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之最(转)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宁夏之最 
名胜 古迹 文物
宁夏最大的鸟类栖息地
  宁夏青铜峡水库库区,位于青铜峡拦河大坝以南,总面积8300多亩。这里的水泊内鱼虾成群,食饵丰富,环境幽雅,引来众多鸟类,仅人们见到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禽就有:黑鹳、天鹅、白鹭、灰鹤等。还有品种繁多的各种雁、鹰、野鸭以及鱼鸥、杜鹃、啄木鸟、百灵鸟、喜鹃等。青铜峡库区是青铜峡市的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宁夏最大的鸟类栖息地。
宁夏最负盛名的渡口
  黄河在宁夏境内有许多古老的渡口,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黄河东岸的横城渡。横城渡在西夏时就是重要的渡口,明清时更加繁盛。横城渡不仅交通位置重要,而且风景壮丽,那黄沙与绿原,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构成了一幅独具物色的塞外图景,这便是宁夏八景之一的“黄沙古渡”。
宁夏历史最悠久的公园
  银川中山公园位于市区西北角,总面积780亩,其中水面100亩左右。它是宁夏历史最悠久的公园。
  据《西夏书事》载,西夏第一代皇帝的“元昊宫”是兴庆府的主要建筑,“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元昊宫”就在今中山公园所在地。到了明代,宫殿虽毁,尚存遗址,又在其遗址上修建了“清宁观”。清代,满汉人民在此聚居贸易,欢度节日。1938年正式辟为“中山公园”。后被宁夏军阀马鸿逵长期霸占,在此驻扎兵马,因而被百姓俗称为“马营”或“西马营”。
  解放后,中山公园回到人民的怀抱,如今这里湖光闪烁,亭阁错落,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成为人民的乐园。
宁夏规模最大的石窟
  宁夏固原县西北约50公里处的须弥山石窟,是宁夏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石窟,分别错落在5个山峰上,当地群众分别称之为“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桃花洞”等,随着山势的迂回曲折,从南向北或向西蜿蜒数公里。从北朝开始, 历经随、唐,陆续在这里开凿石窟。现存有雕像或塑像的石窟20多窟,其中第2窟的唐代释迦牟尼坐像,昂胸挺腹,仪态威严,高达20余米,是宁夏最大的石窟造像。
宁夏境内最大的寺庙群

  牛首山寺庙群是宁夏境内最大的寺庙群。牛首山位于吴忠、青铜峡和中宁三市、县的交界处。海拔1774米。山顶高耸两峰,如牛头的双角,故名“牛首山”、亦称“牛头山”。牛首山分前、后两山,共有庙宇50座,因山将庙宇分为两大寺院,前山庙宇22座,总称“西寺”。西寺以万佛阁、睡佛殿、净土寺、三教堂等殿宇为中心。后山庙宇28座,合称“东寺”。东寺以金塔寺为中心。
  在牛首山的双峰之巅有大西天寺、小西天寺。
  牛首山寺庙群始建何时不详,据东寺中明代弘治年间碑记:“本堡(金积堡)南有金积山,盖古迹也,有刹名保安寺,其处远者,历唐、宋、元以来”,但现存建筑皆重建或创建于明代以后。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
  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是公元272年修筑的。据《史记匈奴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遂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
  以拒胡。”这条长城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县后,循葫芦河东岸至将台, 折向马莲川,穿甸甸沟,绕固原城北10公里,又折向东南,从彭阳县孟源进入甘肃省境,全长400余里,据实地调查,这段长城墙身分层夯筑,残高2-10米,基宽6-8米不等,内缓外陡,墙有敌台突出墙外,间距200米左右,长城内侧沿线及要道、隘口、分别筑有城障和烽火台,形成完备的防御系统。
宁夏最大古陵园
  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园是宁夏最大的古陵园。它东西约4公里,南北10公里。在这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余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这些墓葬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虽大都被破坏和盗掘过,但留下的文物仍丰富。从总体平面布局看,西夏陵园既采纳了唐代帝陵形制的特点,又吸取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格式。
宁夏最高的古塔
  在宁夏众多的古塔中,以座落在银川市的承天寺塔(俗称“西塔”)最高。
  这座塔建造在承天寺的中轴线上,随寺向东,塔的基本建筑为八角11层楼阁式砖塔。塔高64.5米,塔内有木梯可盘旋而上,整座塔呈锥形,塔尖为绿色琉璃砖贴面的桃形塔刹。给人以古朴、简洁、挺拔、向上的感觉。
  据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李谅祚“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年(1050年)开始建造承天寺和承天寺塔,5年后完工。西塔在清代曾被地震震毁,但重建后的承天寺塔保持了原塔的形制。该塔是我国唯一有修建年代记载的西夏古塔。
宁夏最古老的塔
  座落在银川北郊的海宝塔,俗称“北塔”,是宁夏现存最古老的塔。虽然塔的始建年代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宁夏明清方志说它是:“盖汉、晋间文物。”“相传(十六国夏)赫连勃勃曾为重修。”故又称“赫宝塔”。
  整座塔建筑风格独特。塔建在一个高大的塔基上,塔呈正方形,而四 面中部又突出一棱,更显得层次分明,玲珑精巧,为是国古塔中所罕见。塔高54米,砖砌而成,内有木梯盘旋达顶。外观11层,内实9层。塔顶部是一巨大的桃形绿色塔刹,巍峨壮丽,气势雄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最独特的塔群
  建造在宁夏青铜峡峡口,黄河西岸一个陡峭山坡上的由108塔组成的塔群,是宁夏境内最独特的塔群,在我国古塔建筑中也是仅有的一例。
  塔群依山势从上到下,按奇数排成12列,形成总体为三角形的大塔群。位于塔群最上端的是一个形制较大、实心、宝瓶式的喇嘛塔,以砖砌成,外表抹白灰,底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顶为宝珠式,以下各列的形式略同。此塔群在明代史籍中已有记载,据考证,它的始建年代当为元代。
宁夏保存最完整的城门楼
  宁夏保存最完整的城门是银川南门楼。古称“南熏门”,它座落在银川市东南的南环东路与中山南街交叉口上,座北朝南,前面是宽阔的广场。
  南门楼通高27.5米,为长方形券顶门洞台基,门楼背面修筑了对称的台阶,可登临其上。高大的台座上是歇山顶的二层重檐楼阁,高20.5米。四面开花棂窗。廊檐彩画,绚丽夺目。楼阁内设有木梯可登上楼项远眺。整个 建筑结构严谨,规模雄伟。
  南门楼始建年代不详,相传宋景德年间(1004年至1007年)与银川城同时建筑。清乾隆三年(1739年)因地震倒塌,乾隆五年(1741年)又要重新修建。宣统三年(1911年)被火烧毁,1917年重建。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整修南门楼并兴建了观礼台,每逢节日,银川军民在此举行盛大的群众集会。
宁夏建筑结构最为奇巧的庙宇
  中卫高庙,座落在中卫县原北城垣上,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当时称为“新庙”。清代多次重修并改称“玉皇阁”,后俗称“高庙”。中卫高庙的建筑结构最为奇巧,它以高耸、挺拔、紧凑、曲折而著称。在占地仅 41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建有260多间建筑物,最高的达29米。建筑布局,从原有广场戏楼径直通向魁星楼、大雄殿、南天门、中楼、大楼,依着这条中轴线,所有建筑物左右两厢相互对称,逐次伸进升高,形似凤凰展翅,瑰丽挺拔,檐角高翘,给人以凌空欲飞的感觉。
  高庙的建筑艺术继承了东方特有的古代结构制式。它重楼叠阁、雕梁画栋、挑檐飞脊,亭廊相通,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高庙标榜儒、佛、道三教同源、合而为一,颇受人们注意。1963年2月被公布为宁夏首批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现存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同心清真寺,位于同心废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寺院始建年代不详,但寺门前嵌有明万历及清乾隆石雕横额,说明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同治年间,清政府镇压回民起义,清真寺受到破坏。现在的寺院,乃重修于光绪年间。
  同心清真大寺建筑独特,气势雄伟。融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宁夏是亚洲大陆首次发现“桨鳞鱼”化石的地区

  宁夏地质调查人员,在中宁县境内牛首山,发现了属“泥盆纪年代”的鱼类化石。由于它举世罕见,异常珍贵,已被定名为“中宁桨鳞鱼”。这次在宁夏采集到的这种鱼化石,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亚洲大陆也是首次发现。“中宁桨鳞鱼”化石的发现,在学术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一发现证实了几亿年前的宁夏地区是“南方古海”北缘的见解,对我国大地构造的划分提供了直观证据。现在这一距今3.8亿年的“中宁桨鳞鱼”化石,保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
宁夏出土了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板齿犀是一种古代奇蹄类哺乳动物,它的祖先大约出现在5000万年前的地球上。宁夏发现的这具板齿犀头骨化石距今约一、二千万年,被确定是一个新种,并命名为“宁夏长鼻板齿犀”。它属于一个老年犀的个体,头骨呈卵圆形,骨缝愈合很好,除稍受压而略有变形外,其他均保存完好,是一具难得的典型标本,也是我国目前采集到的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宁夏长鼻板齿犀的发现,使化石产地的地层时代得以准确的确定,为宁夏地区新生代地层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宁夏境内发现最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宁夏同心县,素以盛产“龙骨”而闻名。所谓“龙骨”就是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其中以古象化石为最多。

  被科学工作者以同心县命名的“同心嵌齿象”和“同心中新乳齿象”化石,就是所谓“龙骨”中的两种,这些古象化石的发现,以确凿的实物表明:一、二千万年前的宁夏同心一带,气候湿润,植物繁密,湖泊荡漾,古象成群。后来地壳运动,湖泊沉积,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风貌。
  同心古象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地理、地貌、气候、地层沉积年代和生物进化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根据。
宁夏最古老的岩画
  贺兰山,是宁夏的西北屏障,自古以来,匈奴、鲜卑、羌、柔然、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猎畋。贺兰山岩 画是他们表达感情、愿望、祈求的画廊。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记述了贺兰山岩画。近年来在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的十多个山口内,发现数以千计的古代岩画。这些岩画题材广泛,大如太阳宇宙现象;小至足、蹄图形;最多的则是类人头和虎、豹、狼、狗、鹿、羊、牛、骆驼等图形,其中的放牧,射猎等岩画,则更是这些古代游牧民族实际生活的缩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画方法一为敲凿法、一为磨刻法,在具体作画时有的则二法兼之。贺兰山岩画的时代,早者根据所刻图形与某些出土的战国器 物相近,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晚者根据西夏文题刻和明代题记,则在西夏、元、明之际。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达2000年之久,是在贺兰山生活过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的艺术画库。其中春秋时期的岩画可说是宁夏最古老的岩画了。
宁夏发现了我国最早的连环画雏形
  1981年10月,宁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南郊发掘了一座北魏砖宝墓。发现了精美的木棺漆画,它内容广泛,精美华丽,是北魏绘画艺术的珍品。值得注意的是漆画中的“孝悌”表现形式,已经构成了连环画、故事画的雏形。有关专家认为,固原漆棺画的表现形式是我国连环故事画的雏形,在我国连环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宁夏出土的最为精美的外来文物
  1983年秋,宁夏文物工作者发掘固原北周李贤墓。此墓规模宏大,壁画精湛,出土文物丰富,特别是罕见精美的鎏金银壶、玻璃碗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盛赞它们是宁夏文物中的两只“眼睛”。
  鎏金银壶,高37公分,鸭嘴流,细长颈,鼓腹,高圈足座,单把。在颈腹间,圈足底盛边缘,有一周乳钉联珠纹,壶身腹部是锤打突起的3组6人男女图象,似表现英俊战士得到女子爱慕的情景。壶把两端铸有2个羊头,上部雕铸一深目高鼻的胡人头像。这件银器,就器形而言,是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手工艺品,类似器物在国外也曾发现,但迄今没有发现过这样精美的器物。
  玻璃碗,质薄透明,呈碧玉色,碗外饰突起的圆圈图案2圈,是我国已发现的玻璃碗中最精美完整的一件。此碗据专家鉴定,属伊朗北部吉兰地区的产品,它的出土是研究中伊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好的物证。



