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十八怪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中卫十八怪 【转贴】
文∕杨富国(文淦)
四季风吹沙不跑 大山巍峨不长草
石头缝里长西瓜 常吃枸杞人不老
房顶平坦能赛跑 人在火上来回跳
男人也可称姥姥 腊八贪早把水挑
漠北苍鹰漫天飞 木轮提水把田浇
黑蛇来回沙中啸 玉米辣椒门前吊
说话怪如外国人 生下娃娃挂红条
城内环水城外湖 儒释道教一锅搅
男人阳刚女人俏 村村都有小寺庙
十八怪诠释:
   第一怪 四季风吹沙不跑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腾格里沙漠借助西北风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富庶、秀美的中卫大地,于是沙患横流,沙暴肆虐,一年之中有330天刮风。自然的贫穷,让所有的生命望而却步。当有着西北交通大动脉之称的包兰铁路在此穿越时,流沙这一世界性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勤劳和坚韧,凭借“麦草方格”的独特创意,终于制服了桀骜不逊的沙漠,解开了这道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让世界为之震惊。1959年,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经过实地考察后,发表了《向沙漠进军》的文章,盛赞沙坡头的伟大壮举。1977年,在联合国关于全球荒漠化问题的大会上,中卫的治沙成果引起了全球的注目。一时间,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纷至沓来,竞相探询治沙魔方,惊叹“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恩来、万里、李鹏、江泽民、曾庆红、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沙坡头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或听取汇报,或实地考察、或在北京参观治沙成果展,在被中卫人治沙精神感动的同时,也对治沙成果给予高度的赞扬。1984年,沙坡头被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五百佳单位”,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第一个沙漠自然生态保护区”,并成为世界首个具有“人工兼自然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1988年,沙坡头的治沙成果荣获自建国以来能与“两弹一星”相提并论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荣誉。自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以来,“麦草方格”拽住了沙漠的脚步,风天减少,雨水渐多,使沙漠出现了“沙岭笼翠”奇观。目前的沙坡头,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世界实验室”研究点,“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并荣膺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寒暑50年,风雨半世纪,沙坡头绿荫蔽日,百花争艳,蜂恋蝶舞,蛙鼓蝉鸣,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890多种种子和被子植物在此生根,546种野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在此繁衍,许多动植物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这些在荒漠中重新出现的“储存物”和“绿色基因”,成为世界自然研究的“植物园”、生命科学研究的活标本。迄今为止,沙坡头已荣获国内外20大殊荣。黄河漂流、黄河飞索、双飞滑翔、黄河民俗休闲、沙漠冲浪、沙漠越野、沙滩竞技、沙海观日、沙漠探险等20多个沙漠黄河旅游项目,精彩纷呈,特色各异,让人们在尽情享受自然的清新和愉悦的同时,充分感受融入自然的刺激和快感,而沙漠博物馆、治沙展厅、沙漠风情园、文化创意园,不但以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世人神往,更以在世界治沙、生态、环保三大科学高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世界瞩目,同时也像一部部沉甸甸的史册,让历史永远留存在沙海深处的记忆中。 GAONgz|ZI  
    第二怪 大山巍峨不长草 OOy]:t4 /  
中卫是镶嵌在祖国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块土地上,汇集了大山、大河、大沙漠、大草原、大湖泊、大平原。这里的大山不仅具有西北人的豪放和粗犷,还具有西北人的外实内慧。此山虽然绵延不绝,巍峨雄奇,也裸露着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沃土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却不长草。地质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是山中储藏着大量诸如金、银、铜、铁、铝等稀有金属和丰富的煤炭、石膏资源。尤其是沙坡头南岸的香山,每到夜晚山岚荧荧,蔚为壮观。科学认为:这主要是煤炭的自燃现象,但劳动人民因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便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夜照明灯,而我们则把这一奇观称作“炭山夜照”。当地人对此感慨颇多,总结出富有哲理的话:“大山不长草,山中必有宝”。别看那些青山绿水很好看,但外秀内空,没有宝贝顶什么用?并引申说:大凡有真本事的人,多数貌不出众,因此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ig(a28%  
