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披头岁月》BACKBEAT 1994<BR><BR><BR><BR><BR>有关批头四早年的第五成员斯图的传记片,如果知道批头四后日的风光,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去画画。“披头四”的崛起是当代流行乐界的传奇,本片企图捕捉他们成名前的一段青春岁月。藉以反映六十年代初期的时代气分,剧情描述约翰·蓝侬一心想组个别唱团扬名天下,力邀好友史都华前往德国汉堡跟他合组摇滚队,其后,他又找了志同道合的保罗·麦卡尼与乔治·哈里森一起在汉堡的小酒以卖唱。不久,史都华认识了热爱艺术的德国女孩艾史翠,重拾画笔向绘画发展,并表明不再唱歌,蓝侬有点妒忌,力劝史都华离开艾史翠。导演伊恩·索夫特雷在影片的前半段拍生生气勃勃,但剧力难以为继,饰演蓝侬的伊恩·哈特也抢去了男主角史蒂芬·杜夫应有的风采。<BR>36.《电波头》Airheads 1994<BR><BR><BR>电波头是关于三个玩车库摇滚的小混混,他们的乐队叫做“孤独的漫游者”,布兰登·弗拉雪扮演乐队的词曲作者、主唱兼吉他手查兹,亚当·桑德勒扮演可爱的贝斯手皮普,斯帝夫·巴塞米则是在玩具店打工的大龄摇滚青年雷克斯,他的角色是鼓手,还有很多出名的面孔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一些小角色,大卫·阿奎特就扮演了一个货车司机,“摩托头”乐队的莱米·基尔密斯特也在片中露了一小脸,“白僵尸”乐队则在其中充当一支在俱乐部演出的乐队(“摩托头”和“白僵尸”的歌曲都被收录在电影原声带当中)。郁郁不得志的“漫游者”们拿着一支仿真玩具枪,企图接管当地的电台,胁迫DJ播他们的歌,就在这时他们却阴差阳错地毁掉了自己的小样带,好在这是一部他们注定走运的喜剧片,在一位好心DJ帮助下,“漫游者”终于不再漫游,朝着成功的方向大步迈进。就我的经验来说,布兰登·弗拉雪和亚当·桑德勒的喜剧天份还算不错,但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比较平庸。 <BR>37.《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BR><BR>这部电影改编自艾文.威尔士1993年同名畅销小说;成本仅二百五十万美金,拍摄时间49天。从一出炉,它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仅因为在这部低成本影片中对海洛因吸食极为细致的描写,更由于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伦敦的影评人说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试毒”。当然影片的导演并不承认,他认为影片后部对毒瘾来临时的痛苦描写是很客观的。事实上,整部影片的态度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叙述中展开情节,隐藏影片的立场;而在本来已十分松散的结构中随意终止叙述加入评论,分析甚至跨时空的追忆;这种纯主观的手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贴切影片的基调,从而以后的同类型影片屡屡采用,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顿的一段自序作为开场白:"...大电视.健身器.富特轿车.朝九晚五...选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广角镜头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 Pop的音乐。影片的展开部分则完全是以瑞顿为首的一小撮颓废青年的生活实景:他们终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铁道边打赌猜测下一列火车的经过时间以打发时日;还共同养着一个不知谁是父亲的婴儿。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即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并且全部是无政府主义者和海洛因吸食者。在一次畅快淋漓的集体吸毒后小婴儿意外死亡,这强烈刺激了可能是父亲的每一个人;促使瑞顿在无数次失败后下定决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开始普通人生活时,暴力爱好者巴比带着瑞顿的旧日伙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参与一次巨额贩毒。