宁夏首次出土扎结染色茂花闪色棉
  1975年,宁夏考古工作者从西夏陵区108号墓中出土了扎结染色茂花 闪色棉。这是一种彩色丝线提花织成的斜文组织的丝织品。其纬线是一种浅棕色丝,而经线配有甲、乙、丙3种染色丝,甲、乙分粗细,乙组先扎结后染色,这种棉经纬组织和织制方法奇特,与内地宋墓出土的丝织品比较,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的特点。扎结染色茂花闪色棉的出土在我国尚属首次。
宁夏发现的最早货币
  宁夏发现的最早货币是商代的“贝”币。
  1981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中河乡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的车马坑和墓葬,出土各种文物近千件,其中就有10余枚商代的贝币。这些天然贝(海贝)在西周时仍然是广大地区流通的货币。固原出土的这些贝币是宁夏迄今发现的最早流通货币。
宁夏发现的最大的铜制文物
  铜牛 在银川西夏陵区发掘的101号陪葬墓出土的鎏金铜牛,完好无损。长1.20米,宽38厘米,重达188公斤。铜牛系用模制浇铸成型的,牛身跪卧,抬头瞪眼,栩栩如生。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铜制文物。
  铜佛 宁夏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尊铜佛,是青铜峡造纸厂捐献给宁夏博物馆的。这尊释迦牟尼佛像高92厘米,重46公斤,铜身鎏金,造型精美,体态丰满,神情飘逸。它铸造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这件文 物是在民间收集到的,在造纸厂保存了多年。
宁夏出土的最重文物
  在诸多宁夏出土文物中,西夏陵区出土的石马可说是目前已知最重的文物了。石马是用青白色沙石雕成的,长1.3米,宽38厘米,高70厘米,重335公斤。石马呈蹲卧姿势,头略偏向一侧,作振鬣嘶鸣伏,嘴唇上还残留红色彩绘。
宁夏现存最古的木活字本
  1971年宁夏灵武出土了一批西夏经册。这批经册是《华严经》的第11卷至15卷,为元刊木活字版。据学者研究,它是宁夏现存最古的木活字本。
  《华严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依此而形成 的佛教宗派叫做“华严宗”。这批西夏经文的发现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价值。

历史 地理 气候类
宁夏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宁夏灵武横山堡水洞沟遗址,是宁夏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该遗址是比利时传教士肯特于1920年发现的。解放前后曾多次对它进行发掘。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出土的大量化石、石器、骨锥、装饰物和人类用火痕迹的研究考察,认为水洞沟文化属距今3万年前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宁夏最早的行政建制
  据史料记载,宁夏最早的行政建制是战国秦惠王时期(公元前337年-前310年)建立的。当时秦国势力向西北地区扩展,在连续征服了羌戎等少数部族,攻取乌氏戎地方后,设置了乌氏县(今固原县南)。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0年)起兵伐义渠戎后,宁夏地区遂属秦国的北地郡。汉武帝时,从当时的北地郡中分出部分地方,另置安定郡,郡治设在高平(今固原县)。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一个郡治。宁夏地区的郡县建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宁夏最古老的城镇
  宁夏境内最古老的城镇是固原县城。该城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当时称高平县,属安定郡,并为该郡郡治所在地。北周时改称平高,隋、唐因之。宋时改置镇戎军。固原县城曾于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被废除。明初重建,是当时的“九边”重镇之一,“三边总制 ”设此。固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宁夏南部地区重要的城镇。
宁夏地区最早的驻军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稳定西北地区的安全,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击败匈奴军队后,沿黄河修筑了44座城廓,以屯重兵,宁夏便成为秦在西北的一个军事重地。此为宁夏驻军之始。
宁夏历史上最著名的封建王朝
  西夏国是党项族在我国西北建立的政权,国号夏,史称“西夏”,建都兴庆府(后改为中兴府,即今银川市)。赫赫有名的李元昊,是其开国皇帝。最盛时期的西夏国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建国长达189年之久,其势力能与宋、辽、金长期抗衡,亦为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劲敌。成吉思汗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自公元1205年至1227年,经过六次大规模的战争,最后才灭亡了西夏。
“宁夏”名称的最早出现
  “宁夏”地名在历史上最早出现于元代。蒙古灭西夏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今银川灌区仍称西夏、中兴。只是到了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二月,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改中兴路为宁夏路,政府称为宁夏府路总管府(属甘肃行省)。领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鸣沙州(今宁夏中宁东北)、应 理州(今宁夏中卫)。
宁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回民起义
  清朝同治年间,甘肃回民响应陕西回民起义,在短时间内形成四个较大的反清中心,这就是宁夏地区(当时宁夏是甘肃的一个府)、河州地区、西宁地区、肃州地区。这四大地区又以马化龙为首的宁夏金积堡为中心,“率视金积为项背”。义军举起“反清保回”族帜,进行了激烈的反民族压迫的斗争。马化龙的义军胜利地进行了震撼陕甘的强家沙窝之战,使清军伤亡兵勇2000余名,军械、马匹全部被回民军所获。经过9年的艰苦战斗(1862-1870年),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最后金积堡在清军的锁围中,义军援断粮绝 而失败。义军首领马化龙及其家属300余口惨遭清军杀害。马化龙回民起义是宁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回民起义。
宁夏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宁夏府平罗县居民龙占海、姚大奇、马跃川等人,杀死下营子教堂2名为非做歹的外国传教士和数名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的教徒,酿成了轰动西北,震惊全国的“平罗下营子教案”。
  教案发生后,清政府向洋人献媚,对之进行了疯狂的镇压,龙占海等人惨遭杀害。平罗教案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龙占海等人在反抗帝国主义 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显示出的大无畏精神,被广大人民传颂至今。
宁夏最早的爱国学生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宁夏学界积极响应。在爱国进步教师的鼓动下,宁夏五中、八师及其他各校的爱国学生组成“沪案后援会”,带动社会各界集会游行,举行罢课罢市,抵制日货,捐款捐物,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支持上海工人的反日爱国斗争。
最早在宁夏传播马列主义的中共党员
  1925年8月,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冯玉祥国民军第二师刘郁芬部,经宁夏入甘。在该部做政治宣传工作的中共党员宣侠父、钱清泉在平罗、银川、宁朔、中卫等地向宁夏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的革命道理和苏联十月革命的意义。在当时的群众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宁夏最早的共产党支部
  1926年9、11月,中共陕北组织先后派出数十名共产党员奔赴宁夏,进行革命活动,并在省城(今银川市)正式成立了中共宁夏特别支部。特支负责人是李临铭,这是党在宁夏最早建立的支部。
  特支的办公地点设在银川鼓楼东北角房。当时共有党员6名,分工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工运、青运等工作。他们同国民军中的政工人员一起,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宁夏最早举办的马列主义训练班
  1926年9月,冯玉祥率国民革命联军总部进驻宁夏城(今银川市),执行声援北伐的革命任务。为使部队顺利完成任务,军队各级政治机关中的共产党员深入到群众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工作。同年11月,联军总政治部在总部院内(今银川一中北院)举办了一期马列主义训练班,吸收部分进步青年参加学习。马列主义第一次在宁夏公开传播。总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刘伯坚亲自为训练班讲授《共产党宣言》,讲解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训练班为发展宁夏的革命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宁夏最早的青年学生会
  1926年,在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和国民军政治部中的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宁夏五中、八师成立了青年学生会,由阎廷栋任学生会主席。随后又在各小学成立了学生会,尔后发展成为宁夏学生联合会。学生会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青年学生,积极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工作,推动了宁夏地区革命事业的发展。
宁夏各界第一次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1927年5月1日,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和国民革命联军宣传队,组织宁夏学生会和各界人士,在宁夏省城(今银川市)召开了盛大的群众集会。会后 进行了游行。晚间又继续组织灯火晚会。所有这些政治宣传活动形式,在边陲宁夏都是第一次。
宁夏最早的回族自治政权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为打破敌人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在东征回师后又进行了西征。先后攻克了宁夏盐池、同心、海原等广大地区。同年10月20日,经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批准,在同心县清真寺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大会,宣布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长工出身的回民马和福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豫海回民政府是我国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
宁夏最早解放的县城
  1936年6月21日,一面鲜艳的红旗插上盐池城头。经过两昼夜激战,英勇的红军战士终于解放了盐池县城。当红军七十八师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率领部队进入县城时,受到各族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从此盐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边区安宁,支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宁夏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宁夏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中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宁夏虽小,但它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全国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和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因而 在中国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宁夏地区最年轻的山脉
  1亿3千万年前,六盘山地区是一个长百余公里,宽数公里的内陆湖泊。湖中所堆积的沉积物,被地质工作者命名为“六盘山群”。现今能看到的最大厚度还有3800余米,可以推知,当时的“六盘山湖”,该是一个多么浩瀚的深渊。

  按地质史来说,“六盘山湖”是短命的,只存在了3千余万年,就伴随着“燕山造山运动”的结束而隆起。到距今约6千万年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又侵袭了六盘山地区,使它再次抬升,孕育了六盘山的雏形,但六盘山 的抬升并未终止,仍在不停地活动。

  中国科学院的地质科学工作者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后指出,六盘山的“主要褶皱造山时期发生于上新世或更新世早期”。上新世距今约1千2百万年,更新世早期距今只有一、二百万年。在地球46亿年的悠久历史中,雄伟的六盘山崛起于这样的新时代,不能不认为是非常年轻的了,这在全球大陆造山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宁夏境内最高的山峰
  贺兰山中段主峰敖包疙瘩是宁夏境内最高的山峰,它海拔3556米,高出银川平原2000余米,不但远高于我国东部的五岳,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辽阔的地域里也无与匹敌。

宁夏最阴湿的地区

  六盘山地区是宁夏最阴湿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山脉走向与东南来的暖气流相垂直,有利于水分截留,成云致雨,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每当夏秋季节,往往阴雨连绵,山峰白云缭绕,山间雾气茫茫,被称为黄土高原中的“湿岛”。
宁夏地势最低和生长季最长的地区
  宁夏平原海拔1100到1200多米,比东部华北大平原要高得多。但宁夏平原在自治区境内却是地势最低的地区。

