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而幼儿问题行为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存在,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族素质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 我通过对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的观察和研究制定了一些教育策略。 一、在幼儿园中创设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西方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天性需要在环境条件下能发展成现实的人格或心里品质。”如果环境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不喜欢,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的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的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如:在刚入园时,攻击性行为较多,有的孩子对于别的幼儿搂抱的行为也视为攻击进而反攻击,那一天周思雨为了向姜亦示好就搂抱了她,谁知姜亦被她的热情吓到反而去咬了姜亦。为此我们开展“好宝宝”评比活动,提供各种颜色的五角星,通过不同的剌激方式,每天排队按次序的可以得一颗五角星,与人分享看书的可以得一颗五角星,游戏时的也可以得五角星。让在排队、看书、游戏等各方面有进步的幼儿拿到自己喜欢的五角星,久而久之,自信心随之树立,攻击性行为也会减少。 二、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 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由于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记得有一次,小宇老抢别人的玩具,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玩具,结果他象发疯一样大喊大叫,乘我不注意还跑去攻击告状的小朋友。后来,我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对小宇的攻击性行为不再武断地予以制止,而是平静的分析他打人的缘由,看看他是在怎样地情况下攻击别人的,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他会不会有这种攻击行为。这样细心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可防患于未然,有效阻止小宇的攻击行为。如果他在一天中打人次数有所减少,或能偶尔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立即给予肯定、鼓励,逐步引导小宇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情感。与此同时,我设法引起小宇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和交谈来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小宇的攻击性行为已略有收敛,有时他还会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今天没有打人”我感到非常高兴,当即就对他的进步给予肯定。这一切说明小宇正在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他的自我约束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 三、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改善自己的攻击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从以下方面开始实践: (1)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是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所以,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这就是要求,一方面成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幼儿期最富于模仿性,成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幼儿的具体榜样。所以父母教育子女应从自身做起,使幼儿能从中潜移默化得到教育,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另外一方面,应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即使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动机可能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及时教给正确的解决方法,但应该注意的是,矫正的重点不在于训话、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在于及时使孩子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方法,因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终也不可能使孩子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2 )满足幼儿的心里需要,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独生化的社会影响,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儿童普遍采用“过渡保护”的教育态度,父母总是把目光注视在他们宝贝的孩子身上,于孩子形影不离,总是担惊受怕,唯恐孩子发生意外,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忽视了孩子们探索周围世界的种种正当需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们通过活动、游戏及劳动等进行适当的尝试,去干能干的事,去克服能克服的困难,去作切合实际的探索。而游戏能使幼儿获得经验和满足心里需求,使幼儿被压抑的情绪得到充分的发泄。游戏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性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体验的是一种成功感和胜任感。这对于他们的心里健康是必要的。幼儿的各种感情积极的,特别是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感情的途径,从而学习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咨询企鹅:1324725251 四、培养被攻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取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不加选择地攻击任何一个小伙伴,有的幼儿则专门向弱小的孩子挑衅,这可能是他们认识到攻击强壮的小伙伴会遭到反击的缘故吧。根据帕特森的“消极反应会强化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点,我有意识地教给被攻击者自我防御的能力。如:当班上会打人的小朋友盯着你看,想打你时,你可以提醒他不许打人,或者直接把他的手推开。如果没有察觉他的攻击迹象,而冷不防遭受攻击时,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甚至予以适度的反击。我想,这既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也是让欺负人遭受适度的“挫折”。同时,我故意冷淡攻击者,重点关心被攻击者,请全班小朋友说说错在哪里,用行动暗示攻击者这些使人不快的行为将使自己受到冷落。 通过这一系列策略的实行。我班幼儿在形成积极与人交往意思的同时,也初步体验“自我”,体验自己的能力,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乐意与他人交往,活动的积极性及氛围大有提高。 改善幼儿攻击行为不是仅靠几次说服教育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是要靠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的随时引导和教育环境的创设,同时家庭教育的配合也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