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感叹:中国电影文化层面在退步

版块: 街头部落 小市民专版
分享

  10月25日,第22届东京电影节颁奖。在12项大奖一一揭晓之后,满怀期待、盛装而来的中国电影人却两手空空,望“奖”兴叹——这已是中国电影连续两年在东京颗粒无收。 
  对此,中国著名导演何平直言不讳地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商业层面高歌猛进的同时却在文化层面大步后退,使其与国际一流水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此次携新作《麦田》出席东京电影节的何平,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与国际地位时首先表示,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让人相信它会越来越好。“电影市场好了,是因为商业电影拍得很像商业电影了,例如该怎样包装、怎样宣传、怎样推广一部电影,在影片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明星组合,该怎么设定一部影片的制作预算等方面,我们这几年学得很好,越来越国际化。”   
  随后,这位曾经执导过《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等影片而享誉国际影坛,还成功监制了《甲方乙方》、《手机》、《寻枪》等成功之作的著名电影导演不无担忧地指出,中国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影市场好了,但电影拍得却不够好”,因为“现在的电影远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那么有文化气质”。  
  以近十年来拍摄的中国战争影片为例,何平说,通过大场景画面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暴力美学来表面化描述正面战争的作品越来越多,因为这样热热闹闹的电影更容易创造良好的票房,我们的创作者已经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思考,“在这些影片中呈现出的中国人嗜血、暴力是不是我们文化中最根本的东西”。中国电影到底应该呈现给世界些什么呢?“当年很多在电影中进行文化追求的导演都转型去拍商业电影,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退步。”
  何平还表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应该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满足感。事实也证明,商业诉求与文化思考完全可以兼顾,“当年票房很好的《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樱桃》以及张艺谋的很多早期作品都做到了这一点”。 
  何平认为,造成今天的局面是中国近年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致,“这需要我们的创作者具备更高的自觉和责任感,否则我们与国际一流水准之间的距离只能越来越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