  宁夏平原地势高而不寒,热量资源丰富,最热月平均气温在摄氏23度左右,生长季达200天以上,宁夏平原是自治区生长季最长的地区。

宁夏有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

  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奔腾千里穿过石羊峡、野狐峡、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等大小峡谷来到了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宁夏青铜峡。

  青铜峡长8公里,陡壁悬崖高出水面几十米,这里山河交会,地势险要,古代有“银川锁钥”之称。据方志记载,青铜峡因两岸山石嵯峨,与河流映照,时作青红色而得名。有诗赞曰:“河流九曲汇青铜,峭壁凝辉夕照红。疏凿传闻留禹迹,安澜千载庆朝宗。”50年代在青铜峡修筑了雄伟的拦河大坝,建起了以灌溉为主兼发电的水利枢纽。

宁夏境内最长的黄河支流

  清水河发源于六盘山麓,由南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到中宁注入黄河,全长320公里,是宁夏境内最长的黄河支流。清水河流域面积14481平方公里,源头地势高,到平原入河处,总落差达1280多米。清水河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的河流,以含泥沙及水质苦涩为特征。建国30年来,在清水河流域修建了76座水库,使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大为减少,收到了保土保水,促进农业发展的良好效果。
宁夏最早的地震记录
  据《朔方道志》等宁夏志书记载:唐“贞观二十年九月辛亥(公元646年10月29日),灵州地震,有声如雷。”这是宁夏最早的地震记录。
宁夏最大的地震
  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不仅是宁夏,也是我国、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9公里,震中烈度高达12度。极震区包括宁夏的海原、隆德、西吉、固原和甘肃的靖远、景泰等广大地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地震时造成山崩地裂,河流壅塞,交通受阻,邮电断绝,房倒屋塌,使234117人死亡。震倒房屋窑洞50多万间。海原地震的波及范围十分广大,地震波使北“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上海“时钏停摆,悬灯晃动”,广州“掉灰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大半个中国几乎都感觉到了震动。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确是“环球大震”。
宁夏最引人注目的地震遗迹
  石嘴山红果子车站附近,一条横越铁路的古长城,蜿蜒起伏,直奔贺兰山。这里的长城地层“错动”吸引着一批批国内外地震学者和地质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宁夏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北端,是个多震区。1739年平罗8.0级大地震,使贺兰山前断层错动,造成红果子长城西断点位移1.95米,垂直位移0.9米。东断点垂直断距1.5米。这些“错位”是地震科研的重要资料依据。宁夏地震局于1981年在此处开辟了水准量、三角测量等定点形变观察场地,开展定期形变观测工作。
宁夏保存着最完整的古地震遗迹
  宁夏中宁古地震遗迹是1978年兴修水利工程中发现的。经过地质科研人员长期考察证实,由于地壳升起,河流的下切,这一地区古代黄河的河道摆动遗迹,已处于现在地面几十米高的地方,多次古地震活动造成的许多遗迹保留完好。50万年前强烈地震造成的地层错位,地面形变被完好地保留下来。从沿水渠开掘出的一段近7公里的丘陵地带地壳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层断裂错动,沉积层次的褶曲变形,网状喷沙及古滑坡等现象,都象化石一样保留下来,是地震研究很难得的宝贵资料。
宁夏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宁夏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自治区太阳总幅射值为122.6---148.9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可达300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50-69%。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因而对植物的糖分积累十分有利。
宁夏是全国昼夜温差最大的地区之一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宁夏自古就有的民谚。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宁夏气温在时间上的一个特点,昼夜温差大,一般 为12℃到15℃由全国昼夜温差最大的地区之一,宁夏水果单产高,品质好,与昼夜温差较大很有关系。
宁夏最热的地方
  宁夏大武口地区是自治区最热的地方。这里最热月7月的平均温度为24℃,年平均温度为9.4℃,正积温为3979.5℃,居全区之冠。
宁夏最冷的地方
  1980年2月4日,贺兰山地区测得零下32.2℃。这是宁夏地区的最低气温纪录。贺兰山区也是最低气温低于零下摄氏度的天数最多的地方,曾达到217.6天。
宁夏高温之最
  最高地表温度是1963年5月26日在宁夏石嘴山测得的 77.9℃,象这样的高温,把鸡蛋埋在沙里也可以烫熟。银川是全区持续高温最长的地方,1951年持续30℃以上的气温达72天。极端最高气温是灵武。1953年7月8日达到41.4℃。
宁夏降水量之最
  宁夏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固原地区,年降水量约400至600毫米。宁夏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平罗县,高达113.2毫米,占全年的一半。宁夏小时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盐池县,高达56.3毫米。宁夏十分钟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中宁,创35.5毫米的最高纪录,接近年降水量的六分之一。
宁夏银川日照时数和降雨量之最
  宁夏首府银川市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城市。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年)统计数字表明,从1951年到1980年银川每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9.6小时,超过了著名的“日光城”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时数3007.7小时)。全国各省会、首府城市降雨量最少的是宁夏首府银川。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年)统计数字表明,从1951年到1980年间,银川每年平均降雨量为202.8毫米,比干旱的乌鲁木齐(年均277.6毫米)和兰州(年均327.7毫米)还少。

人口、民族、宗教
宁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

  截止1999年底,宁夏人口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中,仅多于青海、西藏而居全国第29位,是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
宁夏是全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据1999年末统计数字表明,在全自治区543.29万人中,回族人口186.5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4.4%,占全国回族人口的近20%。
  宁夏的回族主要聚居在固原地区各县和吴忠地区的利通区、同心、灵武以及银川、永宁、贺兰、平罗等市县。自治区回族人口最集中的泾源县,回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6.9%,是全国少有的一个纯回民县。
宁夏最高的女子
  原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主力队员,身高2.10米的陈月芳是宁夏最高的女子。
宁夏最高的男子
  宁夏最高的男子是宁夏体委男子篮球队的运动员张大军。他身高2.08米,体重110公斤。
宁夏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
  宁夏是多种宗教汇集的地方,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喇嘛教,其中伊斯兰教是宁夏地区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
宁夏最大的伊斯兰教派
  宁夏伊斯兰教派主要有:格迪目、虎夫耶、哲赫林耶、尕德林耶和伊赫瓦尼。其中以格迪目派人数最多。自治区境内有1/2以上的穆斯林群众属于这个教派,他们广泛的居住在自治区的各个地区。
宁夏道教活动的最早记载
  宁夏道教活动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史·张守约传》。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当时宋军对西夏大举进攻,西夏民众四散逃避,“灵州城中惟僧道数百人”。这说明,道教在宋代已在西夏流传。
宁夏天主教活动的最早时间
  天主教在宁夏的传教活动,开始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
  1865年12月6日,创立“圣母圣心会”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教士率领4名会士,第一次来到张家口东北百里的一个叫西湾子的村庄,开始了天主教在塞北的传教活动。
  1879年,教会派比籍传教士闵玉清,桑桂仁两教士,首次深入到宁夏府平罗县黄河东岸的五堆子,红崖子(在今陶乐县境内)一带进行传教活动。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一些进展,光绪十七年(1891年)闵玉清在平罗县下营子村(现属惠农县)购地1000多亩,修筑了教堂和住宅,从老教区移来大批教徒,教堂把所购土地分配给教徒耕种,并通过他们积极扩大教会影响,很快又发展了100多户新教徒。于是下营子教堂便成了天主教在宁夏的第一个据点,并由此逐渐向宁夏的广大城乡全面渗透。解放前,宁夏有天主教堂12座,教徒2000多人。