   第三怪 石头缝里长硒瓜 &kKopJH  
从降雨的自然条件讲,中卫的年降雨量不如年蒸发量高,然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气候,却长出了神奇、独特的硒瓜。中卫地处山川结合部,其中部干旱带地域广阔,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54.9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53天,≥10℃的活动积温3178℃(硒瓜从开花到成熟要求的积温是800℃-1000℃),昼夜温差在12-16℃。尤其在膨瓜期,适宜的昼夜温差和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瓜类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的积累。由于压沙瓜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其个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富含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美容的功效,所以有着“抗癌之王”的美称,其特有的保健价值令食者称赞。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中卫市委、政府在南部山区的干旱带上,号召全市发扬“三苦精神”和“两情作风”,终于在石头缝里种出了硒瓜。一百多万亩的硒瓜,不仅成为了旅游观光带,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有的西瓜一个就有20多公斤。2003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监测,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卫硒砂瓜打进了奥运。站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手捧硒沙瓜不能不慨叹人类的伟大,这里的人们为了改变沙漠,改变荒芜,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创造出了如此之多的奇迹。 0 1U/{D6D  
    第四怪 常吃枸杞人不老 Mg? ^5`*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诗人刘禹锡所作的咏枸杞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盛赞枸杞的功效,美食家也喜食枸杞。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第94卷•神仙服枸杞法》中记载:有位使者赴银川办事,途中见乌发红颜的少女拿着竹竿抽打一个九旬老翁,便上前责问。女子答道:“他是我曾孙。”使者惊奇地问个究竟。原来,这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服祖传的秘方,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艰难了,所以曾祖母当然要惩罚他。这位曾祖母看起来面如少女,实际上已372岁了。曾孙不肯服用的祖传秘方,就是枸杞子。使者又问:这秘方由几味药组成?女子答道,只有一味,不过有五个名称,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地骨,冬天叫仙人杖,还有一个名称叫西王母杖。在明朝,刘公石著的《保寿堂方》中也有记载:有位老翁久食枸杞,活了100多岁,而且行走如飞,发白变黑,齿落更新,阳事强健。记载虽富有传奇色彩,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枸杞具有保健强身,滋补血虚,延年益寿的良效。经科学研究发现,枸杞确实具有养颜抗癌的功效。实践证明,常吃枸杞确实可以除病养颜、延年益寿。目前中卫规模化的枸杞观光植物园,不仅成为农民脱贫治富的产业,也成为宁夏红产业发展的首选原料基地。“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以及“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说的就是以枸杞为原料生产的“宁夏红”!由于枸杞的独特药效,现代人在烹调菜肴时适量使用,不仅使菜品提升了档次,也产生祛病健身的疗效,一箭数雕! _-aQ.p ?T  
    第五怪 房顶平坦能赛跑 <[O8 {9j  
中国的民居因地形、气候、民俗、信仰的不同而异彩纷呈。在陕西,那是“房子半边盖”的独特风格,内蒙则是圆顶蒙古包,中卫却是屋顶宽敞平坦。为什么这样呢?这里多风少雨,地理位置殊胜,是大漠、黄河、高山、绿洲、长城、丝路的交汇地,再加上由黄河大拐弯自然形成的原生态太极图,造就了一幅迷人的塞上江南奇景:农民不仅可依赖水车、七星渠、秦渠、汉渠灌溉庄稼以取得食粮,还可以通过捕捞黄河鲤鱼来改善生活。因此,这里的人们衣食无忧,自给自足,常有剩余的东西无处堆放,所以就把房顶建成微坡向前倾斜,以便偶有雨时向前淌掉,而把粮食以及一些不怕风吹日晒的东西放在房上。很多外地人见了说:“中卫真怪,房顶平坦能赛跑!” gBQK  
    第六怪 人在火上来回跳 M{gtu'.  
