主义和"艺术"的意识形态来看,"朋克----雷吉"联系的纽带上有很突出的矛盾:"雷吉"乐是用牙买加英语演唱的,没有肤色、年龄限制的音乐,而朋克则是用普通英语演唱的,纯粹的白人青年音乐;朋克音乐一直企图摧毁摇滚乐。从一开始,朋克就成为公众丑闻的话题和摇滚评论中"下一个新鲜事物"的焦点,但即使是最极端的朋克乐队,还是能获得大批听众和金钱,那些最重要的朋克乐队都是与著名唱片公司签合同的,而"雷吉"乐歌手则无这份幸运。这样,朋克向前的趋势越强烈,它就越真实和不可避免地拥有广泛听众,宣扬流浪儿、无家可归的权利,不再表现反叛,而是用表现反叛背后的矛盾来替代。<BR><BR><BR>
楼主  2005-12-13 07:41:3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vAlign=top><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8 </FONT> <BR><BR></STRONG>::::::美国朋克的黄金时期::::::<BR><BR>美国朋克真正的黄金时期还是在八十年代初的硬核时代,从音乐角度来说,硬核不过是更加极端的朋克摇滚,更加脏乱、吵闹、僵硬。但这个时代的乐队,第一次把朋克音乐扩展为一种全面爆发的运动。他们的影响也比CBGB时代要深远得多,它的审美方式也被后来的激流金属、速度金属、死亡金属、碾核、垃圾乐、另类金属、朋克复兴运动乃至整个另类摇滚乐界发扬光大,并最终促成了九十年代垃圾乐、朋克复兴的主流化。<BR><BR>  Black Flag(黑旗)无疑是当时最出色的代表。他们不仅保持了朋克一贯的冲劲,而且结合了爵士乐、重金属、噪音摇滚等风格,创造出更加丰满的音乐氛围,成为美国朋克史上第一支具有深远影响的硬核朋克乐队。他们不仅界定了自己的硬核审美观,而且在朋克和重金属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为日后的激流金属和朋克金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lack Flag复杂的音乐元素、波西米亚风格的试验色彩、诗化的歌词在八十年代名噪一时,成为当时地下音乐最具哲人风采的硬核乐队。<BR><BR>  1981年Black Flag因对Unicorn(麒麟)唱片公司以“内容过于危险、粗俗”为由封杀专辑《Damage》的行为大为不满,一怒之下成立了他们自己的SST公司的名义发行了这张硬核经典。结果是,乐队在专辑被惊叹为“地下世界的曙光”的同时被麒麟公司告上法庭,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乐队甚至被禁止在此阶段使用乐队的名称和标识。不过这件事对Black Flag毫无影响,他们在两年内疯狂巡演,在高峰时期甚至还秘密发行了一张粗糙的精选双专辑《Everything Went Black》。老天有眼,1983年,麒麟公司宣告破产,这场官司最终不了了之。或许想追回以前的时间,乐队从1984年起开始变得难以置信的多产。到1985年共完成了《My War》、《Family Man》、《Slip It In》、《Live '84》、《Loose Nut》、《The Process of Weeding Out》等九张专辑,Black Flag的事业达到了巅峰。<BR><BR>  这个时期Black Flag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SST公司为推进硬核摇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SST的空前成功导致了乐队元老Greg Ginn在1986年突然决定解散Black Flag,以便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公司事务当中。他的决定当然有他的道理,一切革命都需要有领导者,而SST正是硬核革命领导者的最佳人选。SST最辉煌的时期旗下拥有一批重量级的硬核乐队——Black Flag、Husker Du、Meat Puppets(肉偶)、Descendents(世袭)、Minutemen(民兵)、Bad Brains(坏脑)、fIREHOSE(消防水管)、Buffalo Tom(布法罗·汤姆)、Soundgarden(音响花园)、Sonic Youth(音速青年)、Screaming Trees(尖叫的树)……这些乐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为日后非主流、独立摇滚的指明了方向。这段时期的乐队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Husker Du的优雅、Bad Brains的超级速度、Sonic Youth的噪音试验、Minutemen的爵士乐风采、Meat Puppets的乡村味道……没有什么遗憾,没有黯然神伤,尽管这个辉煌的时代最终在九十年代左右随着SST公司的明星乐队相继解散或加入主流大唱片公司而结束,但他们已经赋予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声音和最危险的激情</TD></TR></TABLE>
楼主  2005-12-13 07:41: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7 </FONT> <BR><BR></STRONG>::::::CBGB时代::::::<BR><BR>一九七五年的时候,美国朋克运动的中心集中在纽约一个名叫CBGB的俱乐部,当时Patti Smith Group、the Ramones、Talking Heads(头部特写)、Blondie(金发女郎)、Television(电视)和the Heartbreakers(伤心人)都曾在这里驻唱。这个时期正是摇滚乐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温和抒情的摇滚乐被称作狗屎,Aerosmith(阿罗史密斯)、Kiss(吻)的重摇滚也未能满足年轻一代躁动不安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纽约朋克冲出重围,暂时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同信仰“爱与和平”的老嬉皮相比,朋克摇滚显然更加适合当时“物质极大丰富,思想极大匮乏”的美国二战后出生的一代的空虚心理。他们露骨的反主流思维,在试图否定一切“权威、被美化的虚伪、约定俗成”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时尚。首当其冲被否定的就是主流摇滚,朋克们认为用华丽包装、炫技和假大空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表面文章来哗众取宠的主流摇滚是不折不扣的垃圾,所以在演奏技巧和音乐思想上朋克倾向于简单实用、爆发力、速度和更为一针见血的生活、生存的态度。后来以称伊丽莎白女王“不是个东西”而一举窜红的the Sex Pistols在音乐上不过是New York Dolls、the Ramones衣钵继承者而已。<BR><BR>  CBGB时代的朋克在对传统摇滚乐宣战的同时,内部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尽管朋克运动得到了年青人的大力支持,但在坚如磐石的生存现实和商业社会面前,朋克一样显得虚弱无力。虽然他们公开否定传统摇滚乐,但在CBGB俱乐部的演出曲目上依然经常可以看到像“Hey Joe”、“Surfin' Bird”、“1-2-3 Red Light”这些老家伙的经典歌曲。