科技 文化 艺术
宁夏闻名于世的治沙工程
  位于宁夏中卫县西25公里的沙坡头治沙工程驰名中外。在蒙语意为“天一般大的沙漠”的腾格里沙漠上,中国铁路建设大军于50年代修筑的包兰铁路从这里通过,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创造了奇迹。中国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创造性地采用麦草方格,立式沙障和种植沙生植物等一系列办法,制服了借风逞凶的沙漠,使包兰铁路30年来在长达60公里的沙漠段畅通无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沙坡头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站,同当地群众一起,进一步把周围的荒漠沙地改造成肥沃的田园,种植了瓜菜粮食等作物。80年代以来,大批国内外治沙专家,生态学者以及环境保护科研人员经常来此考察,把沙坡头誉为世界治沙史上的一个典型。
宁夏研制出全国第一株石油蛋白酶
  我国第一株霉菌型石油蛋白酶产生菌---宁204碱性蛋白霉,是由宁夏化工研究所试制成功的。它的筛选和应用为我国发酵工业以石油代粮生产蛋白酶创造了新的途径。酶制剂应用于猪皮、羊皮、牛皮脱毛效果达到粮食酶“209”水平,对PH值和温度适应范围广。石油蛋白酶菌荣获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奖。
宁夏研制成国内第一台扭转刚度测定仪
  宁夏机械研究所试制生产的第一台国产NG-0.12克拉希格扭转刚度测定仪,在杭州塑料厂试用。经检验,该测定仪性能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和数据都已达到要求。足以和国外进口的同类仪器相媲美,填补了我国塑料测试仪的一项空白,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
宁夏最早和最大的定向爆破
  1960年1月23日,自治区有关部门在同心县张家湾水库,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定向爆破。利用这种新技术修筑堤坝在宁夏还是第一次。
  为了使宁夏水泥厂套门沟石灰石矿山采准剥工程取得决定性进展,1986年5月30日上午,进行了百吨级条形药包定向抛掷爆破,取得圆满成功。进行这样大吨级的爆破在宁夏还是首次。
宁夏建成国内第一座稻草板大楼
  一座高18.7米,建筑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五层稻草板大楼,于1986年在银川建成并通过验收合格。这是我国第一座稻草板大楼。其特点是重轻,造价低,内外装修方便,内墙便于拆拼,保温性好。这座大楼座落在银川立新巷,是自治区建筑材料总公司的办公楼。
宁夏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触摸式电子琴
  宁夏歌舞团的王锡林,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多功能触摸式电子琴。这种电子琴改革了传统键盘式电子琴的结构,形似吉他,但无键、无弦、无品,可以自由摸拟16种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音色,并有30多种自动打南乐伴奏,而且转换灵活,无机械噪音,能独奏、合奏、自弹自唱,还可以代替小型民族乐队和电声乐队单独演奏和伴奏。触摸式多功能电子琴荣获1986年全国第二届科技发明金杯奖。
宁夏第一部古生物学专著
  在学术上有相当价值的《宁夏陆相泥盆系及其生物群》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这部20万字的专著是一项基础性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也是宁夏第一部古生物专著。它总结了宁夏陆相泥盆系的研究简史、地层划分和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学特征,重点描述了鱼类化石;对晚泥盆带的桨鳞鱼动物群和沟鳞鱼及斯氏中华鱼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并阐明了其生物地层学意义。专著确定了宁夏及祁连山东段在中、上泥盆流之间的明显角度不整合,对其在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上的意义作了论述;首次发现、命名和充分论述了发生在宁夏地区的泥盆纪地壳运动“宁夏运动”;发现,研究并建立了中宁石峡沟宁夏陆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专著还对祁连褶皱带与华北地台界线的划分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
  这部书是由宁夏地质矿产局、中国地质博物馆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大力协助下联合完成的。主要研究人员是我国著名古鱼类学家潘江,宁夏地质矿产局霍福臣、曹景轩、顾其昌、刘时雨等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专著中所建立的宁夏中、上泥盆系统剖面不但是我国西北迄今已知陆相泥盆系发育较好的典型剖面,也是研究我国乃至亚洲泥盆系统较理想地区之一。
宁夏最早的农业科研机构
  1940年1月,宁夏省农业改进所成立,隶属省政府建设厅,所长罗时宁。此为宁夏农业科技专门机构之始。
宁夏建成全国最早的电视县
  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和京、津、沪、宁等地电视机生产厂家的大力 支持下,1986年底宁夏永宁县拥有各类电视机19412台,普及率72.14%。经电子工业部等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确认该县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的电视县。
宁夏最高的人工建筑物
  宁夏电视台电视铁塔座落在银川市新市区宁夏广播电视厅院内。这是一座自立式四边形铁塔,高182米。是目前宁夏最高的人工建筑物。它可以同时进行二套米波电视,一套分米波、四套调频节目的发射。
宁夏是最早建成县县有图书馆的自治区
  据《人民日报》1987年2月17日报道:到1987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建起公共图书馆20所,总藏书近300万册。这一过去落后的自治区已经县县有了图书馆,这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还是第一个。宁夏人均拥有图书数在全国各省、区居前列。
宁夏最大的博物馆
  位于银川市承天寺内的宁夏博物馆是自治区最大的博物馆。它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展厅面积2076平方米。馆藏文物近万件。馆内展出的“宁夏历史文献陈列”、“西夏文物陈列”、“回族民谷文物陈列”和“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对广大观众了解宁夏历史,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促进民族团结起了有益的作用。
宁夏最大的图书馆
  位于银川市新市区的宁夏图书馆是自治区最大的图书馆。馆内设 有阅览部,社科参考部、采编部、刊物编辑部、业务辅导部、业务办公室等部门,开展图书借阅、租阅、复印、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近年来还在银川老城区设立了第二借阅部,方便了读者。该馆藏书已达一百余万册,其中有较高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藏本两千多册。
宁夏最大的展览馆
  座落在银川市区的宁夏展览馆,是自治区最大的展览馆。它造型新颖,美观大方。展览馆总体面积8835平方米,高度27米。分四个主要展厅,展厅总面积5164.25平方米。展览馆外顶部以“民族团结,开拓西北,建设宁夏”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图案,面积22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建筑装饰浮雕。展览馆是“宁夏的窗口”,在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和多种文娱活动,促进了宁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
宁夏最大的新华书店
  银川解放西街的新华书店,面积1200平方米,营业楼分两层。店内设社科、文艺、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少儿读物等十几个图书发行专柜,陈列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宁夏目前最大的书店。
宁夏最早出版的报纸
  宁夏最早出版报纸是在1926年。当时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那时共产党人刘伯坚主持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曾在宁夏创办了 《中山日报》。该报为4开油印报,以宣传马列主义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为主要内容,社址设在银川玉皇阁上。
宁夏最早的地方志书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其十六子朱为宁夏庆王。在朱主持下编纂了《宣德宁夏志》二卷。但此后兵燹频繁,这批板刻及其印书,在本地和国内久已流散失传(现仅日本国会图书馆保存一本)。近年来,在宁夏史志工作者和日本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宣德宁夏志》的复印本,目前有关宁夏学者正抓紧对这本宁夏最早的地方志书进行研究、整理,以期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宁夏现存最小的图书
  宁夏图书馆珍藏着一本袖珍《古兰经》。这本用阿拉伯文字印刷的小书是已知的宁夏最小的图书。该书长3.4厘米、宽2.2厘米、厚1厘米、整本书翻开还没有一个普通火柴盒大。它印刷精美、装帧考究,封面是紫红底漆、烫金花枝。整本书放在一个小铁盒内,盒上镶有一直径1.6厘米的放大镜,以便阅读。盒上还配有一条铜项链,携带十分方便。
宁夏当代最著名的作家
  当代国际著名作家张贤亮,现任宁夏文联主席。他以自己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感人肺腑,轰动文坛。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故事片《牧马人》,张贤亮的小说《肖尔布拉克》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绿化树》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男人一半是女人》发表后,评论纷纭,褒贬不一,影响颇广。中篇小说《龙种》由宁夏电影片厂摄制成电影。张贤亮的中篇小说《黑炮事件》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赢得广大观众的注目和好评。张贤亮的作品有着严谨的现实主义风格,朴素而又深邃的哲理。
宁夏当代最著名的诗人
  当代诗人肖川是宁夏最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诗坛上的一员骁将。肖川原名赵福顺,曾用笔名项河、若水、常程。现任宁夏作家协会理事。

  肖川自幼喜爱文学诗歌。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发表200首诗歌,主要诗集有《塞上春潮》、组诗《六盘新颜》、《采油姑娘的欢乐》、《塞上煤城》、《乡恋》、叙事长诗《两地心》、《写给故乡的诗》等。抒情长诗《唱在金秋》、组诗《南行草》分别获宁夏文学创作1等奖和3等奖。肖川的作品前期豪放热情,中期刚健清新,目前作品主要是西部诗,表现得深沉凝重。他的作品散发着塞上乡土气息,因而被誉为“塞上诗人”。

宁夏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

  胡公石,江苏盐城人,生于1912年,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标准草书社社长,宁夏文史馆长,宁夏书画院院长等职。

  公石先生自幼爱好书法,早年即受教于当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门下。他师从于氏,亲聆教诲,博览书法,精勤临池,寒暑不懈,历时达13年之久,遂使学养大增,书艺益进,成为于先生的入室弟子。书法作品深得于先生之笔墨形神,颇极“于书”之法度。公石先生在书法艺术实践方面,以行草驰名,尤精于草书。其草书特点是:法度严谨,劲妍相济。能将质厚与洒脱并收腕底,于雄浑中时见流丽,兼 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之境界。
宁夏当代最著名的画家
  宁夏回族女画家曾杏绯,1911年生于江苏常州,从小拜名师学画,由于好勤奋好学、天资聪颖,20岁时已画得一手出色没骨花卉。

  曾杏绯作画50多年,以工笔花卉见长,尤其擅画牡丹。好笔下的牡丹,着色细腻,颜色透明,花瓣圆润而又鲜亮,花头饱满而又细嫩,点上珍珠般又圆又亮的花蕊,活灵活现、雍容大方。在目前国内擅画没骨花卉的人不多的情况下曾杏绯能有如此造诣,实为难得。她的作品,大致可分为前期的没骨工笔花卉和后期的小写意两部分。
宁夏舞台美术设计图首次在国际上获奖
  宁夏歌舞团舞美设计师汤鸿声创作的舞剧《西夏女》舞台设计图,中选参加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布拉格展览,获得“传统与现代舞台美术结合”荣誉奖。捷克斯洛伐克是世界舞美术中心。中国第一次应邀遴选作品参加展览,《西夏女》美术设计图获奖,不仅是宁夏,也是中国首次在世界舞台美术展览中获奖。
宁夏最著名的剧作家
  姚以壮,陕西靖边县人。原任宁夏文联副主任。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陕北公学任教,后在《三边报》报社工作,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与人合作的说唱形式的长诗《银川曲》,描写了银川平原如画的风景和50年代宁夏农村火热的生活。他与人合作的歌剧《人间天上》、大型秦腔现代剧《西吉滩》,在戏剧舞台上塑造宁夏回汉劳动人民的形象,这还是第一次。两剧的上演,轰动一时。此外他的《康熙访宁夏》(又名《玉凤簪》)剧本由宁夏越剧团搬上舞台后,受到区内外观众的欢迎。电影剧本《六盘山》也被搬上银幕。姚以壮虽然已经故去,但他以及他的作品却长留人们心中。
宁夏最著名的儿童歌曲作家
  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宁夏儿童歌曲作家潘振声,笔名天河,祖籍上 海青浦县,蒙古族。他自幼爱好音乐,自学成才。1958年开始儿童音乐创作,词曲并茂,主要作品有:《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红太阳照山河》、《嘀哩嘀哩》等,曾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儿童少年工作者”光荣称号。潘振声现任宁夏文联副主席,全国音协宁夏分会主席。
宁夏最著名的京剧演员
  李鸣盛在京剧艺坛上度过了40多个春秋,而在塞上江南---宁夏,也生活了30年,他不仅是宁夏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也是驰名全国的京剧杨派老生演员。
  李鸣盛祖籍湖北武昌,1926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就喜欢京剧艺术,曾拜师于蔡荣贵(马连良的业师),刻苦学习杨派、马派和谭派的艺术唱腔风格、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青年时期的李鸣盛已踏入艺坛名流之列。
  1958年,李鸣盛随北京京剧四团由北京来到宁夏,为宁夏的文艺繁荣做出了贡献,他主演的《杜鹃山》《法门寺》《将相和》《大登殿》《秦琼发配》等剧目,深受广大京剧受好者的喜爱。
  俞鉴,女,浙江新昌人。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宁夏京剧团顾问。1958年随北京京剧四团来到宁夏。她主演的《十八罗汉斗悟空》中的孙悟空,吸收了北派(北京)海派(上海)著名武生演猴戏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武功底子深厚扎实的长处,使“美猴王”似人似猴更似王,人们把她誉为我国京剧界的“女猴王”。好扮演的武艺超群,天真活泼的小哪咤;骄勇刚健的陆文龙,无法让人喝彩叫绝。俞鉴拥有广大的观众,她为宁夏戏剧事业作出了贡献。
宁夏青年京剧演员获全国电视大选赛单项第一名
  1987年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武丑、铜锤、架子花脸组决赛中,宁夏青年京剧演员谭少英表演的《人鬼鉴》片断,以9.98分荣获架子花脸第一名,摘取了全国最佳青年京剧演员的桂冠,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年来第一次获得的戏曲表演个人奖。
宁夏京剧团获国际民间艺术联欢节最佳团体奖
  1985年宁夏京剧团,宁夏歌舞团出访了加拿大、突尼斯等十几个国家。宁夏京剧团获得了突尼斯迦太基国际民间艺术联欢节最佳团体奖。
宁夏最早的秦腔科班
  秦腔是宁夏人民所喜爱的一个传统剧种。宁夏第一个秦腔科班是解放前的“觉民学社”。它从成立到解放前夕,共招收了五班学生,其中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宁夏著名的秦腔演员。
宁夏秦腔舞台上最早的少数民族女演员
  王志杰是宁夏秦腔舞台上第一个回族女演员。50年代初期,她冲破了回族妇女不能演戏的束缚,勇敢地闯入秦腔艺术舞台,专攻旦角。她扮相清丽,嗓音甜润,唱腔委婉动人,做功优美,能够表演各种人物。
  维吾尔族秦腔女演员马桂芬,开创了秦腔史上维族妇女唱秦腔的先例。她自幼随父母从新疆到宁夏,12岁在吴忠秦腔剧团学戏,先后演过《花木兰》中的花木兰等许多传统剧中的旦角。她表演细腻,深受观众好评。
宁夏最著名的秦腔演员
  杨觉民是宁夏老一辈的秦腔演员。他从小在“觉民学社”演戏,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他主演的生角戏,使宁夏广大秦腔观众所倾倒。他勇于创新,吸取了京剧、越剧、豫剧等剧种之长,融合于秦腔艺术之中,给秦腔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杨觉民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他仍然在为秦腔事业的繁荣辛勤的工作着。
  丁醒民现任宁夏剧协副主席等职。他从事秦腔艺术生涯50余年,功底深厚,文武不挡,唱腔苍劲深厚,功架潇洒大方。丁醒民在宁夏秦腔界名列须生之首。
  屈效梅是宁夏著名的秦腔女演员。她9岁学艺,几十年来演出剧目100多本。拿手剧目有《杀狗劝夫》中饰焦氏,《写状》中饰李桂芝,《评雪辨踪》里的刘翠屏等角色。她嗓音甜美、舞姿婀娜,眼神功力过人,是一位深得观众喜爱的演员。
宁夏民间最为奇特的乐器
  “泥哇呜” 是近年在宁夏南部山区发现的一种民间乐器。宁夏民间流传的“泥哇呜”除扁圆形的外,还有一种牛头形的,这是我国其它省区所未有过的。
  “泥洼呜”是用红胶泥做成,正面对开四个音孔。吹奏起来,音色与长笛或箫的低音相似,但它那浓郁深邃的奇特音色绝非其它乐器可以模拟。宁夏音乐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改进,改制后的“泥哇呜”可以吹奏13度以内的音调,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乐器”。

