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峰 - 六盘山下的花灯艺人

版块: 街头部落 网络大杂烩
分享
    “我们的花灯都是纯手工制作。”说这句话的人叫杨学峰。今年41岁的他,精明干练,是隆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传承人。
    27年前,年仅14岁的杨学峰图好玩扎了个花灯,没想到这个自制的小玩具竟然被人以40元的“高价”买走。扎花灯能赚钱,这让当时家境并不好的杨学峰兴奋不已。第二年,他早早买来各种颜色的彩纸,提前制作了40多个花灯,年前就被售卖一空。从此,“花灯”就和他形影不离地走到了今天。
    只是模仿周围人做的花灯,杨学峰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1998年,在隆德县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杨学峰和其他花灯艺人一起,前往“南国灯城”四川自贡“取经”。同行的人两个月后都回乡做起花灯生意,而只有杨学峰在那里一学就是8个月。
    “花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冬天,彭阳县文化局慕名前来让杨学峰设计一组题为“彭阳腾飞”的花灯。虽然自主设计可算驾轻就熟,但如何“腾飞”却让他绞尽脑汁。“当时难死我了!想了很多办法。”
    苦思冥想之后,杨学峰决定以两条盘旋在柱子上的龙作为“腾飞”的载体。然而,这也给全程手工制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这意味着两条总长33米的“巨龙”要分成16段分别做出,支架也得分段制作,最后再焊接起来。正式组合那天,天下起了大雪,前一天晚上运到县城广场的花灯及支架全部被厚厚的冰冻住。喷灯融冰、干胶粘接、吊车助力……整整18天时间,杨学峰带着24人的团队,硬是让两条巨龙在县广场“腾飞”起来。
    凭着创新和苦干,杨学峰的花灯在周边县区赢得了名声。《玉兔呈祥》《牧归》《生态家园》,拿下了某县元宵节灯展一等奖;而他作为隆德县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连续几年都是隆德当地元宵灯展的总负责人,先后被授予“六盘英才·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文化产业先进个人”、自治区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户”等称号。他的公司每年生产手工花灯2000多个,收入70多万元。
    仲夏之际,在杨学峰老家的后院里,能看到堆满的各种花灯“残骸”,那都是灯展结束后拉回来要毁掉当材料的。杨学峰说,他的花灯之路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坚持手工制作,因为手工制作最能体现传统文化。更靠不断超越自己,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

阿里云降价50%
gu票开户佣金万1.5,包规费,Q1135387708

返回顶部