最终瑞顿偷走了贩毒所得的钱消失在人群之中。片中瑞顿过量吸食毒品后精神恍惚,昏倒在街头的段落以浪漫主义的高速摄影处理,背景配以Loud Reed宁静的《One Perfect Day》,极写吸毒后的快感;随之而来的戒毒过程则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以嘈杂的电子乐配合色彩极不和谐的画面构成感官刺激;与上一段落形成强烈对比。这些描写怪诞而又真实,堪称经典之笔。继六七十年代的“愤怒青年”之后,世纪末的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现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墈塌,《猜火车》即为表现这种题材的代表影片。较之他们的前辈,当今的迷途青年们更为颓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更为理性。他们天良未泯,而又自甘堕落。《猜火车》中,毒品作为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成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瑞顿的伙伴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声说:“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其他人则对他大肆嘲笑——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车》以其冷静的喻讽口吻,真实的叙述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现代感的声画处理成为另类影片中的经典;更因其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极大关注和争论。以后一系列的另类影片中几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无怪乎有人说:“整部《NOWHERE》(美国另类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车》的五分钟。” <BR>38.《Hard Core Logo》1996<BR><BR>把硬核的血放干,我们不怕!<BR>39.《THAT THING YOU DO》1997<BR><BR><BR><BR>也许~~也许~~~TOM HANKS真的很喜欢BEATLES吧哈哈~~~<BR>40.《STILL CRAZY》1998<BR><BR><BR>一只名叫“奇异果”的乐队的故事,温馨的喜剧片。<BR>41.《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 1998<BR><BR><BR>影片再现了英国华丽摇滚在70年代早期时的景象。艺名为Maxwell Demon的华丽摇滚明星Brian Slade预言了自己将死于舞台上,当他的遇刺骗局被揭露后,他的星途就走到了尽头。10年后,原来是Slade歌迷的英国记者Arthur Stuart要发表一篇名为《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文章。影片马上转为多线索模式,从多个角度展示了Brian Slade的生活和事业,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疯狂的美国歌手Curt Wild之间的双性恋经历。很有趣的,英国出身的埃万·麦格雷戈在这部电影中竟然饰演一个美国本土摇滚歌手,他爆发力十足的演唱,启发了片中的英国华丽摇滚歌手,两人产生了一段同志情谊,而另一个主要演员,纽约时报记者年轻时对自身欲望的探索,也是经由他的改变。剧中埃万·麦格雷戈不仅跟每个主角都有一段缠绵,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三点全露的火辣情节,我想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为表演设限,自然也不拘泥于形象。<BR>42.《嬉皮年代》The 60's 1999 <BR><BR>一个以6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敘述兩個白人和黑人家庭的故事。