  口弦 口弦又名“口琴子”,是一种民间原始乐器。宁夏回族妇女中广泛流传的铁制口弦,长约7公分,像把尖端带勾的音叉。演奏时用嘴含住簧片,用手弹拨尖端的勾簧发音。口弦的音量细小,只能供弹奏者个人和几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小小的口弦,能弹奏出极为丰富的音色变化和情韵来,难怪人们赞叹其:“沁人心脾,牵动情丝万缕..........”
  回族妇女不但能用口弦奏曲,而且还可以对话。她们喜欢在口弦柄装上五颜六色的丝穗子和五彩珠子,将其作为装饰物挂在胸前。
宁夏最早放映的电影
  1920年,阿拉善旗塔王塔旺布里加腊的包衣(仆人)章藏珍和他的儿子章文焕,携带塔王送给他们的谋生工具---电影放映机,离开阿旗还到银川,在小庙、黑虎庙、七真观、承天寺、海宝塔、新华街等地放映,观者众多,轰动一时,这是宁夏人民首次观看电影。当时的影片无非是些“洋人喝酒”、“醉鬼闹街”、“洋人卖花”、“洋人闹市”等,以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引人发笑的无声片。
宁夏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根据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生平事迹编写的六集电视连续剧《马本斋传奇》由宁夏电视台录制完成,于1986年10月25日连续播出。

《马本斋传奇》是宁夏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该剧描写了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历尽坎坷的一生,传奇色彩较浓,受到宁夏及全国各省区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

工业 交通 商贸
宁夏最早的工厂
  宁夏最早的工厂是由芬兰商人维利俄斯于1926年创建的甘草药膏厂。厂址在平罗县境内黄河西岸的通伏堡。维利俄斯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年销几十万斤宁夏甘草药膏的合同。每年夏季开工生产,雇工约60名,月产甘草药膏约6万斤,经天津出口销售。后因运输困难、产品严重积压等原因于1928年初停产。
宁夏最早的机器面粉加工厂
  宁夏历史上第一个机器面粉厂名为普利机器面粉厂,创建于1936年初,系官商合资经营。
  1939年11月,军阀马鸿逵以“抗战救国”为名,将普利机器面粉厂改归他所属的第11军,即11军面粉厂,1943年春,11军面粉厂因机器老朽而停产。不久,马鸿逵又令省银行垫付2000万元法币,由省银行附设的富宁商行从西安购置机器,聘请技工,于同年8月,在银川南门外正式投产,取名为利民机器面粉公司。
  公司有职员32人,技工27人,徒工31人,仓夫56人,共146人。主要动力设备是24匹马力单缸卧式蒸汽机和40匹马力单缸卧式蒸汽机各一部,锅炉二座。日产250袋“双塔”牌面粉,主要供军政两界食用,少量供商民大户食用。解放初期,公司改名为人民面粉厂。
宁夏最早的机器造纸厂
  1945年初,富宁商行利用原利宁甘草膏制造厂的旧设备,并新购置了一部12匹马力的旧蒸汽机,创办了宁夏第一个机器造纸厂---宁夏银行造纸厂。不久,该厂改名为利宁造纸厂。所谓机器造纸,只是用蒸汽机动力带动的压纸碾,其他工序仍沿袭手工抄纸。
  该厂原料取自宁夏出产的白麻、芦苇、马莲草、芨芨草等。全厂有62人,日产40几刀纸,主要供机关作为报表用纸。解放初期,该厂改名为新华造纸厂。
宁夏最早的机器制糖业
  国民党政府工业试验所西北分所,于1944年派技术员携带离心制糖机一架来宁,协助省农业处八里桥农林场糖厂采用新法制糖。此为 宁夏机器制糖业之始。
宁夏最早的铅字印刷厂
  1929年,宁夏省主席门致中派人到外地购得铅字印刷机械,创办了宁夏第一个铅字印刷厂---宁夏印刷局。
  宁夏印刷局创办初期从南京请来技师张国俊带徒授艺,他是来宁夏传授铅印活字印刷技术的第一个人。印刷局所用各种纸张要到天津、北平等地去采购。印刷局除了印一些学校课本外,主要是为军阀服务。
宁夏最早的发电机
  宁夏现存最早的发电机是1934年宁夏军阀马鸿逵从天津碎铁局购得的原供慈禧太后使用的一台废旧发电机。经过修理,这台发电机于次年10月运行发电。它主要供给马鸿逵公馆和官僚绅士宅院用电。现在这台发电机做为文物,在盐池县博物馆展出。
宁夏最早的电报业
  宁夏电报业创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比邮政业早15年。清电报总局于光绪十六年设东西电报干线,自西安经分州、长武入平凉,绕固原,出静宁到皋兰(兰州),过黄河迤西至肃州(酒泉)与新疆接线。兰州省城为线路中心设立总局,固原、肃州设分局。固原局有莫尔斯电报机四部,正式与西安、兰州通报,这是宁夏最早的电报机。
宁夏最早的邮政业
  宁夏邮政业最早创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固原州(今固原县)隆德、宁夏府(今银川市)、宁安堡(今中宁县)、宁夏厅(今吴忠市金积镇)各设分局一处。均隶属西安邮政付总局,归汉口邮界管辖。所属市镇均分设信柜,并能汇银、寄货。
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位于银川平原北端的石嘴山市现已形成包括煤田地质勘探、建矿、采煤、洗煤、矿山机械制造等比较齐全的煤炭工业系统,是宁夏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
  石嘴山市辖四个区(石嘴山、大武口、石炭井、郊区)两县(平罗、陶乐),解放前,石炭井只有二家小煤窑,四名工人。汝箕沟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人采煤,到马鸿逵统治时期,也还是几个小煤窑。解放后,石嘴山的煤炭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石炭井、石嘴山、汝箕沟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煤矿区;大武口区成为宁夏煤矿机械制造的重要基地,年产原煤1000多万吨,洗精煤100多万吨。煤城石嘴山,在宁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宁夏最优质的煤炭
  宁夏汝箕沟矿区出产的“太西煤”是国内最佳无烟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等“三低六高”的特点。堪同世界最优质的越南“鸿 基煤”媲美,远销欧亚十多个国家,深受用户欢迎,被誉为“太西乌金”。
  宁夏灵武磁窑堡所产的“砟子炭”国内稀有。这种炭质地酥软,却固结成块;燃点低,易点燃,烧时象木炭一般耐着、火炽,一大块炭烧完以后,仅留下很少一点儿白白的灰迹;如将燃着的炭埋在灰烬里,隔日拔开仍火种通红。其用途广泛,可以烧炕、取暖、加手炉、煨火锅。昔日的砟子炭为豪门富贾所垄断,而今,已成为宁夏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燃料和工业能源。
宁夏石膏储藏量居全国首位
  石膏矿藏是宁夏的优势矿种,蕴藏量居全国首位,储量在45亿吨以上,它分别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两个时期:石炭纪早期形成的石膏矿层集中于中卫县境内的小红山和甘塘一带,矿层长约百米至200米不等,厚10米至52米,质地优良,多为一、二级品,畅销全国。渐新纪形成的石膏矿分布于同心至盐池一带。同心贺家口子大型矿床石膏矿层多达20余层,总厚度100米左右,石膏储量达一、二十亿吨之多,为我国罕见的特大型石膏矿床。
宁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宁夏大武口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总投资约4亿元,是目前我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大武口电厂4台机组现已全部建成发电,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3亿千瓦时。除了为我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外,还每年向西北大电网送电近7亿千瓦时,为提高西北电网水、火电调节能力,缓和西北地区日益加剧的缺电矛盾,都起到重要作用。
宁夏发电力达西北最高电压极
  目前宁夏水、火电装机容量已有80.2万千瓦,与西北 大电网相连,具有西北最高电压级。1987年发电量达40亿度。大坝电厂、银川电厂等建成投产后,全部装机容量将达330万千瓦,向西北电网送电120万千瓦。
宁夏最大的渠道水电站

  位于七星渠29.5公里跌水处的水电站是宁夏目前规模最大的渠道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年发电量1000万千瓦时。
宁夏发现的最大工业气流
  1986年秋,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在宁夏境内天池构造上,发现可观的工业气流。这是目前宁夏发现的最大工业气流,也是陕甘宁盆地上第一次发现的工业气流,对于开发建设宁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夏最大的机床生产厂家
  位于银川市新城区的银川长城机床厂,是机械工业部机床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也是宁夏最大的机床生产厂家。该厂设备先进,技术力量 雄厚,具有生产一般车床、仿形车床到数控车床等自动化程度较高车床的生产能力。主导产品仿形车床的产值产量在国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
  长城机床厂是我国最早研制生产数控车床的厂家之一,所产CSR20数控车床,为我国第一台通过国家级鉴定合格的产品。目前,该厂已成为我国生产数控车床品种规格最多、最全的厂家。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宁夏有全国最早成批出口加工中心机床的厂家
  位于宁夏中卫县的大河机床厂坚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这个厂出口的加工中心机床的自动换刀刀柄采用了国际标准,产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第一个成批出口加工中心机床的厂家。
宁夏有全国煤机制造行业最大的厂家
  西北煤机总厂座落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地区,下设一厂、二厂、电机厂三个分厂,规模宏大,厂房连绵十多公里。主要生产煤矿矿井下采煤机械化成套运输设备。80年代以来有三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5种产品获煤炭部、自治区优质奖。此外还有5种产品获煤炭部科技奖,八种获自治区科技奖。
宁夏最大的全能针织厂