13th Floor Elevators、Al Green在朋克中间也享有崇高的威望,这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商业规律迫使他们不得不在演出中加点讨好大众的“破烂玩艺儿”,生存的重压也一直威胁着他们,尤其是一些没有丝毫名气的朋克乐队。朋克们开始形成各自的特色,以the Ramones为代表的快、狠、噪、Blondie性感的新投机朋克、Patti Smith诗化的诅咒、Talking Heads浓厚文化底蕴的暴虐一起出现在舞台上。风格的分歧并未改变美国朋克“改变摇滚乐,重建摇滚乐”的初衷,虽然朋克运动最终并未使摇滚乐彻底改头换面,但至少朋克文化为日后的许多新摇滚风格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继续汇入摇滚乐的发展,成为摇滚文化最重要的思想精髓之一。<BR><BR>  遗憾的是,美国朋克运动虽然对日后的英国朋克大爆炸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美国本土却从未真正形成气候。它仅仅停留在了一种较低层次的摇滚风格创新,而没有像英国那样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现象。CBGB俱乐部里的很多朋克乐队日后都成了朋克巨星,但他们在英国的知名度却远比他们在自己的祖国要大得多,the Ramones、Talking Heads在英国被视为神一般的摇滚英雄,这一点再次证明了为什么英国朋克后来居上的原因。“美国朋克?请来纽约!”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这样一句调侃来描述。不管朋克们有多么不情愿,朋克在当时的美国没有市场是事实,像the Electric Eels、 Devo、Pere Ubu、Suicide、the Dils、the Germs、the Avengers、the Dickies这些乐队因为缺乏长期的商业操作而一直在地下自生自灭。<BR><BR>
楼主  2005-12-13 07:40:5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6 </FONT> <BR><BR></STRONG>::::::前 朋 克 阶 段::::::<BR><BR>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正处在“地下政治温床”和“底特律骚乱”时期,美国车库摇滚中已开始出现日后朋克的雏形。当MC5、the Stooges(助手)在底特律演出时,他们简单粗糙的吉他、露骨的嘻笑怒骂已经和后来的朋克基本一样了,只是那时的乐队过于地下,也没有太多可以被唱片工业利用的卖点。当时的乐队并不像后来的朋克那样喜欢通过过激的言行、充满噱头的装扮达到目的,他们的反叛精神不够明显,挑战传统显得不够积极,他们只是出于一种自发自觉的摇滚动机。当时的地下演出、另类诗歌、街头涂鸦反映的基本上是一种健康的黑色幽默感和嘲讽。<BR><BR>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丝绒)在六十年代末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他们更加倾向于剖析社会现实,并且用粗糙的摇滚乐表达出来,这是当时《love You》、《Fusion》这样的地下文化杂志所不能比拟的。在the Velvet Underground简约主义思想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乐队选择了毫无修饰的原始效果,纽约成了当时这种运动的中心,Proto-Punk(前朋克)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那时模糊的前朋克文化只是作为摇滚乐的副产品偶尔满足叛逆青年过剩荷尔蒙的需要,尽管当时许多摇滚乐队或多或少对此都有所体现,但几乎没有什么人把它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来完成。虽然也有一些像“Heroin”这样被认为极其不道德的、惊世骇俗的作品,但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在艺术和概念上进行一种探索,同后来的所谓的“真”朋克相比,他们显得比较保守内向,比较艺术化。<BR>
楼主  2005-12-13 07:40:3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TRONG><FONT face=Arial size=2>#5 </FONT> <BR><BR></STRONG>::::::朋 克 在 美 国::::::<BR><BR>“当年的美国老朋克说,“我是一个反叛者,我为之感到兴奋。现在的美国新朋克说,“我是一个反叛者,我为之感到时髦。”--------J.G. Ballard<BR><BR>  J.G. Ballard在1990年写下《朋克历史》时的这个朋克式的简短开头就像是美国朋克的墓志铭,涵盖了漫长的岁月,夹杂着他复杂的个人情感,最终重重地跌入尘埃。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二战后出生的优越一代,凭借汽车、毒品、性解放、可口可乐这些美好的玩意儿和时代开了一个玩笑——没什么是正确的,没什么是值得遵循的,别理会什么传统和教条,改变它、蔑视它、毁灭它,用嘈杂的朋克摇滚和叛逆危险的态度。正如Misfits(不适者)在1978年时唱的那样,“你有点该死的态度,我不相信你对我说的一切,如果你不闭嘴,你将会被打翻在地”<BR><BR>  打翻在地,朋克全部的思想精髓都在这了,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嬉皮士们带着“乌托邦”式温和美好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而随后的新一代则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极端与其祈祷上帝,不如让上帝屈服。今天人们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摇滚的内在思想,于是他们说,“焦点访谈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鲁迅是朋克、频频死机的电脑是朋克……”扯远了,但是无论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们的世界里,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如影随形。<BR><BR>  美国朋克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噱头,和英国相比,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和自身的感受。当时的英国朋克评价说,美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朋克,原因很简单: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经历过大国衰落的国民,他们缺乏那种愤怒失落的情绪。果真如此?<BR><BR><BR>
楼主  2005-12-13 07:40: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