白人家庭為長子參軍打越戰而感到光榮,二子卻在大學裡為反戰而示威,幼女愛上了流浪的嬉皮士未婚產子。黑人家庭則為自己爭取社會地位及投票權而努力。他們經歷過甘迺迪總統被刺殺、越戰、嬉皮士、披頭四等年代,每個細節及衣飾都反應著60年代的特色,令您完全投入60年代的時光隧道之中。<BR>43.《Born to Lose》1999<BR>选择PUNK,选择你的生活!!!<BR>44.《SLC Punk》1999<BR><BR>这个我还说什么呢,MOTHERFUCKER~~~哈哈~<BR><BR><BR><BR>45.《底特律摇滚城》Detroit Rock City 1999<BR>《底特律摇滚城》叙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1978年,四个底特律少年并不热衷当时流行的迪斯科音乐,他们是摇滚乐队KISS的狂热追逐者,本来他们已经弄到演唱会门票,但不幸的是,门票被其中一位的愤怒妈妈撕个粉碎,他们只好展开了不择手段的搞票历程,他们试图强夺小孩子的门票,未果;为了筹得票款,他们在当地的男性脱衣舞俱乐部宽衣解带(会否让你想到《光猪六壮士》?),甚至冒险抢劫便利商店,他们这些疯狂、愚蠢的行为多半是为了赚取观众的笑声,但效果并不突出,这是一部不太成功的喜剧。影片提到四个孩子组建的一支叫“神秘”的乐队,他们在自家的地下室排练演出,但电影并没有对乐队作更多交待,他们最终如愿以偿,进入演唱会的现场,故事到此就打住了,并没有安排他们与偶像碰面的场景,也许是因为1999年的KISS乐队实在老了点,无法再现当年青春风采,而他们又不愿意别人来扮演他们,但这只是我的猜测。 <BR>46.《周末狂欢》Human Traffic 1999<BR>曾经我看到有人说这电影比猜火车好, <BR>或者可以和猜火车媲美, <BR>但是我觉得她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BR>这是一部典型的club电影,如果说是有史以来最cool的club电影, <BR>我相信, <BR>因为有DJ Pete Tong来制作里面音乐, <BR>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 <BR>那你应该听说过Orbital、Goldie、Armand Van Helden及All Saints吧, <BR>这些都是DJ Pete Tong一手发掘的艺人, <BR>你再看看影片中现出音乐的艺人吧, <BR>Fatboy Slim,Armand Van Helden,Underworld,William Orbit,Orbital, <BR>Pete Heller,The Age Of Love,Carl Cox (片中有出现),Primal Scream,CJ Bolland <BR>如果你听电子你应该知道上面的这些吧, <BR>片子整体反应还是年轻的生活状态, <BR>音乐,生活,躁动,sex,艺术,价值....<BR>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反应rave文化的影片, <BR>在里面呢可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BR>也可以学着过那样年轻的生活, <BR>她没有猜火车那样的深刻但是比猜火车时代更新,<BR>她没有猜火车那样的伊万但是比猜火车更具有年轻的激情。<BR>47.《MEETING PEOPLE IS EASY》1999<BR>一部关于“收音机头RADIO HEAD”乐队的电影。“一群擅於表達但本?#124;上相當害羞的人們,不知怎麼地,卻能夠創作出龐大、驚人的音樂,並且最後竟發現自己處在詭異、瘋狂而又充滿誘惑的世紀末名流世界裡。數以千計的人們相見他們,數以千計的相機與麥克風不停地將他們一點一滴地吸乾…。”曾為英國知名搖滾樂團“收音机头RADIO HEAD”乐队執導“No Suprise”音樂錄影帶的Grant Gee,這回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跟隨Radiohead四處巡迴,忠實紀錄下樂團在演唱旅程中的生活點滴,並企圖呈現團員們的內心世界,而拍攝地點更是橫跨了巴賽隆納、巴黎、紐約、?#124;京等地。Gee別出心裁的畫面構成、大量 的黑白素材以及迷幻味十足的色彩?#092;用,令全片呈現出輕鬆寫意與頹廢美感兼具的影像趣味。<BR>48.《The Clash - Westway to the World》2000<BR><BR><BR>关于clash的最出色记录片。<BR>49.《The Filth and the Fury - A Sex Pistols Film》2000<BR>纪念性手枪的一部音乐电影。<BR>50.