  银川针织厂是宁夏新建的最大规模的全能针织企业。具备针织、机织、染整和成衣加工等配套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化纤、纯棉、混纺三大类,以时装化和民族化为主要方向,还吸取伊斯兰教文化传统之精华,设计生产富有伊斯兰教各民族之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
宁夏有我国唯一的飞机轮胎翻新厂
  银川橡胶厂是化工部重点民用胎生产厂家和航空轮胎主要生产厂家,也是我国唯一的飞机轮胎翻新厂。该厂的航空轮胎翻新生产线,可承担波音、三叉戟等七种机型、九种轮胎的翻新任务,年生产能力1万条,可满足国内航空轮胎的翻新需要。 
宁夏最大的印刷厂
  宁夏最大的印刷厂是宁夏新华印刷厂。具有年印刷排版2200万字,书刊印刷5万令纸、零件印刷4291万印张,彩色印刷5万对开色令,书刊装订6万令纸的生产能力。有先进的电子分色制版设备,使该厂在彩色制版业务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宁夏品质最佳的砚台
  用贺兰石雕刻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是宁夏品质最佳的砚台。也是全国八大名砚之一。
  贺兰石采于贺兰山,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贺兰石刻砚,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记载的要推《宁夏府志》 。此书“地理山川”一节里有这样的描述:“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称贺兰端”。清末,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砚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制砚工艺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从贺兰石刻成贺兰砚,要经过八道工艺,一方佳砚,艺人们往往要呕心沥血数月,以至年余。贺兰砚的图案千姿百态,龙凤螭蟾,山水花鸟,福禄寿喜,不下百余种。 
宁夏最优质的毛毯
  宁夏天鹅牌提花毛毯是银川毛纺织厂的传统高档产品。50年代一举成名后,信誉经久不衰。在全国毛毯评比中,屡居前茅,1980年获国家银质奖章,荣列我国同类毛毯之冠。
  天鹅牌提花毛毯是以上等宁夏滩羊毛作原料,同时,在织毯过程中,注意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


宁夏最早的黄河水运
  宁夏最早的黄河水运系薄骨律镇(北魏重要军镇之一,今吴忠市西南)镇将刁雍于公元446年开创。当时刁雍为完成拓跋焘(北魏太武帝)的命令,将河西屯谷50万石运到活野镇(今内蒙古五原西北),经计算陆运不如水运。于是造本船200艘,每艘可载粮1000石(约合260吨),次年3月至9月将50万石粮食全部运完。揭开了宁夏水运史的第一页。 
宁夏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
  在宁夏中卫县以下的黄河水面上,时而可见到用牛羊皮囊制成的“皮筏”在激流中乘风飞渡。这“皮筏”便是宁夏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
  黄河水流湍急,礁石林立,不便行船。为了解决过渡的问题,古代劳动人民便“缝革为囊”充入空气,作为泅渡工具。在唐以前,一般将这种过渡工具称作“革囊”。至宋代,制作方法有了改进。宰杀牛羊后制作的皮囊不再是缝合而成,而是使皮张保持完整,称“浑脱法”。浑作“全”解;脱即剥皮。从此“革囊”之名就改叫“浑脱”了。把若干个浑脱并在一起,捆绑上木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又称为“皮筏”。皮筏的载重量较大,且较为安全,每日行程200里,由此昔日便成为黄河上游的一种主要运输工具。解放后,宁夏的陆路、水路、航空事业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作为民间小型运输工具的皮筏在中卫、中宁一带的黄河渡口,仍然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宁夏最早的机动渡轮
  1948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以“加强军运”为由,请交通部公路局第七区局为仁存渡口调拨机动渡轮两艘。同年8月22日一艘以汽车发动机为动力的单浆木质渡轮由甘肃靖远安宁渡口下水,8月30日抵达宁夏仁存渡口,行程约400公里。这是宁夏有史以来的第一艘机动渡轮。 
宁夏最早的公路
  1925年,冯玉祥将军部署国民革命军入甘,因军运“急待行驶汽车”,遂派兵工整修宁夏城至包头的大车道,并通过辎重,炮车和汽车。1926年初,西北汽车公司将这条路正式作为“已成汽车路”。“长四百余英里”公诸于世,《交通建设》2卷3期刊载《公路建设大事记》也是这次筑路活动称作“宁夏省筑路之始”。所以,经过整修的宁包路,被认为是宁夏的第一条公路。
宁夏最早建成的永久式桥梁
  1947年11月宁兰公路长山头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桥梁建成。这座跨清水河的桥梁全长58.4米,是宁夏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永久式桥。 
宁夏最早的黄河公路大桥
  宁夏区最早的黄河公路大桥,是1970年12月26日建成的叶盛黄河大桥。它跨径40米,长452米,十孔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造型美观,古朴大方。这座大桥是由我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完成的。
宁夏最早的飞机场
  1933年国民党省政府在省城(今银川)东20公里的东昌(今贺兰县通贵乡)修建的飞机场,是宁夏最早的飞机场。该机场于当年7月首次使用。
  东昌机场地处黄河岸边,是在一片河滩上草草修成的,跑道系土质,因地势低洼,常有积水,交通也不方便,不久便废弃。 
宁夏最大的汽车站
  座落在银川南门广场东侧的银川汽车站是宁夏现代化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长途汽车站。
  汽车站的建筑面积为5350多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一面3.5米见方的电子钟,报时钟声宏亮、雄浑。门庭迎面是一幅美丽的宁夏山川壁画。门庭两侧的南北候车大厅,分别饰有“朔方行”和“塞上之春”的巨幅高温彩釉壁画,四壁装有立体声柱和电子钟。两厅可容纳旅 客1500人,设有12个出口处,每个出口处都安装着热空气幕,堵隔冷空气进入。出口处上方都装有电子显示屏。车站可同时发送班车24辆,每天可发送旅客8000人次左右。该站也是西北地区目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大型汽车站。 
宁夏境内最长的公路和第一条文明公路
  贺兰山沿山公路全长117公里,贯穿宁夏南北,是宁夏境内最长的公路经济干线。
  包兰公路线银川至叶盛段公路,35公里公路干线是宁夏南北公路的咽喉,每天的交通流量平均达3800多车次。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司助人员的努力,现已成为宁夏第一条文明公路。
宁夏最早的铅印纸币
  1929年,吉鸿昌任宁夏省主席时,首次铅印纸币---铜元票。票面值分别为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三种。 
宁夏解放前最大的商号
  清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商人杨、李两家从平凉移到中宁经商,创立商号“庆泰恒”,经过几十年经营,发展成为划日宁夏头号商业资本。“庆泰恒”在中宁设有总号,在外地分号有九家,住庄遍布许多大城市和商埠,从采购、发运、推销土特产品,组成了自己的商业网络。抗战中期是“庆泰恒”发展的极盛阶段,其资金及规模超 过宁夏“八大家”,全部资金达500万元以上(折白银360万两)。但由于西北五马的强征暴敛,解放前,它已濒临倒闭。 
宁夏最早的照像馆
  银川市宝珍照相馆,是宁夏最早的照相馆。它由章藏珍所创办,1935年9月6日正式开业。宝珍照相馆的设备和技术在当时是第一流的。服务周到,深受顾客欢迎。 
宁夏第一家彩色摄影扩印部
  座落在银川市中山南街的信谊彩色摄影扩印部,于1985年4月5日正式开业。它是宁夏第一家彩色摄影扩印部。在此以前,宁夏所摄的彩色照片除几个专业单位可以冲卷,放大外,扩印彩色照片都要托人 或邮寄到北京、上海、兰州等地制作。信谊彩色摄影扩印部从日本引进“幸福牌”彩色冲卷扩印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吞吐量大,1小时可冲135彩色胶卷40个,扩印彩色照片4000张。 
宁夏最早在香港注册营业的公司
  宁夏第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机构是“嘉川发展有限公司”,于1986年12月在香港开张营业。这家公司是由宁夏对外经济贸易厅主办的,是宁夏各对外贸易企业在香港的总代理。 
宁夏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
  吴忠农贸市场是目前宁夏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它 拥有两座交易大楼,一条十字型商业街和四个交易大厅,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宁夏最大的开放型购物中心
  银川新华商场,总营业面积4300多平方米。下设11个商品部,63个柜组,经营针织、纺织、文化用品、五金交电、日用百货、工艺美术、副食等八大类商品,品种达1.76万种。整个商场内外装修得富丽堂皇,特别是三楼营业厅,将柜台以各种几何图形连接成曲径回廊、左右货架商品琳琅满目,使人感到现代化大型商场的气氛。

  商场不要国家投资,采取以资带劳,社会集资,企业自筹等方式筹资扩大营业面积,吸引区内外21家国营、集体、个体厂家商户进店经营展开竞争,成为全区经营商品品种最多的开放型综合购物中心。 
宁夏最大的副食品商场
  目前宁夏区最大的副食品商场是座落在银川复兴南街的丽华商场。经过改建的商场宽敞明亮,营业面积达1120平方米。这里常年经营的副食品种达1600多种。

农业 林业 水利
宁夏银川平原是全国最古老的引黄灌区之一
  宁夏北部的银川平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1/4,引黄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伟大祖国最古老的引黄灌区之一。
  黄河从腾格里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的沙坡头以西,流入宁夏境内。从这里开始,贯穿宁夏的黄河之水被引入条条渠道。古老的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新修的惠农渠、东西干渠等都在发挥着积极作用。黄河之水通过这些渠道,滋润着银川平原300多万亩良田。灌区内盛产稻麦,灌溉耕地只占宁夏全区的1/5,粮食产量却占全区的70%。是我国西北地区有名的绿洲。

  宁夏引黄灌区是黄河冲积平原,西面有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东面有毛乌素沙漠,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但由于黄河水源充足,加之气候干而不旱,地势高而不寒,故能旱涝保收,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它与我国杭嘉平原、成都都江堰灌溉区,珠江三角洲,并称为我国东西南北四大“明珠”。 
宁夏最早的农牧场
  贺兰山农牧场,创建于1939年。当时称为宁夏畜牧总场,是宁夏最早的农牧场。
  该场地处贺兰山下,场部设在镇北堡,拥有以高家闸为中心伸向贺兰山各沟的养马基地;镇北堡养羊基地;平吉堡养牛基地。但 是由于不善经营,管理混乱,解放前夕该场已濒临倒闭。
  解放后,贺兰山农牧场几经风雨,但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职工艰苦努力下,农牧场日益壮大。三中全会后,农牧场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农场办起了建筑、供销、家禽等公司、工厂,并建立了学校、医院、商店等教育福利设施,全场有职工2248人,拥有各种大型农机具上百台,工农业总产值连年递增,现已突破600万元大关。


宁夏最优质的稻米
  宁夏盛产大米,不仅产量高,而且也以品优质佳而著称。相传清朝曾品居“贡米”之列,现今也常荣调北京,供居民欢渡节日食用。宁夏大米具有“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优点,且蛋白质、脂肪含量尤高,极富营养价值。用其蒸制的米饭,洁白如脂,粒粒品莹,粘而不腻,油润香口,与著名的天津“小站米”可媲美。
  宁夏大米又以青铜峡市叶盛堡一带的“叶盛白皮大稻”最佳。“叶盛白皮大稻”颗粒饱满,光泽晶莹、香味浓烈,堪称米中珍品。
 
