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古城说中宁(上)

版块: 联谊版块 中卫街盟
分享
□曹益民
·
    南北朝时,今中宁县沿黄河地区称河曲。
·
    1933年秋,宁夏省政府决定将中卫县东部划出设置宁安县,县府驻宁安堡。因县名与黑龙江省宁安县相重,故正式建县时,取中卫和宁安两地名首字,定名中宁县。
·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朝廷在今中宁县境内设眴卷(音“旬郡”)县,辖今中宁县大部及中卫县的河南地区,县府衙门在中宁县古城子乡。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开凿了黄河右岸大干渠———七星渠,该渠至今仍在灌溉良田。东汉永初年间,此处被起义的羌族占领,成为游牧区,眴卷县建制被迫废除。北魏时,在今中宁县鸣沙镇设立鸣沙县。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鸣沙“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   
·
    鸣沙历史悠久,北周至隋唐,这里先后设置过会州、环州和西会州。唐代,这一带曾作为安乐州的辖地安置由青海内迁来的吐谷浑部落,也曾寄治过安置突厥九姓的东皋兰州,后来鸣沙县曾一度陷于吐蕃。北宋时期,西夏在鸣沙设御仓(国库),曰天丰仓,后历代都在此设置粮仓。元朝将鸣沙县升为鸣沙州,属宁夏府路,州城曾设水路两处驿站。明代,今中宁属宁夏中卫,与今中卫县交界处的胜金关,修筑于弘治年间,因其傍山临河,路通一线,扼甘、宁通道,故夸张此地“过于金徙潼关”,因而名胜金关,关楼早已毁于战火,但山顶上的烽火台和边墙遗迹现在仍清晰可辨。明庆王朱栴的王府中护卫官军在鸣沙州屯田587顷,红柳沟与七星渠之间的养马湾为庆王府养马场,现残存有瞭马墩遗迹。今中宁县城所在地宁安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民国初年重修,当时形成“三关四街十二巷”的格局,面积236亩。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旧城逐步被拆除。现在中宁境内不仅有明长城西南墙和徐斌水新边遗迹,还有坝头子清水河改道工程和七星渠古城等遗迹。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于宁安堡设渠宁巡检司,代表中卫县衙管理渠口、宁安一带事务。1945年于中宁县城设宁夏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中宁、中卫、同心、盐池4县。不久,与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改为银南专区,辖中宁、中卫、同心、宁朔、金积、吴忠、灵武、永宁8县和香山设治局,专署仍在中宁县城。
·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旱丰。”这是清代中卫知县黄恩锡的一首咏中宁枸杞的诗。可见,至少在明清时期“宁安枸杞”就已是畅销全国的名贵中药材,并作为贡品进入皇宫。1965年中宁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1999年中宁枸杞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从2000年至今,中宁县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宁夏枸杞文化节”。
·
   
     中宁地处交通要冲,清末民初宁安堡就已成为宁夏重要的商业集镇,大宗集散枸杞、皮毛、甘草、发菜等土特产。外国人曾在此设过两家洋行。当时除马鸿逵及其四姨太刘慕侠开设的富宁公司中宁办事处和永义恒两家官僚资本商号外,还有十多家民营商号,其中开业于清光绪三年的庆泰恒(后改为庆泰亨)最大,在天津、西安、平凉、吴忠等地设有分号,并在上海、兰州、汉口、广州、成都、归绥(呼和浩特)、香港长期住庄,最盛时,仅总号一处,有资金170万两银子。
·
   
     至少在唐宋时期牛首山就开始修建寺院,到明代这里已成为与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齐名的佛教名山。唐代修凿,西夏、元朝两代扩建的中宁石空寺,俗称大佛寺,有11个洞窟,明清时期此地已成为卫宁地区的佛教胜地。西夏皇帝谅祚修建了鸣沙塔,明代修建华严塔。此外,在今中宁县还有极乐寺、保安寺和大佛殿等。可见中宁县是宁夏佛教传入较早的县。
·
    (作者系宁夏军区军史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 宁夏网☆新消息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2 18:03:12编辑过]

阿里云降价50%
这篇文章介绍中宁的历史比较详尽,看完又学到了不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5 14:21:37编辑过]

楼主  2006-2-15 20:33:5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美迪官方旗舰店2016大促
让兄弟又长见识了呀

好文章

<p>照单全收了</p>

斑竹很细心啊,应该再搜集些东西,比如七星渠,李王渠的历史资料,渊源传说,轿子山,泉眼山的来由和传说等,让大家了解中宁,不单是从野史上,从正史上更多的了解其历史渊源,谢谢优秀的斑竹.&nbsp;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P>顶上去,看看!</P>
楼主  2006-8-13 02:01:4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谢谢斑竹.</P>

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