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到钱才有发言权

版块: 生活服务 理财投资
分享
可以说,中国人理财意识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从两个老太太开始的,正是因为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天堂偶遇时的一段对话,让我们开始反思以前“先收后支”的消费模式,并意识到拼命的储蓄和疯狂的炒股与理财有着天壤之别。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理财理念恰在这时逐渐传到国内。  但如今,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我们怀疑美国老太太是在忽悠人。也的确有西方的学者和官员称赞中国人重视储蓄的习惯非常好,而近两年炒股巨亏、买房被套的一些人恐怕也后悔为什么不多听听中国老太太的话,至少不会让手中的钱白白打了水漂。
  那么,中国式的理财真的比美国式的理财更优越吗?是理财理念本身有问题还是人们根本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理财理念?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在哪里?通过对比中美理财的差异,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对话的N个版本
  “理财”这一概念显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乏那些朴素的理财思想。而当两个老太太在天堂里那场伟大的对话流传开来后,我们熟悉的西方理财理念开始在中国广泛普及。直到次贷危机让大量美国人失去房屋,我们才对西方人的理财方式产生强烈的质疑。于是,两个老太太的对话也演变出不同的版本,其中比较极端的一个是:
  有一天,美国老太太正在天堂养老院里闲坐,看到门口路过一个老乞丐非常眼熟,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年前见过的那个中国老太太,两人就聊了起来。中国老太太很奇怪的问:你不是买了房,而且还完款了吗,怎么住到养老院里了?美国老太太说:我把那套房子给卖了,又贷款买了一套更大的,结果后来房价下跌的厉害,再还贷款太亏了,就把房子退回去了,现在靠401(K)计划的养老金支付这养老院的费用。
  美国老太太的表情更诧异:你不是攒了一辈子钱买了一套房吗,怎么现在讨起饭来了?中国老太太长叹了一声:唉,别提了。我儿子打算结婚,可那未来的儿媳妇说不买房就别想结婚。我为儿子的婚事着急呀,就把老家那套房子给卖了,但你不知道这几年中国的房价涨的有多快。卖房的钱都不够在大城市买房的首付,我又借了一大笔钱总算给我儿子安了个家。结果后来儿子、儿媳妇都失业了,实在支付不起高额的房贷,就断供了几个月,房子被银行收回去了。而我的退休金少的可怜,现在只能靠讨钱来还债了。
  当然,上面的这场对话是杜撰的,但它却真实的反映了近几年中国和美国老百姓理财生活的转变,从中也能感受到中美理财方式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从取得收入——缴纳税款——消费投资——退休养老这几个环节对比一下中美理财行为的不同,中间仍会穿插中美老太太的对话,以便于你有更深切的感悟。
 1、 纳税与节税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无论是中国老百姓还是美国老百姓都概莫能外。当一个人取得工资收入时,就有一笔所得税(收入税)被划走了,而在商品买卖、投资理财、遗产继承等过程中,还要缴纳消费税、印花税(或资本利得税)、遗产税等。税收和通货膨胀一样,是实现财务目标的最大障碍。我们先来看看美国人收入税的构成:
  美国的个人收入税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联邦税,州税,及城市税。城市税只有少部分城市有,所以主要是联邦及州税。
  联邦税是累进制,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2008年联邦税的税率为:
  收入高于此数额 低于此数额 则税率为:
  $0 $15,100 10%
  $15,100 $61,300 15%
  $61,300 $123,700 25%
  $123,700 $188,450 28%
  $188,450 $336,550 33%
  $336,550 无上限 35%
  此税率是边际税率,也就是说,只有收入超过底限,才会交这个税率。
  州税各个州不一样,税率从0%到9.5%不等。例如,阿拉斯加和佛罗里达州没有州税,伊利洛伊州是统一的3%,而加利福利亚州是1%-9.3%。
  此外个人还需交社会养老保险税及医疗保险税,分别是6.2%和1.45%,但收入高出$97,500的这部分不需要交养老保险税。
  比如说,一个年收入为$180,000的家庭,如果住在加州,而且夫妇两人都工作(每人收入$90,000,而且两个人都要付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税),那么这个家庭的总税收负担是:
  养老保险税及医疗保险税:$180,000×7.65%×2=$27,540
  所缴纳的联邦税为: $15,100× 10% + (61,300-$15,100)×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