  宁夏农科院农作物所,推广栽培的优质梗米“优秀57”“秋光”和宁夏农学院培育的“农院7---1”三个品种,荣获1985年全国优质农产品奖,这是历年来我区稻米获得的最高奖。

  被誉为“珍珠米”的我区大米,在1986年首批出口东欧市场。 
宁夏水稻创单产全国最高纪录
  1983年宁夏引黄灌区的6300亩秋岭杂交水稻,平均单产678.7公斤,最高单产894.8公斤,创同品种单产全国最高纪录。 
宁夏最优质的白豌豆
  宁夏南部干旱地区盛产白豌豆,尤以西吉县所产最佳。西吉白豌豆不仅为京、津、赣、皖等许多省市所争购,而且也深受港澳同胞的欢迎,畅销不衰。
  在我国,豌豆产地很多。西吉白豌豆所以能著称中外,备受欢迎,是由其质地优良所致。西吉白豌豆呈乳白色,皮质光滑,内胚盈厚, 粒大饱满,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更居豆类作物之冠。
  
  西吉白豌豆的质地优良是同西吉县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西吉终年少雨,日照强度大,非常有利于白豌豆淀粉、糖份的转化和积累,从而形成了西吉白豌豆粉质丰富的突出特点。
宁夏是我国最著名的发菜产地
  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以其形色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自古以来,宁夏就是我国最著名的发菜产地。

  发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用它制成菜肴,风味独特,别具一格。宁夏发菜色泽乌黑,丝长柔韧。质地纯净而久享盛名。主要分布在灵武、中宁、青铜峡、同心、盐池一带。近年来,宁夏发菜的采收量大增,在出口中占居重要地位,深得港澳同胞和侨胞的赞誉。 
宁夏灌区甜菜含糖量为全国最高
  宁夏灌区种植的甜菜含糖量高达18%以上。在全国是最高的。近几年来,宁夏甜菜生产不断发展。1985年产量达38.52万吨,可以满足本区两个糖厂的生产需要。 
宁夏是我国最著名的甘草产地之一
  甘草是一味用途最为广泛的中药材。其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被誉为“药中之王”。宁夏素来就是甘草之乡,产甘草历史悠久。宁夏雨量稀少,日光充沛,温寒兼容,土质深厚,这种特殊的环境培养出来的甘草,具有条直、骨重,粉足的特点,名盖西北,故又有“西镇甘草”、“西正草”之称。长期以来,西镇甘草与产自内蒙古草原的“梁外甘草”,齐名媲美,享誉中外,同为我国两路传统的甘草佳品。

  宁夏甘草以盐池县所产最佳,不仅质地优良,而且产量丰富。目前宁夏生产的甘草、甘草霜,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亚洲、欧洲和澳洲。 
宁夏是我国最著名的红瓜子产地
  红瓜子是宁夏的传统特产,以其片大厚实,籽仁肥硕,色泽红润,鲜艳喜人而荣居全国之冠,蜚声海外。

  宁夏红瓜子的产区广布于贺兰山东麓,尤集中于平罗、陶乐、贺兰等县。宁夏红瓜子营养极为丰富,籽仁酥香,经精细加工,实乃干货之上品。华北、两广、新疆等地虽曾先后引种,但是由于水土、气候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均不能保持其原有的优良品性。因此宁夏红瓜子仍独享盛名。 
宁夏最大的肉牛基地
  宁夏泾源县地处六盘山东麓,属阴湿地区,具有兴林兴牧的优势。泾源县养牛业历史悠久,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泾源的养牛业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1986年全县黄牛饲养量已达26220头,出栏肉牛3131头,牛肉产量71.8万斤,畜牧业总产值164万元。全县专业户有3200多户,还建成39个专业养牛村。该县是目前宁夏最大的肉牛基地。
  泾源县养牛主要利用六盘山天然草场放牧,所产牛肉细嫩鲜美,无化学残毒,尤其是生产过程全部按照清真要求,因此可为国内外穆斯林提供信得过的清真牛肉产品。国家农牧渔业部已批准,到1990年将泾源县建成肉牛基地县。 
宁夏最有名的羊种
  宁夏滩羊属长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绵羊品种。在世界养羊业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类似滩羊的裘皮羊,宁夏滩羊在世界是是独一无二的。滩羊绝大多数呈白色,但在头部、眼周围和两颊多具有褐色、黑色斑块,纯黑纯白者极少。

  宁夏滩羊得以久享盛名,主要应归功于羔羊毛皮的珍贵,滩羊羔羊出生30天左右,宰杀后获取的皮子,经过精细加工,即称谓“二毛皮”。二毛皮板薄如厚纸,不仅质地坚韧,柔软丰匀,而且非常轻便。
  
  滩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其味鲜美。宁夏滩羊集中分布于银川市、石嘴山市以及银南行署所辖县区的荒原上。 
宁夏最名贵的河产
  鸽子鱼,相传又名“宫筵鱼”,是宁夏传统的最名贵的河产。

  鸽子鱼形似鲤鱼,但头和眼则比鲤鱼小,体窄嘴尖,两侧各有一根较长的触须。鱼背显褐色或呈黄白色,腹泛白色,体色似灰鸽。鸽子鱼栖息水域小,产地少,在宁夏仅见于中卫县景庄乡南长滩一带的黄河水湾里。相传封建朝廷曾钦命宁夏等地官吏按时贡献鸽子鱼,遂身价倍增,一对鸽子鱼竞可换一件上等沙毛裘皮。鸽子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有醒酒解醉、祛寒保暖的效用。 
宁夏最珍奇的鱼种
  宁夏西吉县的水堰中发现的身披各色艳丽彩色、形成群体的鲫鱼极为罕见,属宁夏最为珍奇的鱼种。宁夏水产科技工作者给它取名“西吉彩鲫”。
  “西吉彩鲫”仅在西吉的少数水堰中生长。这些水堰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强烈地震后形成的。彩鲫究竟是怎样出现在这些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水堰之中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西吉彩鲫”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在生物科学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宁夏最珍贵的鸟
  蓝马鸡又名马鸡,属雉科,集中栖息于贺兰山,是宁夏最珍贵的鸟。
  蓝马鸡体形较大,重约2至3公斤,飞行能力较差,善于奔走。以昆虫、草、根、茎、松籽为食,听、视觉敏锐,彤红脸颊,全身披覆蓝灰色羽毛。蓝马鸡姿态优雅,风度潇洒,举止大方,显现出一种挺立高山,粗犷豪放的气质。它是一种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意义的鸟类,一直被列为国家稀有珍禽之一。现今,蓝马鸡已是宁夏与外省区野生动物交换的主要品种之一。 
宁夏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树
  平罗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交济村,有古柳树四棵,其中一棵约12米,主干直径2.5米,树围7米,树冠复盖面积达7.8平方米,树干奇形怪状,远看就象一盆古朴优雅的盆景,近看又好似一把撑开的巨伞。苍劲挺拔,叶枝繁茂,巍然而立。据有关资料推算,这棵树 生长年代至少已有400年的历史。 
宁夏最早引进的塔松
  在银川中山公园内屹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秀丽的塔松。它形似宝塔状,枝叶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树干通直,气势非凡,呈现出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这棵塔松是宁夏首次引进的。
  1939年,宁夏从西安引进了三棵塔松。一棵栽在银川中山公园里,另外两棵栽在永宁王太堡马鸿逵庄园内。中山公园的这棵塔松初栽时仅1米多高。在老农艺师吴兴德的精心护理下,塔松茁壮成长,现已高达十几米,成为中山公园的景观之一。 
宁夏最早的植物园

