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坐下来,盘点一下全年的收成。几十年来,随着时日的推进,我家的账本里越来越增多了演算的内容:工资、房租、银行利息、股票、基金、保险等,诸多“理财”和“投资”名词,越来越密切地融入了我的生活。
在刚参加工作的六七十年代,我在被成为“铁饭碗”的国有企业当技工,工资基本保持在四十多元的状态。那个时候是纯粹的“死工资”,年终只要把每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准确无误,这就是全年的收入了。改革开放以后,各项政策都落实了,我和爱人一直都有固定的工作,拿着中等偏上的收入,属于不折不扣的工薪阶层。
八十年代的时候,虽然家里不愁吃喝,但我们都坚信“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的道理,觉得小日子要过得舒服,还是要有一些工资外的收入能补贴家用才安心。那时尚处改革开放初期,没有什么理财产品,我们手里唯一的“资源”是父亲所住的三十平米的一处旧房。他退休早,一个人寂寞,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他房子的租金也纳入了我们家的“财政收入”。房子的位置临近几个大厂,厂里集体宿舍紧张,一对新婚夫妇租进了这里。每月几十元钱的房租,对于那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现在想想,这就是当时唯一的依靠不动产获得的收入了,许多人还为此羡慕我们呢。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次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这些新鲜事也牵动着我们的视线神经。然而,股市的开张并非满堂叫座。当年一些新上市的股票在街头设点卖原始股,而市民问津者很少。一旦想到要把白花花的“银子”投入深不可测的股市,我们也没有这个决心。毕竟,九十年代储蓄还是国民主要的理财方式。经过一位在银行上班的老同学的推荐,我们基本上将全部“家财”存入了银行,并选择了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进行储蓄:50%存一年期、30%存三年期、20%存活期,这样储蓄就可以滚动发展,既灵活,又保证有相对的固定收益。储蓄让我们日常中有钱应急,还能够存下钱来为以后的养老做准备,心里感觉挺踏实的。在股市上,经过了几年的观望,我们感觉没有电视上演的三十年代旧上海一些人炒股动辄就会倾家荡产那么可怕。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我们选择了两只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做中长线,一声不响地当起了股民, 虽说入市后免不了亏亏盈盈,可整体来看回报还是对得起我们这些散户的。自从多了一个理财路径,存钱不再是痛苦的事,花钱同样也少了不少烦恼。现在看来,当初入市不有对错的问题,而是早晚的差别,如果早点扎进股海成为“股民”的话,现在可能又要多些收入了。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投资渠道的拓宽,理财产品也越来越让人应接不暇。我和爱人意识到,理财是一定是要面对且要好好处理的事。现在银行存款的利息很低,还要交利息税,大量的钱存银行太可惜,单纯买股票也太保守。近年来手中的闲钱虽有增长,但只有善于投资才能扩大家庭资金。现在投资方式很多,机会也很多,拿闲钱去投资是很有账算的。经过一番探索,我们就拿出一部分钱投到了基金和保险上。之所以这么“花哨”,主要是受了“不要把所有的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这句理财箴言的影响,毕竟,这都是获得投资收益很现实的渠道,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确实不错:基金由专家来管理和运作,经营比较稳定,收益也很可观,我们挺满意的;保险种类多,除了具有保障生命财产的作用外,还有延伸出来的储蓄、投资等功能。2005年,我们夫妻各自购买了人寿保险,四年来有了2万多元的收益,不仅防范了意外,而且增值的事实也让我们尝到了“一举双得”的甜头。