传说,最早的曹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完全是国富民殷、政通人和的清平世界。若干年后,兄弟不孝双亲,丈夫奸淫盗杀;彼此坑蒙拐骗,多数无恶不作。到了正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向玉帝作了述职。玉帝立派火神下界,要在夜晚火化曹洲。火神来到人间,见山上有一老翁拉着车子艰难地爬坡,寻思何不试探试探?火神化作一老妇,艰难地在前边拄杖行走。老翁经过身边,便让火神坐在车上,自己却吃力地拉着。火神心想如此好人,怎能全部烧掉?闲聊中,才知曹洲坏人虽多,但并非全是坏人,便说明身份,告诉老翁警告世人要多行善,否则必有灭顶之灾,最后教给了老翁一个方法。老翁立刻回去作了传达。天黑后,家家都在门口放一堆火,把盐撒在火上,人从火上跳来跳去。那盐撒进火中,就出现噼里啪啦的响声。火神回到天庭交旨,玉帝带文武群臣到南天门来观看,但见人间全是火海,人被烧得在火上跳来跳去。有的人还拆下乌鸦窝放入火中,气味难闻,再加上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象人类真的遭受火烧的煎熬。自有了避灾之事,这一习俗便相传至今,只不过后人又加以演绎,在麦草成灰后用铁锨扬起,并喊:“麦穗子好长哟——”,根据灰烬的长短来预测来年的收成。直到当代,每到正月23日,家家户户还是继承着这一传统习俗。 5$o]D  
    第七怪 男人也可称姥姥中国人对长辈的称谓千差万别、千奇百怪,这是因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可是汉族之间也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域广阔,秉承的文化渊源不同。在有些汉族集聚区,嫂嫂称丈夫的哥哥、弟弟为叔叔,就像《水浒传》中潘金莲称武松为叔叔。还有些外地人称外婆为姥姥,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农村妇女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令人啼笑皆非。在中卫,叔叔是对长辈的称谓,是晚辈称父亲的哥哥或弟弟为叔叔。这种称谓虽然容易使人产生辈分上的错觉,但习以为常了,自然就很正常。可在中卫,如果把姥姥当作外婆,那是要闹笑话的。因为中卫所称的姥姥,实际上多指长辈堂叔。当然,也有把姑奶奶的儿子称做姥姥的。无论是堂叔还是姑奶奶之子,都是男性,完全有别于外地人所称的女性姥姥。 pI2g\cH>  
    第八怪 腊八贪早把水挑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祖,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连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来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稠做粘,粘是“连”之意,寓意连年丰收。腊八粥的花样繁多,争奇竞巧,一般在腊七夜,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翌日清晨。较讲究的人家,还要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更为讲究的,要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供桌上才能见到。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清&#8226;顾梦游曾有诗云:“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总之所有这些,都只是说明在全国各地对腊八节都是重视的,只是中卫人要做腊八粥,必须在半夜去打水,谁打到了“金马驹”,谁家必定财源茂盛、全家吉祥如意!因此,家家户户会在半夜时分,争相去井里打水。 !=j\pu} Z  
    第九怪 漠北苍鹰满天飞 qkB)CY7  
中卫地处宁夏中部,西南与甘肃接壤,既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也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地。包兰铁路、甘武、宝中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太中银铁路在此交汇,是联系西北与华北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另有京藏、福银、中营、中郝、中固、中盐等高速公路和109、101国道、201、202省道等重要公路穿境而过,是河西走廊通往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内陆通道,也是承东启西、拓北展南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2006年5月,中卫市提出建设民用机场,开辟空中走廊、构建立体交通战略构想。2007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中卫香山机场批准立项,中卫人民终于迎来了在家门口飞天梦圆的日子,提出“大干200天,飞机上蓝天”的口号,迎风沙、冒严寒、战烈日、斗酷暑,从建设到校飞、试飞和通航,仅用了不到200天。2008年12月26日,飞机成功通航。这是中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加速度。开辟空中走廊,是所有中卫人早有的梦想,而今梦想成真!它的成功通航,更加奠定了中卫作为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UELni,$  
