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限 赢在校园

分享
讲解
工作中
实验室
学生们正在讲解自己的作品
    宁夏大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科技制作及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作为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改进,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三层阶梯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会学习、能应用、有创新”。这一学生评价体系和科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让宁大学子在历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实践活动中,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涌现出了一批校园科技明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回顾宁大的“创新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A  大学生创新:我们一直在努力
    1998年,当“创新”这个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时,一块“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的牌子已悄悄地挂在了当时宁夏大学物电系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门上。虽然整个工作室只有几名成员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但他们热情不减,举办的“创新论坛”以其自由的选题和活泼的形式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还荣获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年,物电系的同学们自发地成立了全校第一个学生科技研究型社团——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不久,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与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牵手,形成了以专业教师带学生骨干,再由骨干带学生的“辐射式实践教学模式”。这样,资金、设备、师资投入少,但培训范围广,实践效果好,并于2006年、2007年先后荣获全区、全国优秀社团称号。之后,宁夏大学创新工作室找到了自己的特点,开始施展拳脚。
    2003年3月,宁夏大学智能网络系统实验室诞生。由学生自主研发的AGS网格计算系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SCILAB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ATK网格开发工具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这一切见证了学生创新工作室的辉煌。
    自2005年起,宁夏大学先后举办了四届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进一步充实了学生创新工作室。其中,参与学生280余人、指导教师40余人、立项作品102件。在学院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校给物电学院拨专项资金7.9万元,给予学生科技创新大力支持,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支持、鼓励开展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机制。
    2007年以来,宁夏大学以大学生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性专业竞赛和学生科研项目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扩展、应用知识,展现创新能力的机会。在年终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专家参观了学生创新的相关展品,并从其外观设计和科技含量对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宁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
    B  创新训练基地:撑起创新学子的一片天
    2009年,为适应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的新形势,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在物电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宁大的创新路,开始步入规模化。
    目前,训练基地以现有成员为基础,与相关学院密切合作,与多学科融合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科研战略出发,瞄准全国性科技大赛,已立项的项目有:开放式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桌面制造系统、光凝胶立体成形系统、果品减压湿冷贮藏保鲜系统等。
    由于学校的高度重视,在经费上给予训练基地大力支持。学校教务处给训练基地一次性投入经费3万元,每年1万元;学校PHE项目支持2万元,每年1万元;物电学院自筹资金1万元,为基地的培训做了保障。实验室配备了完备的软硬件设施,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还配备了专门的科技项目老师进行指导,并打破学科和学院界限吸引全校理、工、文、农、经等多学科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参加培训,提高学生科研成果水平,鼓励和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锻炼提高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09年5月,宁夏大学举办的首届“创新无限,赢在校园”竞赛正式启动,共分为“挑战项目”、“自选项目”、“创新设计”三类,通过各类设计和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探索出一条能够让更多对设计和制作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发挥特长和潜能的道路,缩小文科与理科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差距。
    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通过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学用训练,使学生们在程序设计、产品制作、项目设计等方面都有了突出表现,对科学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并成为学生们展现能力的最好平台。
      C  创新学子:今天我以宁在为荣,明天宁大以我为荣
    在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展览室,陈列着百余件学生作品。从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到五花八门的教具,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展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类竞赛的获奖奖状。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锻炼队伍,在实战中练兵。在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中,仅物电学院就获得各项奖励61项,学生获奖人次逐年上升。
    在宁夏大学首届“创新无限,赢在校园”竞赛中,有来自物电、教科、机械等7个学院的100余名学生参赛,共提交了80件作品,其中挑战项目19项,自选项目32项,创新设计29项。各类参赛项目共有131人次获奖,更是以其规模和参与人数直接书写着宁大的创新史。
    在2004年的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宁夏大学物电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的学生,成为百位获奖者中的一个。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首次荣获此类全国性大奖的大学生。
    2004年11月,由法国国家信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科学计算自由软件“SCILAB”竞赛,宁夏大学代表队与进入决赛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交大、清华大学、宁夏大学、厦门大学等9支代表队同台PK,最终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全国大学生SCILAB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
    宁夏大学2002级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在区内外专业刊物发表科技论文数十篇,其专著《计算机病毒防护与处理》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此外,世界500强企业华为集团深圳总部来宁夏招工,在全区仅招15人,宁夏大学物电学院05届毕业生一次录用13人,均为该院电子科技协会成员。现在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很受企业欢迎。
    (首届“创新无限,赢在校园”
    竞赛部分获奖者)
    作品名称:互动平台下碰撞减震设计
    奖项:“创新设计”一等奖。获奖者:蔺锴
    “创新训练基地给了我动手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从书本上和课堂上无法学到的。”
    作品名称:“五子棋”
    奖项:“挑战项目”一等奖获奖者:顾亚慧
    “这是我第一次自学一门计算机语言并进行编程。这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考验,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
    作品名称:互联网伙伴机器人奖项:自选项目一等奖获奖者:海敏马玲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我们的机器人终于完成了设计功能,有与人聊天、阅读新闻、娱乐等功能。它是我们每个成员智慧的聚合,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作品名称:楼宇环保新能源发电系统
    奖项:自选项目一等奖
    获奖者:许伟王鹏杨伟峰“比赛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挑战自我、挑战困难、挑战未知’的精神!只有那些勇于挑战自我、迎难而上的同学,经历了科研历程中的酸甜苦辣,才能领会科研的神圣和严肃。”《宁夏大学报》记者蔡波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