我和爱人对生活的态度是“能挣会花”,认为挣钱就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惬意、有情调,该花费时就花费。在生活中,我们爱去娱乐场所和西式餐厅,有时因应酬也去豪华宾馆,但绝不铺张浪费。我们都爱旅游,每年一次的旅游是道“盛宴”,这项走遍大山名川的活动虽然每次要花费几千元,但十分值得。而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旅途中的交通工具和下榻的宾馆也都提高了档次。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也尽量让生活过得快乐舒适一些,毕竟,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
回首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摸着石头探索财富收入增长之路,一直都在探究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现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会深切感受到近几十年党和政府为推动改革开放所做的巨大努力,真切感受到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对我们普通家庭所带来的巨变。
理财,照理是越来越多,而我却越理越少,为什么还会栽跟头?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投资的心理。人类的本能似乎不断地将我拉向错误的方向。
经常,从商店满载而归,购物之多超出了原先的计划。不愿自己做饭,所以就去下馆子。从商品目录上看到一样东西,一冲动就买了下来。 我想成功理财至少也要有一点点自我控制,尤其是节制欲望、为将来而存钱。所以,牢牢控制消费支出,或许会让我少受一些因为缺钱花带来的忧虑。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归结出有助生活有度的窍门:订出一张购物清单,只买清单上列出的东西;限制每月下馆子的次数;把信用卡放在家里,转而使用借记卡;每周预先估计一下需用多少现金,然后从取款机一次提足。
我的投资组合是多种证券的大杂烩,而不是精心构思。 问题在哪里?是两种冲动。一、我在买入新投资品种时总是过于急切,而在卖出现有投资时又太过犹豫不决。新投资带来新希望,因此能让我梦想大捞一把。 同时,抛售原有投资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原有的梦想。所以,卖出表现糟糕的投资,我也就被迫承认自己犯错。 二、不利冲动是,我总是把资金弄得过于分散,坚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不是只建立一个优质投资组合。
我把资金分成好几笔款子,它们分别用于保险、投资基金、股票以及其他日常消费。我也决定哪些账户能动用,哪些不能动用。我也一边将一部分钱用来生钱,试图发家致富;一边把余下的钱视为安全保障,以确保我不会再落魄潦倒。 这样的心理游戏有助于我控制支出,避免冒太大风险,从而攒下更多钱,成为更出色的投资者。但很不幸,这种心理游戏亦会导致投资组合回报率低下。结局是投资过于分散,既非股票和债券的合理组合,也不是各类个股的广泛选择。
经过几年的股市动荡,我不再像1999年末和2000年初那样洋洋自得了。即便这样,我却坚信自以为是依旧是我最主要的敌人。
总是忘记那条无可辩驳的真理:作为一个群体,投资者是不可能跑赢大市的,因为正是他们的聚合才形成了大市。算上投资成本,投资者总体而言是注定落后于大盘的。 但是,我过于自信,太愿意相信自己能脱颖而出,跑赢大市,这就造成几种不利结局: 首先,我倾向于在少数股票和基金投下重注;其次,在寻找下一个大赢家的过程中,我的交易过于频繁,产生不必要的高额成本。 不必要的频繁交易,有时不仅仅源于过于自信,有时也是我心浮气躁的反映。
我兴致勃勃地追随我的股票,在股市的买和卖中寻找快感。我收看财经节目,揣摩财经信息,和朋友讨论股市行情,我喜欢这种加入股民队伍的参与感,我需要觉得自己参与了自己的投资。投资远比挣钱繁复。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嗜好。如果热衷于投资,就更可能为实现各种投资目标而攒钱。问题是,我越关注自己的投资,就更容易受到诱惑。过多的买卖操作,冒各种不必要的风险,结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总结让我的投资失败的十大原因:
1、缺乏自我控制;
2、对最新市场动态了解太多;
3、对于棘手的财务问题迟迟不做抉择;
4、将先前的市场不确定性抛于脑后,转而认为牛市和熊市都是可以预测的;
5、全副精力并没有集中到所有的投资组合上;
6、回避了不熟悉的投资品种;
7、坚信自己可以跑赢大市;
8、不愿意卖出表现不佳的投资;
9、为了娱乐而进行投资;
10、对风险的承受力总是随着行情一起涨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