    第十怪 木轮提水把田浇木轮提水,是指水车提水灌溉。水车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它有48个水斗,辐条36根,轴心到地面是7.8米,直径为8米,它利用水流推动挂水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依次舀满水,缓缓上升,至上方时,水斗口朝下,将水倾倒掌盘,再入水槽,引流水渠。这种简单的水利机械,虽然外表粗糙,但却省工省力,一经造成,数年得利。对于它的由来,还要从明朝嘉靖年间说起。明朝嘉靖2年,也即公元1523年,兰州段字滩人段续考中进士,在云南任道御史时,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一次在乡间,他发现木制龙骨筒车可汲水灌溉,便观察其构造,绘成图样带在身边。后来荣归故里,便悉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在155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轮水车,起名“水车园”。其时中卫属于甘肃辖地,所以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上世纪四十年代,为水车鼎盛期,上自青海贵德,下自中卫,总计有350多部水车。水车在春季涨水时转动,冬季水落时停止,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黄河之滨三五成群的水车矗立河边,不紧不慢地缓缓转动,喷吐“白龙”,景象十分壮观。建国后,水车多为电灌站所取代,大多水车已被拆除,留下的水车已成为沙坡头旅游区的一大景点,在先后拍摄过的十几部电视连续剧中,都以水车作为主要背景。 c,%9Fh?(  
    第十一怪 黑蛇来回沙中啸 t2Dx$vT*&  
世界上的沙漠铁路都以失败告终,而国家为了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交通,决定修建一条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修建初期,不少外国专家预言,沙坡头地段将成为包兰铁路的盲肠。包兰铁路自包头东站至兰州站,全长990公里,1954年10月开工,1958年7月通车,1958年10月交付运营。自通车以来,高大的流动沙丘依然存在,但对铁路丝毫没有构成威胁,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于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到沙坡头实地考察后,这才明白是“麦草方格”治沙锁住了风魔的脚步。包兰铁路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自包兰铁路甘塘至兰新铁路的武威,于1965年建成了甘武联线长172公里,从而缩短了华北到西北的运程。这条铁路沿黄河两岸、乌拉山南麓、卓资山西麓、贺兰山脉西行,在三盛公、三道坎和东岗镇三跨黄河,中经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并在中卫和甘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边缘,是著名的沙漠铁路。沿线矿藏丰富,有农牧之利,风多而少雨、属大陆性气候。文物古迹繁多,自然风光绮丽,民风民俗粗犷而豪放,具有浓重的北国情调。沿线土特产品极多,且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加速内蒙、宁夏、甘肃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LkGrDP  
    第十二怪 玉米辣椒门前吊 40cgsRa|  
中卫是黄河流域的富庶地,也是塞上江南的米粮川。由于这里水位高,可以自流灌溉,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这里是玉米的产地,辣椒的基地。农民们每年将丰收的玉米掰回,同时把鲜红的辣椒摘回后,为了能使其迅速干透,便将它们整齐地挂在屋檐、窗前。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门前一片金黄,一片鲜红,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美得像水彩画,妙得像抒情诗。这种画卷,不仅游人认为这是美丽的景致,连自己见到这丰收景象后也心情愉悦,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不少诗人说:看到中卫的这幅美丽的画卷,会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16"eyt>  
    第十三怪 说话怪如外国人 B0Ql1x#x  
据史载:中卫原属甘肃管辖,其南部的香山是祁连山的余脉,因此这里与甘肃一脉相连,而中卫又是东北、华北、中原等地自东向西进入的必经之地,过去被称为“丝绸北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受东北、华北、中原等地以及西北、蒙古,甚至前苏联和阿拉伯国家的影响极大,所以中卫自有史以来,不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为东西贸易往来的集散中心。从中卫城区向北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探秘,可以发现一个四方墩,据史载那就是中卫与蒙古人进行商贸交易的场所,不少人还从遗址中捡到了许多古钱币。正由于此,中卫的语言是多个国家,多种民族、多种独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因此语言虽然很怪,并自成体系,但还能从中发现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痕迹。外地人说:中卫人说话就像说外语,但又感到纳闷,这种不是外语的汉语,还是可以听懂。如今的中卫话,不仅很有特色,还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 "Sp+Q&2U  