  盛夏,出宁夏盐池县城西行约2公里,在无垠的沙原深处有一片林木葱葱,芳草如茵的绿洲。这便是我区兴建最早的植物园---盐池县沙地旱生灌木园。1985年开始兴建,如今已初具雏形。1100亩的植物园境内,有18条防护林带、主干道和排灌系统,从区内外引进的134种灌木,已有60种在这里安家落户。 
宁夏最大的植物园
  宁夏西吉县境内正在建设的黄土高原树木园是一座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植物园。经过建园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几年来,雪松、银杏、合欢等一批珍贵的树种已在黄土高原一隅初露风姿,100多种树木在此安营。气象站、资料室、种籽室、标本室、试验室等基础设施即将完成。到1990年我国黄土高原上首屈一指的植物园将在宁夏建成。 
宁夏面积最大的森林
  跨越固原、隆德、泾源数县的六盘山林区,总面积101.7万亩。是宁夏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1980年国务院将这一林区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水源涵养林。1982年自治区将整个林区定为六盘山森林自然保护区。
  林区内有杨、桦、柳、松、椴、榆等乔木60多种,木材蓄积量116万立方米,有灌木100多种。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200多种动物,分属24目57科。其中有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麝、 金雕、红腹锦鸡,以及新发现的林跳鼠、恶鸟、鸡等,还有金斑蝠蝶、丝带凤蝶等珍贵稀有的昆虫。植物有113科788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桃儿七、黄芪和北方少见的窝儿七、暴马丁香以及奇特的冬虫夏草等。
  六盘山这片天然次生林区,对于调解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农业生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宁夏最主要的云杉产地
  贺兰山是宁夏最主要的云杉产地。云杉善生长于高寒湿润之巅。树身高耸挺拔,状如宝塔,高多在20米以上。树叶浓密,呈蓝绿色,终年常青。树干笔直,是良好的建设用材。木质纤维细长,也是造纸 的好原料。
  贺兰山云杉最突出的特性是耐阴,只要有点侧影射光或微弱的散射光,即能生长二三十年。贺兰山云杉还有抗严寒、耐干旱的习性,在零下30摄氏度,年降雨量不满400毫米的气候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贺兰山区的大面积云杉林,已明显地发挥了涵蓄水源,缓减山洪的作用,是宁夏地区值得大力推广的树种。 
宁夏最主要的油松产地
  油松别名短叶松,两针一束,喜光,耐旱耐寒,生长快,材质好,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油松在宁夏分布较广,但集中分布在贺兰山。贺兰油松干形挺拔,通直饱满,硬而韧,纹理直,板材不扭曲不变形,富有油脂,耐腐蚀,是制作桥梁、矿柱、电杆、家具的好材料。油松的枝叶繁茂,树形美观,树冠庞大,叶色碧绿,既可作为营造用材林,还是城镇绿化环境的好树种。 
宁夏被誉为“世界最佳工程”的人工林
  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西吉防护林建设工程,无偿提供价值2326万元人民币的小麦。经过数年努力,乔灌草结合的植被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载畜能力。对此,世界粮食组织的官员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世界人工林最佳工程之一”。 
宁夏最奇特的树
  宁夏山区生长着一种能产醋的树,名沙棘,醋柳或醋刺,是一种灌木状小乔木。秋天,橙黄色或桔红色的球形浆果压满枝头,当地老百姓采收果实压汁浓缩做醋食用。它也是制作果汁、维生素食品的重要原料。 
宁夏最佳苹果品种
  在1985年12月召开的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上,宁夏送展的金冠(黄元帅)苹果,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专家认为宁夏金冠苹果,果面光滑,呈金黄色,有的阳面稍带红晕,果肉爽脆,滋味酸甜,汁液丰富,香味浓郁,堪称佳品。 
宁夏是全国最著名的枸杞产地
  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枸杞子味道甘甜,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和良好的滋补品。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500年的历史。因宁夏茨园土壤谐知,温寒兼容,排灌适时、光照充沛、极宜枸杞的生长,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高而居全国之冠。
  宁夏质量最佳的枸杞品种属中宁舟塔乡培育的大麻叶枸杞,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麻叶树体架势好,针刺少,便于管理。一般亩产300斤左右,最高可达500斤。其特点是果实饱满,颗粒大,果肉厚含籽少。干果千粒重145克,特等和甲等品种占82%左右,实为枸杞中质量最佳品种。 
宁夏产量最丰的红枣品系
  宁夏生产的红枣,是我国枣类中的传统佳品,以果大、肉厚、甘甜和加工艺绝而驰名。
  宁夏红枣产地大部分在黄河两岸,其中以灵武、中宁、中卫诸县最为集中。“灵武圆枣”是宁夏红枣产量最高的品种。枣的果实浑圆或椭圆,颗粒硕大,颜色深红,单粒果重平均10克左右。果实肉质致密,甜中带酸,含丰富维生素丙,干燥率高,可达45%。这种枣树5月上旬萌芽,中旬展叶,6月中旬至7月下旬开花,9月果熟上市,产量极高。  
宁夏最大的水利枢纽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座落在宁夏中部的青铜峡谷黄河出口处,是宁夏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黄河综合利用梯级开发的第一期大型水利工程之一。1958年8月开始兴建,1960年拦河大坝基本建成,1968年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70年代中期八台机组全部安装投产。工程主体是一座带泄水管闸墩式电站。泄水量达每秒9963立方米,即使出现历史上最大洪水,也可保证全部安全下泻;电站厂房中排列着的八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7万余千瓦。拦河大坝,全长697米,最大坝高42.7米,拦腰斩断奔腾而下的黄河,蔚为壮观。大 坝之下,形成一个长条形人工湖---青铜峡水库。湖中碧波荡漾,汽艇遨游;岸畔林木葱茏,一派生机。
  雄伟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给宁夏回汉族人民带来了幸福。它不仅使青铜峡以下引黄灌区扩大灌溉面积上百万亩,而且使宁夏工农业生产有了充足廉价的电力能源。近年来,水电厂平均发电量都在10亿度上下,差不多占到宁夏全区发电量的一半。它为引黄灌区千家万户送来了光明。 
宁夏最大的扬水工程
  固海扬水工程纵贯固原、海原、同心、中宁四县的清水河流域,是宁夏目前最大的扬水工程。
  固海扬水工程灌区南北长120余里,东西平均宽4.8公里,现有可耕地67万亩,种植面积50万8千亩。固海扬水工程按规划设计,可灌溉固原、海原、同心、中宁和长山头机械化农场耕地34.4万亩。主干渠全长155公里。水源由中宁泉眼山一级泵站直接从黄河提取,共有11级扬水,净总扬程342米,加支干渠泵站共有提水泵站18座,总装机101台,提水高度399.05米。输水干渠所经地区,建有各类建筑物368座。长山头跨清水河大渡槽,连同旱地延长部分,总长1064米,是整个工程最大的渠道建筑物。还有高压输电线路216公里。工程浩大,甚是壮观。
  固海扬水工程对宁夏清水河中下游两岸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清水河中下游两岸,土地平坦,土质肥沃,宜于农业生产。但雨雪稀少,蒸发量大,十年之旱,粮食产量很低,大片荒地未能利用,人畜饮水困难。固海扬水工程的建成解决了这里干旱缺水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宁夏最大的引黄灌渠
  从宁夏首府银川城步出西门,眼前一条宽阔的渠道,湍急的水流浩浩荡荡向下游流去。两岸白杨倚天,垂柳依依。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宁夏最大的引黄灌溉渠唐徕渠。干渠长154公里,可引水160立米/秒,灌区面积101万亩。唐徕渠也是我区最古老的引黄灌渠之一。
  西夏王朝时,为满足军需民食,曾浚修唐徕等古渠。元朝初年,唐徕等古渠因战乱曾“废坏淤塞”。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元世祖忽必烈的命令,来到宁夏,对它及其它渠道进行了治理。新中国诞生后,对唐徕渠进一步整修,使千年古渠发挥更大的作用。 
宁夏引黄灌区渠线最高的自流干渠
  位于宁夏黄河东岸的东干渠是宁夏引黄灌区渠线最高的自流干渠。东干渠建成于1976年,由青铜峡枢纽坝上引水,渠首引水高程达1155米,比秦渠高出70米,可引水70立米/秒,渠道长14公里,灌地17万亩。它不仅是宁夏引黄灌区渠线最高的一条自流干渠,也是宁夏第一条全线、一断面实行混浊凝土衬砌的大型渠道。
  明代中叶,宁夏曾在汉渠之上的金积山口,即今东干渠渠线附近开凿过一条“金积渠”,因渠线过高,为降低渠首、渠身,工程中基岩挖方无法解决,“遍地顽石大皆十余丈,钟凿不能入,火醋不能裂”,结果“役夫三万余名,费银六万余两,夫死者过半”,而竟成废渠。历史上各族人民世代希望兴建,而无法实现的工程,终于在社会主义时代完成并造福于人民了。

教育 体育 卫生
宁夏最早的中学
  银川一中是宁夏建立最早的一所学校。清光绪32年(1906年),当时的银川书院被改为宁夏府中学堂,这就是银川一中的前身。后经多处辗转搬迁,屡次合并更名,演变为现在的银川一中。
  解放前,银川一中的革命师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同军阀马鸿逵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烈士张子华、孟长有、李天才、何自成等都曾是银川一中的教师和学生。
  解放后的30多年,学校共培养了高初中毕业生16400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校友遍全国。 
宁夏第一所师范学校
  银川师范专科学校,是宁夏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它的前身是附设 在府中学堂的简易师范科,建立于1908年。解放后,该校为宁夏的教育
  战线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为振兴宁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宁夏第一所女子学校
  1922年,中卫县劝学所所长刘佩黻,劝学员张显庭、李文茂等在县城文昌宫三代祠办女子初级小学。此为宁夏第一所女子学校。 
宁夏第一所教会学校
  1923年,固原县福音堂牧师宋一千,在居民赵惠生院内设基督教教会学校一所。此为宁夏地区第一所教会学校。 
宁夏第一所职业学校
  宁夏卫生学校的前身---宁夏助产职业学校1935年10月在宁夏省城(今银川市)成立,校长姚寻源。这是宁夏的第一所职业学校。 
宁夏最早举办的体育运动会
  1929年,吉鸿昌任宁夏省主席期间,为了团结民众,强身救国,于7月底到8月初,在银川东教场举办了“宁夏武术比赛大会”。

  在比赛大会开幕式上,吉鸿昌讲了话,他号召人民热爱国家,锻炼身体,甩掉“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建设独立富强的中国。比赛结束后,吉鸿昌亲自为获奖者颁发了银制奖章,并给他们赠送了单刀、红缨枪和春秋大刀。

  这次武术比赛大会是宁夏最早举办的体育运动会。 
宁夏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宁夏女运动员祁春霞在1984年全国健将射击邀请赛中,以高出两环的成绩,打破了苏联运动员创造并保持十年之久的女子汽手枪世界纪录,成为宁夏历史上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宁夏第一位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员
  李永清是宁夏第一个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员。他是宁夏土生土长的优秀田径运动员。1952年9月,他作为贺兰县代表队的运动员,在宁夏省首届人民体育运动会上初露锋芒,1953年正式从事体育工作和运动。先后代表宁夏省、西北区、西安市、甘肃省参加过四次全国比赛,均取得 优异成绩,还两次打破200米低栏全国最高纪录。在1953年至1954年中,五次创全国最高纪录。为宁夏和西北人民争了光,对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宁夏运动员在全运会夺得的第一块金牌
  回族摔跤选手康小伟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古典式摔跤130公斤决赛中,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宁夏体育代表团夺得一枚金牌,从而改写了宁夏代表团在历届全运会上没有金牌的历史。 
宁夏最著名的回族武术家
  宁夏最著名的回族武术家当为王新武、马振武二位先生。
  王新武是山东济南人,出身武术世家、擅长长拳、太极拳。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宁夏工作。1975年在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太极拳第一名。1984年作为中国太极拳教授组组长东渡日本,在东京、横滨等地授拳,受到欢迎。王新武先生积极研讨武术理论,与人合作发表了《回族武术初探》、《四十八式太极拳》、《长拳对练单刀对枪》、《武术讲座》、《武术规则新特点》等著作和论文。 
宁夏最有名望的回族武术家
  马振武先生武艺超群,精通天下闻名的少林寺“开家拳”---“少林十八罗汉拳”。他不但精通拳术,而且擅长多种兵器、短兵器和软兵器,还会运用硬气功。经常操练和表演的武术项目达50多种。马先生虽已年逾七旬,但雄风不减当年。1979年到1982年在福建南宁、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举行的三次全国武术赛会上,曾连获三块金奖章。这位老人还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募捐进行过义演。 
宁夏农村回族青年最喜爱的体育活动
  “打木球”也叫“打毛球”、“赶耳桃”,有的地方叫“打蓝子”,是宁夏农村回族聚居地区广泛流传的体育活动。因它多在野外荒滩、山坡草地上进行,所用器具比较简单,每人只需备一根60公分长的木棒,用来击球即可。木球多为随圆型,只要有一片开阔地就可以玩耍,农村回族青年特别喜欢它。
  方棋也是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在宁夏南部山区和银南地区最为流行。棋盘长方形,横7行竖8行56个交叉点,棋子黑白各28粒,由交战双方轮流布子,布局完成后,即可轮流行棋对奕。在比赛中,一方棋手只要把4粒棋子走成彼此相连的1个正方形(术语作“成方”)即可吃去对方任何一个未“成方”的子,其基本战术为尽量多“成方”,并尽可能地阻止对方“成方”,直至分出胜负。 
宁夏有全国第一座铅丝板结构驳壳型层项体育馆
  宁夏银川体育馆是全国第一座采用铅丝板结构的驳壳型屋顶的建筑。内有2101个座位和电动计分牌。20多年来举行过许多比赛和表演。接待过全国篮、排、乒乓球、象棋、武术、体操等各种比赛、表演及大型欢迎会,是个多功能的建筑。 
宁夏最早的药店
  河南武安县人房老尚于清乾隆年间开设的德

宁夏之最(转)

宁夏之最(转)

阿里云降价50%
<P>这个帖子去年不了荷发过,你应该仔细看看。</P>
        <P>该受惩罚!</P>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辛苦了![em01][em01][em01][em01]

<P>领导好!</P>
        <P>1</P>[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1]

这么多的最啊,看的我眼花缭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