《几近成名》 Almost Famous 2000<BR>是卡麦隆·克罗自编自导的一部影片,吸收了他的一些童年经历,其实卡麦隆与摇滚乐关系密切,他从小就立志成为摇滚乐评论家,曾作为《滚石》杂志的小记者撰写文章,本文后面还将提到他执导的另一部电影。15岁的威廉·米勒(派屈克·福吉特)受一家摇滚杂志赞助,踏上了一支声名渐起的乐队StillWater(这是一个虚构乐队的名字,但在70年代后期确实出现过一支相同名字的乐队)1973年的巡演之路,摇滚明星、骨肉皮军团、还有毒品,近距离地观察这些让他接受了另一种形式的教育,骨肉皮们的头儿潘妮·赖恩(凯特·哈德森)爱上了乐队的领军人物罗素·哈蒙德(比利·克鲁达),虽然罗素也迷恋于她,但罗素与乐队吉他手同样纠缠不清。尽管有三角关系,但这是一部具备喜剧元素的剧情片,所以仍然浪漫得可以,没有什么破坏气氛的东西,经过更多、更深的接触,威廉·米勒逐渐被乐队成员接受,第一次直面爱情、生命和莫大的困惑,这令他更加坚强。 <BR>51.《摇滚明星》Rock Star 2001<BR>摇滚明星是克里斯·寇尔,扮演他的明星是马克·瓦尔伯格(《人猿星球》中最坏的那个臭猴子),他好象不太适合这部电影,怎么看怎么别扭,如果说这是一部喜剧片,他和这部电影都显得太过严肃了。克里斯·寇尔非常崇拜重金属传奇“钢龙”乐队的主唱巴比·毕尔斯,他自己的乐队“血污染”则是宾夕法尼亚州最好的“钢龙”致敬乐队(模仿秀冠军),因为他能完美地模仿巴比·毕尔斯那极具金属质感的嗓音,在一个绝望的夜晚,其他成员将他踢出了乐队,但一个电话又改变了一切,原来“钢龙”乐队同样开除了巴比·毕尔斯·克里斯接替了他的位置,从一个摇滚爱好者变成摇滚的上帝,星梦成真,他拥有了想要的一切,他会满足吗?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现实中的“犹大牧师”(Judas Priest)乐队就曾将他们的主唱(前任主唱)罗伯·哈尔福德赶出局。 <BR>52.《猫女乐队》Josie and the Pussycats 2001<BR>乔茜(瑞切尔-蕾-库克饰),麦乐蒂(泰拉-瑞德饰)和瓦尔(罗萨里奥-道森饰)是三个与生俱来的好朋友。她们决定在保持她们原有的形象、风格和发声的同时,走出束缚她们的车库,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BR>她们的形象并不新潮,可是她们并不在乎。同时她们的音色也不是很吸引人,但她们每一个音符都唱得相当认真。光临她们演唱会的人越来越少,她们明白真正的音乐家是要付出代价的。然而不幸的是,"猫女乐队"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潮流每周都在改变,标签、身分象征和名牌意识统治着一切。<BR>然而有一天,这一切都得到了改变。一位心怀叵测的经理人怀亚特-弗雷姆(艾伦-卡明饰)"发现"了乔茜和“猫女乐队”,并把她们当作有前途的可造之才推荐给了梅格唱片公司的总裁费奥纳(帕克-波西饰)。费奥纳一向致力于挖掘新秀,他认定"猫女乐队"肯定会成功,实现她们远大的梦想。<BR>短短几天之内,她们获得了单曲全国销量第一的成绩,每个音乐迷都十分喜爱她们的歌。当她们走在大街上时,随时会被热情的歌迷围住。她们的日程也被录音、拍照、灌制MTV、音乐会和各种各样的晚会排得满满的。<BR>但是她们不久就发现一切并非如她们所想象。怀亚特和费奥纳发明了一种“高超的方法”----通过她们的歌声,向热爱音乐的美国青年发送潜意识的信息,以达到控制他们大脑的目的。当姑娘们明白过来这一切时,无情的怀亚特和费奥纳开始将她们"分而治之"----把乔茜造就成一个明星,而让“猫女乐队”的其它二名成员"消失"。<BR>哇!这下可要动真格的了。麦乐蒂和瓦尔的生命处在危险之中,同时世界上每个热爱音乐孩子的大脑也处于被控制的危险之中。该是"猫女乐队"伸出她们的"猫爪"奋起还击的时候了。<BR>53.《24 Hour Party People》2002<BR>是一部托尼·威尔森的传记片。威尔森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凭借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身份成为曼彻斯特的小名人。[不过主持人仅仅是他生活的一面,确切的说只是他的工作。他真正的兴趣是音乐。在一次Sex Pistols的音乐会上威尔森敏锐地觉察到了一种新的、具有爆炸力的音乐形式将诞生,他劝说自己所在的电视台播放一次Sex Pistols的演出录像,轰动一时。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Factory Records ,在英国推广朋克音乐。威尔森的经营原则是如此独特:公司旗下的所有乐队都无需签订合约,可来去自由。