    第十四怪 生下娃娃挂红条 X]6Hgz66  
中卫自古就是有名的文化县。据说,当年康熙私访宁夏时,途经中卫香山脚下,却见几只黄鼠狼举爪作揖,于是感叹道:“想不到小生灵都懂礼节,可见中卫是文化大县啊!”皇帝金口玉言,这一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虽是传说,但中卫的文化底蕴就是深厚,无愧文化大县的称谓:一是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中,中卫人中举的最多;二是参加高考的人员中,录取最多的是中卫人;三是中卫人在全区从政的比例中最多。但中卫有个怪现象,妇女生孩子后,要在门口挂一条红布。当地人见到红布,如果是穷人,就远远走开。要是富人进去,这家里的人会拿食物款待。要是有学问的人进去,则会当作贵宾招待。原来,当地有个说法:刚生下的孩子要靠外人“采生”,谁进来就是谁“采生”。被“采生”的孩子,自然就秉承谁的命运。富人来“采生”,孩子将来就会大富;秀才来“采生”,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命运当然最好。当地人对这习俗深信不疑,古人家家都要生很多孩子,你会见到家家门口都挂着红布。现在社会日新月异了,城市高楼林立,自然见不到挂红布,但在农村还是可以见到这一风俗。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镇邪!由于刚生下的孩子是才投胎来的精灵,可用红布在门口堵截住“祸害鬼”的入侵! j)IXe 0dMC  
    第十五怪 城内环水城外湖 vJ9 6qX  
中国的湖泊众多,环水的城市更多,但这大多是在有灵秀之地的江南水乡。谁能想到,在极度干旱的沙漠边缘,在有着西北边塞之称的中卫市,居然城市环水相抱,城外更是湖泊秀美。游人来到这座城市,不但为城内的风水叫绝,也赞美城外的沙漠湖泊。可是,在中卫还是“县”之前,楼少巷多,街道窄小,从东到西几里,从南到北通透,民房居于城区中心,垃圾点随处可见。自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地级市后,短短5年,中卫城区框架拉大,高楼大厦林立,市区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而城外的腾格里沙漠,又在中卫市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打造了一个8000亩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湖泊。该湖泊成为继国家5A级景区沙湖、沙坡头之后的又一景点,被称之为“闪电工程”。湖边有芦苇、沙棘、白杨、沙枣,一抹抹,一簇簇,形成沙漠中独有的奇观。到了沙枣花开的季节,空气是最清香的。假如在湖泊中泛舟,黄河古城与湖中的风光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人文闪烁、古迹斑驳的独特风景。遥望南部香山,与眼前的景色相融,雄、奇、秀、幽一样不少,可让人忘记尘俗烦恼。除了美景,还有风味独特的全鱼席堪称一绝。 如此宝地,并不像陶渊明的《桃花源》那样难寻,交通极为方便,既有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还有平坦的沙漠公路,而附近就是新建的沙漠机场——香山机场! pE{ZWW[@+  
    第十六怪 儒释道教一锅搅 =fmM=@!$<  
古人云:文人相轻,宗教相害。这种陋习历经几千年的延续而“盛况空前”。走到世界各地,江湖界派系林立,争强斗胜;宗教界相互排斥,彼此诋毁。而中卫的保安寺,却是三教合一。该寺为西部经典古建筑。寺庙分上下两院,上为高庙,下为保安寺,坐北向南。现仅存的一口古钟铭文载:“大明正德丙寅季秋,陕西宁夏中卫指挥卫镇及旗士人等发人心于‘三世佛殿’前铸鸣钟一口,永镇边疆,官运人马吉祥如意”。钟身铸梵文字大明咒。明天顺4年为安全防卫,增筑城墙,因三佛殿妨碍筑墙,遂废之。清康熙48年,因强烈地震,保安寺殿堂倾圮,后经四年修整方复原貌。至乾隆年间,庙寺再次倾于地震之灾,时由住持僧广寿,率徒续因、续行、启发地方善信,保其存者,补其毁者。至咸丰8年同增建的砖牌坊、东西天池、转圈楼以及山门,广场、影楼戏台全部峻工。地方绅士尊其三教同源之说,将最顶层供奉玉皇大帝,故尔又称玉皇阁。1942年因庙会失火,保安寺砖牌坊以上的建筑付之一炬,次年再与土木,历时4年方完工。新建寺庙因其执事瑶池徒,将瑶池金母和12仙女供于最顶之层,故新建庙宇又称高庙。该寺的特点是集中、紧凑、重迭、回曲、高雅,可以宏、伟、瑰、丽四字冠之。其建筑纵向沿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伸进升高,平地高台浑为一体。其布局上下贯通,前部分是保安寺,山门建接引楼,简朴淡雅。进山门通院落,有一小牌坊小巧俊秀,亭亭玉立。往北是古朴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祠堂,院落左右厢各配殿宇。通天王殿登12级台阶,下有东西贯通的弧形隧道叫地狱宫,咸丰8年增建的三孔砖牌坊,巍然屹立在隧道之上。设计别具匠心,砖雕工艺精美,内容丰富多彩。再上12级台阶,通过华藏玄门,绕过屏障,迎面是重叠三层的主楼,一层为大雄宝殿,二层为西方三圣殿,三层为五方佛殿。主楼高29米,为九转七工程,大层顶腾空拔起,气势宏伟。主楼前建有三层玲珑俊秀的大悲阁,其造型奇特,雕刻艺术精美。其底层为透风过厅,四通殿宇,排列有序的翘首飞檐三层共有36个。在三楼脊顶中起一座八角塔,犹如凤冠;在大悲阁东两侧又建双层楼阁如凤凰之两翼。从整体看,整个建筑似凤凰殿翅,给人以凌空欲飞的感觉,而整个造型艺术则充分体现了东方木结构建筑的特征,重楼叠阁,错落有致,回廊曲折,清幽淡雅。