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豪的理财教训总结

版块: 生活服务 理财投资
分享
对于已经解决的理财纠纷,这位有着未知身家的富豪不愿意透露一点信息,但对于个中教训,却有许多宝贵的感触。  “……除了发生了纠纷的那家外资银行之外,我在其他银行包括中资行都没有购买理财产品的经历。
  之前主要还是自己不懂,这次应该还算幸运的,像星展银行那件事情,客户自己签了字了就没办法了。
  当时找外资大银行,也是为了能够得到更专业更值得信任的服务,期待他们的团队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感觉这种大银行应该很注重自己的信誉的。
  (在经历过这次事件之后)外资银行的产品,以后我基本上不会去买了。我觉得应该是不熟悉的、弄不懂的就不要去做。理财渠道窄也没办法了,总不能像赌博一样去赌。
  我现在的投资原则是,风险最低且能够获利。
  现在对于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我是可有可无的。如果真的有好的产品,我也会去尝试的。
  至于理财师和客户经理,我觉得也是不可信赖的,你为什么要信赖他?现在没有让我可以信赖他们的理由,不管是他们推荐产品的业绩,还是诚信问题。
  要让客户信任你,必须拿出真正好的产品,真正值得人信赖的运营团队,最起码得拿出具有公信力的成绩出来,这个应该是信任的基础,否则我觉得即便是大银行也是没用的。
  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很多理财产品的风险,都是完全由客户承担的。
  香港星展银行在A股市场6000多点的时候卖打五折的股票,很多人都会买,最后还是赔得一塌糊涂,1600点的时候打八折的股票也许你买了也赚了。
  我不会对这类产品感兴趣,像前面有些客户打官司输了的,几乎全部是在境外买的产品,像星展银行的事情,是客户自己不懂英文乱签字,然后说客户经理误导他,又拿不出实际的证据来,电话录音里只能显示人家在某些问题上只是沉默,不告诉客户全面的信息,是客户自己理解成那样的——比如客户经理只讲升不讲降,但确实他也没说不会降。
  不过,经历过这些以后,我觉得现在理财产品比原来有进步了,客户的需求也比前两年发生了变化,银行也敢推保本的金融衍生品了。
  比如,那种保本的结构性产品,假设约定投资某只股票,两年之内股票如果涨60%以上,客户就能获得5%的年化收益,如果正好涨到59%,客户就能获得25%的年化收益;如果股价低于买入的成本价,那就是零收益。
  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金融衍生品,我觉得这个就很容易听懂,(风险)最起码是可以理解的。
  投资理财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学会从过去的经验教训来判断现在的事情是否可做,我觉得随着中国的投资者的慢慢成熟,可能会更多的关注产品本身。
  对我来说,今后希望看到更多的简单易懂的理财产品,比如现在如果银行给我提供的理财产品介绍,有10张纸以上的话我就不看了,我没有时间去搞懂这些难懂的东西。
  个人觉得未来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的趋势是,设计一定要简单,让投资人基本上一眼就能看懂。没有一个投资者,是愿意认真学习(复杂)理财产品的结构、原理的;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把钱投到他看不懂的东西上去。
  现在还是有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找到我,但我基本上都没有去做过什么投资,主要是我觉得他们几乎都大同小异。银行理财产品的推销人员,对客户一般只讲好的不讲坏的。所以有的银行的销售人员来跟我讲什么产品预期,我就说不要讲了,预期都是废话——预估的东西都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而且,我觉得他们应该在电话里两分钟向我讲清楚一款产品,并且能听得懂,否则的话我根本就没有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