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公司开放式的策略吸引了大批新兴乐队投奔门下。他挖掘了Joy Division乐队,使其名噪一时。随着主唱伊安·科蒂斯在厌倦中自杀,剩下的成员重组为New Order 。威尔森随后又推出了Happy Mondays和James,继续缔造着他的音乐神话。1982年,他建立The Hacedina俱乐部以宣传乐队,最初几乎无人光顾这座被称之为“公共厕所”的建筑,但Happy Mondays的大获成功使俱乐部成为了一个奇迹,蜂拥而至的乐迷和各式人等令其门庭若市,舞曲和Rave文化也随之兴起。同时毒品商人也聚集到这里,暴力冲突发生,为这个俱乐部在快乐之外增添了几分异色。在威尔森的引领下,曼彻斯特成为这一时期英国的音乐和文化的一个中心。作为一名音乐制作人,他无疑富有非凡的才气和洞察力;但另一方面,他却缺乏商人精明的算计头脑。他固执地认为做音乐仅是兴趣所至,因此占有乐队的所有权在他看来是违背这一精神的。90年代初,Happy Mondays的大肆挥霍使其声名狼藉,他们花费了公司20万英镑用于度假,却无法再推出一张新专辑。Factory Records最终衰败。 <BR>54.《LIVE FOREVER MOVIE》2003<BR><BR>一部讲述brit-pop的电影,关于Oasis, Blur, Pulp, Massive Attack极其更过brit-pop乐队的经历。<BR>55.《摇滚校园》The School of Rock 2003<BR>摇滚乐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费恩(杰克·布莱克饰)已经年过30,除了一大叠和各种乐队的不成功合作记录和一个摇滚巨星的梦想外一无所有。一天,杜威又被一支重金属乐队踢出门外,而回到公寓,室友和老友内德·斯尼勃利(麦克·怀特饰)的女友帕蒂(莎拉·席维曼饰)又对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付清房租,要么立刻走人。一筹莫展的杜威在四处闲逛时听见收音机中说本地要举行一场盛大的“乐队大战”比赛,优胜者将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然后他又凑巧听见了一所私立学校孩子们的管弦乐演出,其中一个叫YUKI的吉他神童的表现深深震动了他…… <BR> 于是杜威在学校给内德打电话请他来代课时(内德是前摇滚乐手和现代课老师)冒充了朋友的身份,从而成为了那所极端保守学校的五年级代课老师。这里的孩子们个个敏感早熟,整天考虑的是将来要上常青藤的哪所盟校,是当医生还是律师。孩子们看着这个举止诡异的老师眼神中充满了嘲笑和迷惑,他本该给他们上地理和数学,现在却在黑板前面大讲特讲重金属乐队齐柏林飞船和吉他圣人杰米·亨得里克斯。 <BR> 不知不觉间,杜威开始沉迷于做老师的感觉,这个一直以来的失败者忽然发现在他的生命中充满魔法。而他的自由散漫的生活态度,他的热情和音乐天分也很快对那些小大人们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变得生气勃勃,同时开始审视自己,他们开始认真探究自己不被学校鼓励的另外一面,并且考虑一些盛大灼热的梦想。终于,杜威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初步摇滚乐训练,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把他们组成一支小型的摇滚乐队,并准备带他们去参加“乐队大战”的比赛。 <BR> 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杜威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他真的能够说服保守的女校长和那些完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碰摇滚乐的家长们么?他真的能带领乐队获得比赛的优胜,从而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并重新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摇滚乐手么?<BR>
<P>另外,Permanent Vacation,Stranger Than Paradise,Down by Law,Night on Earth,Dead Man<BR>吐血推荐这五部。狂好看。<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