整个建筑群的墙壁走廊,门窗格扇斗拱上都有许多精工细刻的花卉蔬果,珍禽异兽,琳琅满目,装饰和诣,为研究古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该寺是近代三教合一的典型寺院,寺内小牌楼有寓意“三教合一”的对联:上联“庙貌巍峨清净通一气”,下联“神灵感应慈悲忠恕不二门”,横批“三教同源”。砖牌坊之砖柱上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天在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殿内塑像有佛像,神仙和孔圣牌位,反映出明清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和谐相处的状况。“十年浩劫”期间,历代儒释道神像尽遭捣毁之厄,高庙保安寺除一口古钟和部分建筑物外,殿堂内的宗教设施,经书、法器全部毁坏,荡然无存,寺僧被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拔款36.8万元,信众集资70多万元,对该保安寺进行全面整修,按佛教内容雕塑佛像、精工彩画,僧人常住,由佛教界自主管理,现成为宁南佛教中心。 5:(uD3]  
    第十七怪 男人阳刚女人悄 n(^{s5 Rr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土地埋皇上”。江南秀美,文人雅士居多。山东人膘悍雄壮,能征善战。而陕西关中,陵墓遍布。特别是唐朝,前后历时289年,在历任的21位国君中,除晚唐的昭帝葬在河南,哀帝葬在山东荷泽外,其余19位均将其百年之身尽托关中。而在神秘的中卫,则是“才子佳人酸辣汤”,只不过中卫的才子和佳人,却是男子阳刚女子悄。中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处于上、中、下卫的“中卫”,虽然曾有“应理”的称谓,但最终还是以“中卫”的建制保留下来。既然是军事建制,自然这里就是兵家守卫之地。传说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但由于胜金关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卫人的豪气,给人的感觉是大漠豪情,粗犷阳刚。而女人大多是美女坯子,不仅言谈举止惹人爱怜,而且温柔多情,仿佛俏佳人一般。 O>e2MT|#k  
    第十八怪 村村都有小寺庙 ]j Nv}{  
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佛寺传入我国后,很快与我国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已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层层深入。到了隋唐时期,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被移到殿后,或另建塔院,这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已有很大不同。“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则是朝廷所属政府机关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汉代中央各行政机关的九个官署,就合称为九寺。九寺中的鸿胪寺,即接待印度高僧居住之地,类似现在接待国宾的国宾馆。因此“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精舍式僧房或支提窟。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将称朝廷高级官署的寺用来称呼佛教建筑,足可说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敬重。在道教中,最初的称谓,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之为“庐”或“靖”,也称为“静宝”。南北朝时,其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其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至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在民间称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祖庙、祠堂、武侯祠、韩文公祠等。可以说,寺庙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库,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已渗透到了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领域。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走到全国各地,寺庙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还很出名,如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等,但像中卫这样村村都有寺庙的现象,在全国也不多见。当地百姓由于对信奉的神灵非常虔诚,所以自愿捐款建庙,并记着“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因此在很多迷失本性的人眼里,中卫是一块未曾污染的人间净土:民风淳朴、普遍善良。很多投资商在选择合作地域和伙伴时,不忘中卫人的厚道、朴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